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3题)
2.
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丁的化学式为H2O2
B. 丙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6:1
C.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A. 丁的化学式为H2O2
B. 丙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6:1
C.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3.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且没有二次污染。高铁酸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K2FeO4+10H2O=4X↓+8KOH+3O2↑。以下有关高铁酸钾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是Fe(OH)3 B. 高铁酸钾属于氧化物
C. 高铁酸钾中铁显+6价 D. 高铁酸钾应密封、防水保存
不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是Fe(OH)3 B. 高铁酸钾属于氧化物
C. 高铁酸钾中铁显+6价 D. 高铁酸钾应密封、防水保存
7.
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 |
B.铝片溶于稀硫酸:Al+H2SO4![]() |
C.镁条燃烧:2Mg+O2![]() |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常温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O2+2CO2![]() |
8.
生活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食品袋内充入氮气——防止食品变质 |
B.室内的燃气热水器必须安装烟道——防止CO中毒 |
C.铁栏杆上涂铝粉——铝的化学性质没有铁活泼 |
D.森林着火,砍掉部分树木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
9.
足量的CO还原10.0g工业铁红(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将生成的气通入足量的Ca(OH)2溶液中,产生15.0g沉淀。则此铁红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 32% B. 20% C. 76% D. 85%
A. 32% B. 20% C. 76% D. 85%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必须紧靠试管口 |
B.NH4NO3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
C.量筒的最下端刻有“0”标线 |
D.洗洁精和汽油都能清洗油污,其原理相同 |
13.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 |
B.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C.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或添加溶质的方法 |
2.多选题- (共2题)
14.
将一定质量的锌、铁放入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稀硫酸一定都没有剩余 |
B.M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硫酸和硫酸锌 |
C.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都减小 |
D.若将横坐标改为金属的质量,则a曲线表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
15.
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为原料的“C1化学”成为化工生产
的必然趋势。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图为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的必然趋势。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图为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流程中可参与循环的物质是O2 |
B.该工艺流程中②加入K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 |
C.反应①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略去):CH4+2H2O = CO2+4H2 |
D.N2、H2按照质量比14:1合成氨气 |
3.填空题- (共5题)
17.
)R为金属,发生如下反应:R+CuSO4=Cu+RS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选填“置换”、“分解”或“化合”)
(2)若反应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则R是 。
(3)根据方程式判断金属R Al。(选填“可能是”或“一定不是”)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选填“置换”、“分解”或“化合”)
(2)若反应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则R是 。
(3)根据方程式判断金属R Al。(选填“可能是”或“一定不是”)
18.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①相当于初中化学实验中的 装置;
(2)图②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
(3)图③电池工作时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写出该燃料电池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图①相当于初中化学实验中的 装置;
(2)图②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
(3)图③电池工作时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写出该燃料电池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选择所用的仪器序号填空:
①坩埚钳 ②玻璃棒 ③量筒 ④托盘天平 ⑤胶头滴管
(1)加快水中固体的溶解 ;(2)转移热的蒸发皿到石棉网 ;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4)称取2.5g的KNO3,应选择 。
①坩埚钳 ②玻璃棒 ③量筒 ④托盘天平 ⑤胶头滴管
(1)加快水中固体的溶解 ;(2)转移热的蒸发皿到石棉网 ;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4)称取2.5g的KNO3,应选择 。
20.
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A” 、“B”或“C” )。若用D收集氧气,反应结束时应先_______ (填“将导管移出水面”或“熄灭酒精灯”) 。
(3)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如用E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______(填“c”或“d”)端通入。
(4)若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可选用B装置,也可用C装置替代,选用C装置的优点是____。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A” 、“B”或“C” )。若用D收集氧气,反应结束时应先_______ (填“将导管移出水面”或“熄灭酒精灯”) 。
(3)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如用E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______(填“c”或“d”)端通入。
(4)若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可选用B装置,也可用C装置替代,选用C装置的优点是____。
4.实验题- (共1题)
21.
金属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者,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
(一)金属初探
(1)铜在空气中加热会逐渐变黑,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硬铝、不锈钢是常见的金属材料。它们属于 (选填“合金”或“纯金属”)。
(3)为了减少和避免雷电对高层建筑的危害,需安装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避雷装置,这主要是利用了金属材料的 。(填序号)
A.密度大 B.导电性 C.导热性 D.熔点高
(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前应先 。
(2)加热前应先通CO一会,其作用是 ,实验结束后,应先 。(选填“停止加热”
或“停止通CO”)
(1)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放入玻璃管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黑色固体粉末,并能全被磁铁吸引。兴趣小组猜想黑色粉末可能是
(1)铁粉;(2)四氧化三铁;(3)你的猜想是 。
实验证明黑色粉末全是四氧化三铁,请写出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4)为收集尾气并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下列装置最为合理的是 。(填序号)

(三)铜锈成分的确定
【查阅资料】
①铜锈的主要成分可以看成是aCu(OH)2•bCuCO3。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③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
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aCu(OH)2•bCuCO3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右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 B、C 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段: ;
CD段: ;
(2)BC段固体为 ;
(3)通过计算可得: a:b= 。
(4)若将16.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 固体质量减少了1.6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
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一)金属初探
(1)铜在空气中加热会逐渐变黑,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硬铝、不锈钢是常见的金属材料。它们属于 (选填“合金”或“纯金属”)。
(3)为了减少和避免雷电对高层建筑的危害,需安装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避雷装置,这主要是利用了金属材料的 。(填序号)
A.密度大 B.导电性 C.导热性 D.熔点高
(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铁及铁的氧化物 | Fe | FeO | Fe2O3 | Fe3O4 |
颜色 | 黑色 | 黑色 | 红棕色 | 黑色 |
能否被磁铁吸引 | 能 | 不能 | 不能 | 能 |

(1)实验前应先 。
(2)加热前应先通CO一会,其作用是 ,实验结束后,应先 。(选填“停止加热”
或“停止通CO”)
(1)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放入玻璃管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黑色固体粉末,并能全被磁铁吸引。兴趣小组猜想黑色粉末可能是
(1)铁粉;(2)四氧化三铁;(3)你的猜想是 。
实验证明黑色粉末全是四氧化三铁,请写出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4)为收集尾气并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下列装置最为合理的是 。(填序号)

(三)铜锈成分的确定
【查阅资料】
①铜锈的主要成分可以看成是aCu(OH)2•bCuCO3。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③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
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aCu(OH)2•bCuCO3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右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 B、C 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段: ;
CD段: ;
(2)BC段固体为 ;
(3)通过计算可得: a:b= 。
(4)若将16.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 固体质量减少了1.6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
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