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镁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明可知,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应 (填“>”或“=”或“<”)参加反应镁的质量,但实际测量与之不符,小明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小红按右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氮化镁为黄色固体;
②氧化镁不溶于水,氮化镁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黄色固体是氮化镁
(进行实验)
(实验反思)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
(4)小丽继续进行镁与水反应的探究,做了如下实验:

进行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1)镁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明可知,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应 (填“>”或“=”或“<”)参加反应镁的质量,但实际测量与之不符,小明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小红按右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氮化镁为黄色固体;
②氧化镁不溶于水,氮化镁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黄色固体是氮化镁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 猜想正确 |
(实验反思)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
(4)小丽继续进行镁与水反应的探究,做了如下实验:

进行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计算题- (共1题)
2.
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规定如下表所示(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硫的质量表示)。

某化学兴趣
小组为测定当地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将2 m3空气通入含碘(I2)量为2.54 mg的碘水中,经测定I2与二氧化硫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 I2 + 2H2O ==H2SO4+ 2HI 。
通过计算说明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

某化学兴趣
小组为测定当地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将2 m3空气通入含碘(I2)量为2.54 mg的碘水中,经测定I2与二氧化硫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 I2 + 2H2O ==H2SO4+ 2HI 。
通过计算说明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
3.流程题- (共1题)
3.
(某工厂废料中可能含有铜、氧化铜和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设计如下流程并实验。(资料:CuO + H2SO4= CuSO4+ H2O)

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蓝色溶液B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废料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蓝色溶液B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废料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4.简答题- (共1题)
4.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由氢、碳、氧、钙、铁5种元素中的1种或几种组成。物质之间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反应。已知A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气体单质,F是一种红色固体,B、D、E、F都由两种元素组成,C由三种元素组成。

(1)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C→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A与E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4)D、E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①A→D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②C与D的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于鸡蛋保鲜
③E与F反应过程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没有改变
④G发生缓慢氧化得到F

(1)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C→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A与E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4)D、E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①A→D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②C与D的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于鸡蛋保鲜
③E与F反应过程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没有改变
④G发生缓慢氧化得到F
5.科普阅读题- (共1题)
5.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近期我国不少地区出现“雾霾天气”。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是一种无毒无害的自然现象,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漂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雾霾同时出现,水汽、静风、逆温、凝结核等条件缺一不可。
气象因素是形成雾霾污染的外因,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SOx、NOx、O3等污染物是形成雾霾天气的内因。细颗粒物主要来自燃煤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餐饮厨房排放、工地扬尘及生物质燃烧(秫秸)。
科学分析表明,机动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如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等,主要来源于汽油车和柴油车的使用。下表是同排量汽、柴油车排放量水平的比较。

目前有效的尾气治理方法是在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加装催化转化器,使CO、碳氢化合物、NOx三种有害物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反应,较快地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如右图所示)。
由此可见,在汽车排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治理雾霾。但治理雾霾仍将是一场持久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影响人体健康的角度上看,雾和霾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雾霾天气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地区禁止使用柴油车,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的排放。
(4)在催化转化器中发生了一系列反应,写出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为了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期我国不少地区出现“雾霾天气”。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是一种无毒无害的自然现象,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漂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雾霾同时出现,水汽、静风、逆温、凝结核等条件缺一不可。
气象因素是形成雾霾污染的外因,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SOx、NOx、O3等污染物是形成雾霾天气的内因。细颗粒物主要来自燃煤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餐饮厨房排放、工地扬尘及生物质燃烧(秫秸)。
科学分析表明,机动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如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等,主要来源于汽油车和柴油车的使用。下表是同排量汽、柴油车排放量水平的比较。
排放物 | PM2.5 | NOx | CO2 | CO | HC |
汽油车排放量 | 1 | 1 | 1 | 1 | 1 |
柴油车排放量 | 10 | 3 | 0.75 | 0.5 | 0.5 |

目前有效的尾气治理方法是在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加装催化转化器,使CO、碳氢化合物、NOx三种有害物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反应,较快地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如右图所示)。
由此可见,在汽车排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治理雾霾。但治理雾霾仍将是一场持久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影响人体健康的角度上看,雾和霾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雾霾天气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地区禁止使用柴油车,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的排放。
(4)在催化转化器中发生了一系列反应,写出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为了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单选题- (共11题)
6.
以下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7.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 |
B.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 |
C.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D.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9.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抗疟的有效成分,它是一种无色晶体,可溶于乙醇、乙醚,几乎不溶于水。屠呦呦在提取青蒿素时,发现加热过程中会破坏青蒿里面的有效成分,于是改用乙醚提取。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B. 青蒿素具有热的不稳定性
C. 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利用了青蒿素的溶解性
D. 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A. 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B. 青蒿素具有热的不稳定性
C. 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利用了青蒿素的溶解性
D. 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7.填空题- (共8题)
17.
科学课上,某同学将一包主要原料为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的
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
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1)柠檬酸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2)配制果味饮料发生如下反应,请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3NaHCO3+C6H8O7===C6H5O7Na3+__________+3CO2↑
(3)配制出的饮料属于碳酸饮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
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1)柠檬酸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2)配制果味饮料发生如下反应,请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3NaHCO3+C6H8O7===C6H5O7Na3+__________+3CO2↑
(3)配制出的饮料属于碳酸饮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8.
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00 mL,量筒的容量为250 mL。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

I.打开止水夹a和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稍后,测得进入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1mL;
II.用强光手电照射,引燃红磷;
III.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b,测得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变为V2mL;
IV.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Ⅱ中引燃红磷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
(4)步骤III中,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V2数值___________(填“没有影响”、“偏高”或“偏低”)。

I.打开止水夹a和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稍后,测得进入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1mL;
II.用强光手电照射,引燃红磷;
III.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b,测得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变为V2mL;
IV.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Ⅱ中引燃红磷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
(4)步骤III中,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V2数值___________(填“没有影响”、“偏高”或“偏低”)。
19.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选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方法是________。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选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方法是________。
20.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实验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水由组成的。
(3)实验C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A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实验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水由组成的。
(3)实验C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2)电影《火星救援》中马特·达蒙用液态的火箭燃料联氨(N2H4)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分解生成氮气、氢气和氨气(NH3),然后利用分解出的氢气燃烧制取水,解决了火星上缺少液态水的问题。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用肥皂水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 |
B.生活中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 |
C.水体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故工业污水可直接排放 |
D.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操作后,可供人们日常饮用 |
(2)电影《火星救援》中马特·达蒙用液态的火箭燃料联氨(N2H4)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分解生成氮气、氢气和氨气(NH3),然后利用分解出的氢气燃烧制取水,解决了火星上缺少液态水的问题。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1)若a中放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b中放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实验时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2)若a、b中分别放入红磷,b处下方放置酒精灯,可用于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则后续实验的操作步骤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1)若a中放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b中放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实验时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2)若a、b中分别放入红磷,b处下方放置酒精灯,可用于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则后续实验的操作步骤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3.
二氧化碳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还能作化工原料。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______和天然气,它们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CO2。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右图所示,CO2通过分离膜后被氨水吸收,可转化为作氮肥的碳酸氢铵。根据其化学式NH4HCO3计算出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7.7%,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______和天然气,它们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CO2。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右图所示,CO2通过分离膜后被氨水吸收,可转化为作氮肥的碳酸氢铵。根据其化学式NH4HCO3计算出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7.7%,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