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练习1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2677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8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羞涩(sè)    坦荡如砥(zhǐ)    婆娑(suō)
B.错综(zōng)  恹恹欲睡(yān)   秀颀(qí)
C.虬枝(qiú)    潜滋暗长(zhī)   宛然(wǎn)
D.刹那(chà)    旁逸斜出(tù)    主宰(zǎi)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奔驰 视野 锤炼 坚强不曲
B.朴质 精华 倦怠 纵横绝荡
C.开恳 晕圈 虬枝 旁逸斜出
D.贱视 婆娑 秀颀 妙手偶得
3.
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B.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C.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主宰:支配。)
D.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旁逸斜出:到处出没。)

2.现代文阅读(共4题)

4.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小题1】“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句中的“——”有什么作用?
【小题2】“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句中的“扑”字用得好吗?为什么?
【小题3】作者描写白杨树之前,用详尽的笔墨描写了西北高原的景象,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5.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    ),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    )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    )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小题1】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普遍 磨折 赞美 尤其
B.普通 磨折 赞扬 而且
C.平凡 折服 赞同 还
D.平常 折磨 赞颂 也
【小题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方框内应填入的标点是分号。
B.从汉字字形结构上说,“上、众、杨、固”都是形声字。
C.“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是一个偏正关系的短语。
D.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复句,其意义关系是并列。
6.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_的写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共1题)

8.
(题文)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腐蚀》,短篇小说《春蚕》《______》,剧本《______》,等等。

4.语言表达(共1题)

9.
用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另写一句话。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共3题)

10.
综合性学习。
祖国的西部以其美丽和神秘而令人神往,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暑假生活,某旅行社准备组织一次中学生游西部夏令营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1)请你为这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不超过1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活动方案的主要环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保旅行文明安全,老师决定在班级中开展一次模拟旅游。你觉得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模拟旅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衢州市开展创建森林城市形象标识设计评比活动,假如下图中的徽标是你所在团队的设计,由你向评委推荐,请你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发言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三个问题。
【新闻链接】
从现在起,市林业部门将对全市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进行一次普查,全面掌握古树名木现状,为修订《宁波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和实施科学保护提供依据。
纳入普查的古树树龄均在100年以上,名木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后备资源,是指树龄在80年以上100年以下的树木。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树龄300〜499年,国家三级古树树龄100-299年。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
(摘自《宁波日报》2012年4月26日)
【大树之死】

【你说我说】
在交通不便的山村扩建公路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但奉化松岙镇王家山村却在扩建公路时遇到了一桩麻烦事:三块年代久远的奇形巨石和六株百年古树,成了扩建公路的绊脚石,是去是留,村民们意见不一:
上了年纪的村民认为这个路段宁可按原路,也不要动这些石头和大树,因为石头和大树对他们有着不同的意义。据他们讲,抗战时期,日本军队来到这个路段时,看到地形狭窄险要,不敢贸然进入,全村人躲过一劫。以前村民出外务农,累了就在石头和树下乘凉休息,大家对此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年轻的村民表示,公路扩建后,可以给进出带来方便,为村民增收,说不定今后家家有汽车的梦想也会实现。48岁的村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将弯道的石头和树移掉一些后,道路就能变得宽阔,同时来往车辆也不会有安全隐患。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链接】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大树之死】的两幅图片,用简明的语言探究大树致死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扩建公路是否该为奇石、古树让道?联系【你说我说】,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现代文阅读:(4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