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6题)
1.
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实验A的现象体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B中,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A的现象体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B中,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
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的过程如下:

(1)反应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2)写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循环过程中,最终得到的产品是_______________。

(1)反应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2)写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循环过程中,最终得到的产品是_______________。
3.
下图实验装置被称为“人工树叶”。产物C3H8O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可用作燃料。

(1)C3H8O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
(2)该装置被称为“人工树叶”的主要原因是____。
A.它外形像树叶 B.它模拟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1)C3H8O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
(2)该装置被称为“人工树叶”的主要原因是____。
A.它外形像树叶 B.它模拟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4.
根据下图装置回答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性质的相关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B中观察到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B中观察到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
5.
中午,同学们在学校用餐。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蛋白质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为了防止佝偻病,需要补充富含___________元素的食品
(2)二氧化碳可用于制作碳酸饮料,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餐厅中有自热米饭,其发热的原理是利用了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食堂要做“翡翠”饺子,可将菠菜榨汁,通过______操作将菜渣与菜汁分离,用菜汁和面。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蛋白质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为了防止佝偻病,需要补充富含___________元素的食品

(2)二氧化碳可用于制作碳酸饮料,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餐厅中有自热米饭,其发热的原理是利用了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食堂要做“翡翠”饺子,可将菠菜榨汁,通过______操作将菜渣与菜汁分离,用菜汁和面。
6.
午餐后,老师对学生们进行了安全教育。
(1)将下列图标及其对应的含义连线。

可回收物 节约用水 严禁烟火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品乘坐地铁。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1)将下列图标及其对应的含义连线。

可回收物 节约用水 严禁烟火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品乘坐地铁。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7.
过氧化氢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
I.不稳定性
(1)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产生3.2g O2时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______ g。

(2)能用排水法收集O2的原因是______。
(3)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腐蚀性
【查阅资料】H2O2溶液有腐蚀性。
【进行实验】
将铜片分别浸泡在3种溶液中进行实验,如下表。
【解释与结论】
(4)实验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铜片被腐蚀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 + H2O2+ H2SO4="==" CuSO4 +_______。
【反思交流】
(6)某同学提出,实验②中,除发生(5)的反应外,还发生了一个反应导致有细小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反应物为_______。
I.不稳定性
(1)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产生3.2g O2时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______ g。

(2)能用排水法收集O2的原因是______。
(3)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H2O2溶液的浓度% | 30 | 30 | 30 |
H2O2溶液的体积/mL | 6 | 6 | 6 |
温度/℃ | 20 | 35 | 55 |
MnO2的用量/g | 0 | 0 | 0 |
收集O2的体积/mL | 0 | 1.9 | 7.8 |
反应时间 | 40min | 40min | 40 min |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腐蚀性
【查阅资料】H2O2溶液有腐蚀性。
【进行实验】
将铜片分别浸泡在3种溶液中进行实验,如下表。
编号 | ① | ② | ③ |
实验 | ![]() | ![]() | ![]() |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 | 无明显变化 | 溶液变蓝,缓慢产生细小气泡 | 无明显变化 |
【解释与结论】
(4)实验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铜片被腐蚀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 + H2O2+ H2SO4="==" CuSO4 +_______。
【反思交流】
(6)某同学提出,实验②中,除发生(5)的反应外,还发生了一个反应导致有细小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反应物为_______。
3.综合题- (共1题)
8.
某校组织学生参观了位于北京展览馆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到达目的地后,同学们开始了参观,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效果明显。

(1)除煤之外,_____和天然气也是化石燃料。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份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煤炭“去产能”是指为了解决煤炭生产过剩,从而对企业生产能力进行整改。下列做法有利于煤矿行业去产能的是_________。
A.关闭一些技术落后的小煤矿业,减少煤炭产量
B.将一些煤矿企业转型为新能源企业
C.全面禁止生产煤炭

(1)除煤之外,_____和天然气也是化石燃料。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份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煤炭“去产能”是指为了解决煤炭生产过剩,从而对企业生产能力进行整改。下列做法有利于煤矿行业去产能的是_________。
A.关闭一些技术落后的小煤矿业,减少煤炭产量
B.将一些煤矿企业转型为新能源企业
C.全面禁止生产煤炭
4.科普阅读题- (共1题)
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17年,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你对可燃冰有多少了解呢?
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甲烷分子。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可燃冰的形成要满足三个条件:⑴温度不能太高。⑵压力要足够大。⑶要有甲烷气源。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下图所示:

为什么开采困难?可燃冰开采的最大难点是保证甲烷气体不泄露、不引发温室效应,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
可燃冰有哪些用途?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而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碳黑、乙炔、氰化氢等。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__。
A.高温高压 B.低温高压 C.低温低压
(3)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
(4)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可燃冰不是冰
B.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
C.在1atm和25℃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
2017年,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你对可燃冰有多少了解呢?
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甲烷分子。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可燃冰的形成要满足三个条件:⑴温度不能太高。⑵压力要足够大。⑶要有甲烷气源。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下图所示:

为什么开采困难?可燃冰开采的最大难点是保证甲烷气体不泄露、不引发温室效应,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
可燃冰有哪些用途?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而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碳黑、乙炔、氰化氢等。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__。
A.高温高压 B.低温高压 C.低温低压
(3)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
(4)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可燃冰不是冰
B.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
C.在1atm和25℃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
5.单选题- (共12题)
16.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
B.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C.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
D.实验时,只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
18.
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 |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
B | 鉴别铁粉和碳粉 | 观察颜色 |
C | 除去CO2气体中的CO气体 | 点燃气体 |
D | 鉴别CO和H2 |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
A.A | B.B | C.C | D.D |
20.
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CaCO3
CaO+CO2↑.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质量不变)。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



A.生成CO2的体积 | B.生成CaO的质量 |
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 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
6.填空题- (共3题)
22.
利用下图装置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验证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验证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2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在汽车尾气的排放管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节能减排。
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C、D两种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1
(2)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和NO2,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__。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使用一次性餐具
C.自带水杯出行 D.对垃圾进行分类
(1)在汽车尾气的排放管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节能减排。
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C、D两种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1
(2)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和NO2,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__。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使用一次性餐具
C.自带水杯出行 D.对垃圾进行分类
7.实验题- (共2题)
25.
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1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能证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2中,为使反应停止,Ⅲ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 | 实验1 探究燃烧的条件 | 实验2 制取二氧化碳 |
![]() | Ⅰ.燃烧匙中放置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装置中盛放80℃的热水(浸没白磷)。 Ⅱ.打开K,从导管口鼓入空气至白磷露出水面,关闭K。 | Ⅰ.燃烧匙中盛有大理石,装置中盛放一定量的稀盐酸(浸没大理石)。 Ⅱ.打开K,收集二氧化碳。 Ⅲ.…… |
(1)实验1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能证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2中,为使反应停止,Ⅲ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6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