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847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9/14

1.简答题(共1题)

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我们一般从物质的存在、性质、制备、用途等方面研究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以金属为例,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问题:
(1)认识金属元素存在:自然界中大多数金属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铝土矿(主要成分A12O3) B.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
C.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 D.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 4
(2)探究金属物理性质:
如表是A、B、C三种金属的部分物理性质.
性质金属
导电性(100为标准)
密度(g/cm3
熔点(℃)
硬度(10为标准)
A
99
8.92
1083
3
B
61
2.70
660
2.9
C
17
7.86
1535
5
 
①高压输电线不用金属A而选用金属B,主要原因是
②C的合金通常可以做菜刀、锤子等,其合金的硬度 5(填“>”“<”或“=”).
(3)探究金属化学性质:金属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材料:我国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是钢芯镀镍(Ni),镍与稀硫酸能发生下列反应:
Ni+H2SO4═NiSO4+H2↑.
写出Ni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方程式
(4)认识金属的制备:工业上常采用还原法、置换法、电解法制备金属.
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冶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5)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图,向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甲和固体乙.

①若乙中含有锌、铜、银三种固体,此时向固体乙中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溶液甲显蓝色,是因为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此时固体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2.计算题(共1题)

2.
乙炔(C2H2)是生产聚氯乙烯的重要原料.用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与水反应可制取乙炔,最终还可得到电石渣.某电石渣中含氢氧化钙74%,其余为杂质,此电石渣可用于处理电镀厂排出的酸性废水.
(1)乙炔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100kg上述电石渣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3)用上述电石渣处理含硫酸245kg的酸性废水(假设电石渣中的杂质、废水中其他成分均不参加反应),求至少需要电石渣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反应化学方程式:Ca(OH)2+H2SO4=CaSO4+2H2O.

3.流程题(共1题)

3.
金属(Ti)硬度大、熔点高、耐腐蚀,被誉为“未来的金属”.钛酸亚铁(FeTiO3)过一系列反应制备钛和甲醇(CH3OH)主要生成过程如下:

(1)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 价.
(2)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则X为
(3)③冶炼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在氩气(Ar)中进行的理由是
(4)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
(5)绿色化学提倡物料循环,以上流程中可用于循环的物质除Cl2、Mg外,还有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4.
自热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的“暖宝宝”如图1进行了初步验证性探究.

(实验一)食盐作用的探究
(实验探究1)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按图2所示装配成A、B、C、D四套装置,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表(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所示.
时间/小时
0
0.5
1.0
1.5
2.0
2.5
3.0
A瓶(盛干燥铁丝)
0
0
0
0
0
0
0
B瓶(盛沾了食盐水的铁丝)
0
0.4
1.2
3.4
5.6
7.6
9.8
C瓶(盛沾了清水的铁丝)
0
0
0
0.3
0.8
2.0
3.5
 
(反思评价1)
(1)上述实验中,铁生锈的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填字母)
(2)你认为“暖宝宝”中的氯化钠起的作用是
(实验二)成分定性的探究
(实验探究2)
(1)“暖宝宝”中是否含有铁粉?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 来检验.
(2)如图3是兴趣小组验证黑色粉末中含有活性炭粉的实验装置图.(燃烧匙内盛有“暖宝宝”袋内黑色粉末,燃烧匙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
(反思评价2)验证黑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活性炭的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实验三)成分定量的探究
暖宝宝的好坏,不是原料越重越好,也不是温度越高越好,其发热温度的高低,持续时间的长短,都与发热原料中的铁粉的含量密不可分,那么如何测定发热原料中铁粉的含量呢?
(实验探究三)取5.7g样品,投入装有10.0g稀盐酸(足量)的烧杯(烧杯质量10.0g)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进行了五次称量,数据记录如下: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t4
烧杯和药品质量(g)
25.7
25.6
25.5
25.5
m
 
(结果分析)
(1)表格中m的值为 g.
(2)暖宝宝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保留到0.01)

5.单选题(共14题)

5.
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和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C.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D.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6.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胎爆炸B.高粱酿酒C.玻璃破碎D.干冰升华
7.
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之一是2NaHCO3Na2CO3 + H2O + CO2↑,某同学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得出以下信息:
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③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分子总数都没有变化;
④反应的速度比较慢;⑤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A.①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8.
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 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 ④是一种阴离子 D. ②容易得到电子
9.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符合的是()
A. 二个铵根离子
B. H2O:—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
C. Mg2+:—个镁离子带二个单位的正电荷
D.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
B.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C.用活性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铁合金是一种纯净物
11.
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生成氧气的质量B.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12.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  实
解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能够导电
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氧化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 A B. B C. C D. D
13.
下列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A.玻璃B.合成橡胶C.生铁D.陶瓷
14.
生铁和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总会有一些残渣剩余,残渣的成分主要是(   )
A.碳B.氯化铁C.氯化亚铁D.铁
15.
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氢气和甲烷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除去一定量空气中的氧气
通过足量的灼热的铜丝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Cu和Ag分别放入ZnSO4溶液中
 
A.AB.BC.CD.D
16.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清除可燃物
C.降低酒精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17.
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向青少年连续开展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D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
 
A.AB.BC.CD.D
18.
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6.选择题(共1题)

19.

【环境保护 刻不容缓】 
材料一:今年10月底以来,从东北到京津冀鲁,再到长三角、长沙、柳州等地,雾霾侵袭范围越发扩散。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皖、湘、鄂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呈现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污染重等特点。
材料二:2103年11月8号,合肥上空的能见度很差。合肥市环保局空气质量发布平台显示,当日10个监测站点均为“重度污染”,自10月16日进入污染以来,合肥市仅仅在11月2日轻松了一下,有个“良”好的空气,此后又是污染,而自8日起,再次进入“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均是PM2.5,其浓度一度超过300微克/立方米。据人民网发布,截至11月9日7时,合肥的AQI指数为238,全国排行第八。 

7.填空题(共3题)

20.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 和天然气(主要成分化学式为 )等化石燃料,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水会导致酸雨的主要是
(2)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细颗粒物,如果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雾霾现象.请分析下列污染物中,会导致雾霾的是    (填序号).
A.二氧化硫B.臭氧C.一氧化碳D.PM 2.5
(3)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清香扑鼻”的原因是
(4)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21.
碳及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硫及硫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1)模仿碳及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写出硫及硫的化合物转化反应中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 ;④

(2)如图所示实验中,a、d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b、c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从左侧缓慢通入CO2时,发生的现象为 .该现象能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22.
如图是实验室中用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并加热的基本操作,请完成下列问题:

A:用量筒量取2mL氢氧化钠溶液
B:将量取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D:加热C中反应后的物质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2)A中用 (选填“100mL”或“50mL”或“10mL”)量筒,量取2mL氢氧化钠溶液.A中操作除图示中的仪器外,还需用的仪器是
(3)C中是将硫酸铜溶液滴入盛有2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操作中的错误是   ,反应产生的现象为  .该反应生成物是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D中操作是将C反应后生成物质加热,反应产生的现象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