1.单选题- (共10题)
2.
乙烯是制塑料的主要原料,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乙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
B.乙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
C.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85.7% |
D.一个乙烯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 |
5.
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①金属镁粉在空气中比铝片更易点燃,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②配制硫酸铜溶液不宜用铁制容器
③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
④金属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①金属镁粉在空气中比铝片更易点燃,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②配制硫酸铜溶液不宜用铁制容器
③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
④金属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7.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 |
B.向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若溶液质量不变,则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
C.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饱和溶液 |
D.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B.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纸花变成红色 |
C.用汽油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有乳化的功能 |
D.用适量的水可以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
10.
下列4组实验中的操作均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操作1 | 操作2 |
A | 除去氮气中少量的氧气 | 通过灼热炭粉 | 通过灼热铜丝网 |
B | 区分软水和硬水 | 加入肥皂水 | 过滤 |
C | 区分氯化钙和碳酸钙固体 | 加水 | 加稀盐酸 |
D | 区分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 | 观察颜色 | 加稀盐酸 |
A.A | B.B | C.C | D.D |
2.多选题- (共1题)
11.
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B.睡觉时闻到很重的煤气味,打开电灯检查煤气罐漏气部位 |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
D.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
3.填空题- (共4题)
12.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A氧气 B氮气 C武德合金 D一氧化碳 E石墨 F二氧化碳 G生石灰 H酒精”中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1)可制作保险丝的物质是 ;(2)可用于医疗急救的物质是 ;
(3)常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的是 ;(4)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
(5)能与氧化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是 ;(6)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7)医疗上常用作消毒剂的是 ;(8)常用作干燥剂的是 。
(1)可制作保险丝的物质是 ;(2)可用于医疗急救的物质是 ;
(3)常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的是 ;(4)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
(5)能与氧化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是 ;(6)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7)医疗上常用作消毒剂的是 ;(8)常用作干燥剂的是 。
13.
学习知识的目的之一是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1)为防止资源浪费,燃烧时通常将煤块变为粉末状,其原因是 。
(2)在牙膏和一些药品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填充剂或载体。制取轻质碳酸钙粉末是用净化后的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作用,制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大,其原因是 。
(4)CaCl2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为表示这个反应写出了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 CaCl2+ NaHCO3=========CaCO3 ↓+ NaCl + HCl;
② CaCl2+ 2NaHCO3=========CaCO3 ↓+ 2NaCl + CO2 ↑+ H2O。
你认为 (填“①”或“②”)化学方程式不合理,并简述理由 。
(1)为防止资源浪费,燃烧时通常将煤块变为粉末状,其原因是 。
(2)在牙膏和一些药品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填充剂或载体。制取轻质碳酸钙粉末是用净化后的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作用,制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大,其原因是 。
(4)CaCl2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为表示这个反应写出了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 CaCl2+ NaHCO3=========CaCO3 ↓+ NaCl + HCl;
② CaCl2+ 2NaHCO3=========CaCO3 ↓+ 2NaCl + CO2 ↑+ H2O。
你认为 (填“①”或“②”)化学方程式不合理,并简述理由 。
15.
观察与比较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科学方法。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甲 乙 丙
(1)甲图实验中,装 的注射器更容易被压缩。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常用来制作炊具,主要是利用其 性。铁在空气中生锈是铁与 、 等物质作用的结果。乙图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铁生锈时需要 ,喷漆可以延缓锈蚀,其防锈原理 。
(3)取一定质量的镁、铁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丙图所示。图中 (填“a”或“b”)曲线表示镁的反应。根据丙图,还可推知反应结束时,镁、铁消耗盐酸的质量比为 。

甲 乙 丙
(1)甲图实验中,装 的注射器更容易被压缩。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常用来制作炊具,主要是利用其 性。铁在空气中生锈是铁与 、 等物质作用的结果。乙图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铁生锈时需要 ,喷漆可以延缓锈蚀,其防锈原理 。
(3)取一定质量的镁、铁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丙图所示。图中 (填“a”或“b”)曲线表示镁的反应。根据丙图,还可推知反应结束时,镁、铁消耗盐酸的质量比为 。
4.实验题- (共1题)
16.
【问题提出】怎样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可从两个方面设计实验证明:一是设计实验证明反应物的消失;二是设计实验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探究】方案一: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颜色变为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 不断搅拌,当观察到 时, 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方案二:在10ml NaOH溶液滴加盐酸的过程中,用pH试纸不断测量溶液的酸碱度,当pH <7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测得其图象如图1。
(1)测定pH的操作方法为 ;
(2) b点表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
(3)强调“pH <7时”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理由是 ;
(4)对上述过程采用微观模型加以认识,如图2:当滴加盐酸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5)将图2中缺少的粒子
补充完整 (填离子符号)。
【查阅资料】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可从两个方面设计实验证明:一是设计实验证明反应物的消失;二是设计实验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探究】方案一: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颜色变为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 不断搅拌,当观察到 时, 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方案二:在10ml NaOH溶液滴加盐酸的过程中,用pH试纸不断测量溶液的酸碱度,当pH <7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测得其图象如图1。
(1)测定pH的操作方法为 ;
(2) b点表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
(3)强调“pH <7时”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理由是 ;
(4)对上述过程采用微观模型加以认识,如图2:当滴加盐酸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5)将图2中缺少的粒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