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普阅读题- (共1题)
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食盐
食盐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人体中有调节水分、维持酸碱平衡等生理作用。
资料一:食盐的加工
工业上用海水晒盐或用盐湖水、盐井水煮盐,使氯化钠晶体析出。这样制得的氯化钠含有较多的杂质,称为粗盐。粗盐经下图所示主要流程可成为精盐。

资料二:食盐的种类
市面上食盐制品种类繁多,现简要介绍几种。原盐,即粗盐,常用于腌制工艺;精盐,由粗盐提纯而成,适合烹饪调味;碘盐,在食盐中添加一定量碘酸钾(KIO3)即为碘盐,可防治碘缺乏病;低钠盐,食盐中添加氯化钾、硫酸镁等有“咸味”的成分,可防治因钠离子摄入过多而引起的高血压等疾病。
资料三:食盐的摄入量
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食盐,但摄入过多也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g。然而据调查,我国人均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为9.1g。一方面三餐中食盐量需要控制,另一方面,许多成品食物中食盐的含量也应引起重视,下表所示为部分成品食物每100g中的食盐含量。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粗盐制得精盐的过程属于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_____________g。
(3)如果某人一天吃了两袋(共300g)上表中所示方便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其当天食盐摄入量________(填“超标”或“未超标”)。
(4)下列关于食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5)请你为人们提一条日常摄取食盐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盐
食盐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人体中有调节水分、维持酸碱平衡等生理作用。
资料一:食盐的加工
工业上用海水晒盐或用盐湖水、盐井水煮盐,使氯化钠晶体析出。这样制得的氯化钠含有较多的杂质,称为粗盐。粗盐经下图所示主要流程可成为精盐。

资料二:食盐的种类
市面上食盐制品种类繁多,现简要介绍几种。原盐,即粗盐,常用于腌制工艺;精盐,由粗盐提纯而成,适合烹饪调味;碘盐,在食盐中添加一定量碘酸钾(KIO3)即为碘盐,可防治碘缺乏病;低钠盐,食盐中添加氯化钾、硫酸镁等有“咸味”的成分,可防治因钠离子摄入过多而引起的高血压等疾病。
资料三:食盐的摄入量
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食盐,但摄入过多也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g。然而据调查,我国人均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为9.1g。一方面三餐中食盐量需要控制,另一方面,许多成品食物中食盐的含量也应引起重视,下表所示为部分成品食物每100g中的食盐含量。
食品 | 某品牌方便面 | 某品牌酱油 | 某品牌薯片 |
食盐含量g/100g | 3 | 16 | 1.6 |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粗盐制得精盐的过程属于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_____________g。
(3)如果某人一天吃了两袋(共300g)上表中所示方便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其当天食盐摄入量________(填“超标”或“未超标”)。
(4)下列关于食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高血压患者,可适当选择低钠盐 |
B.目前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偏高 |
C.氯化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
D.为补充人体所需钠元素和氯元素,每天做饭时可加入大量食盐 |
2.简答题- (共1题)
2.
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2题)
3.
课外实验:“叶脉书签”(如图)的制作过程是将洗干净的树叶放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再加以处理,除去表皮和叶肉,只余清晰的叶脉,就能得到“叶脉书签”。实验小组同学对该制作过程及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I.探究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条件
【查阅资料】
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
【进行实验】
实验1:相同煮沸时间内,将洗干净的树叶放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实验2: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将洗干净的树叶进行不同时间的煮沸,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同学选择了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原因是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2可知,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煮沸时间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5min B.15min C.20min
II.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
【查阅资料】
a.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
b.稀盐酸与碳酸钠(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 + Na2CO3="=2NaCl" + H2O +CO2↑
c.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猜想与假设】
(4)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 +CO2==Na2CO3 +_________
【进行实验】
甲同学发现实验步骤①中无明显变化,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对比实验步骤②③证明NaOH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解释与结论】
(5)步骤②中通过B中实验现象,可知稀盐酸加入到步骤①所得溶液中有二氧化碳产生。
(6)实验③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_____的干扰。
(7)乙同学认为用软塑料瓶也可以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需要对比的实验装置有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I.探究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条件
【查阅资料】
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
【进行实验】
实验1:相同煮沸时间内,将洗干净的树叶放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NaOH溶液浓度 | 1% | 5% | 10% |
叶片变化 | 留有很多叶肉 | 留有较多叶肉 | 残留很少叶肉 |
实验2: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将洗干净的树叶进行不同时间的煮沸,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煮沸时间 | 5min | 15min | 20min |
叶片变化 | 留有较多叶肉 | 残留很少叶肉 | 叶片卷起来,叶肉与叶脉不易分离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同学选择了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原因是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2可知,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煮沸时间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5min B.15min C.20min
II.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
【查阅资料】
a.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
b.稀盐酸与碳酸钠(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 + Na2CO3="=2NaCl" + H2O +CO2↑
c.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猜想与假设】
(4)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 +CO2==Na2CO3 +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 无明显变化 |
甲同学发现实验步骤①中无明显变化,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对比实验步骤②③证明NaOH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 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B中____________。 |
![]() | 无明显变化 |
【解释与结论】
(5)步骤②中通过B中实验现象,可知稀盐酸加入到步骤①所得溶液中有二氧化碳产生。
(6)实验③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_____的干扰。
(7)乙同学认为用软塑料瓶也可以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需要对比的实验装置有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
如下图所示,实验小组用微型实验装置“W”型玻璃管探究燃烧的条件。

(1)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对比a、b处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
(3)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

(1)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对比a、b处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
(3)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5题)
15.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 |
B.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
C.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D.升温可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17.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7年中国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 B.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
C.购物时自带环保袋 | D.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
5.填空题- (共11题)
20.
生活中常用铁锅炒菜。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含Fe2O3160t的赤铁矿炼铁,理论上炼出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t。
(2)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了铁的性质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导电性 B.导热性 C.有金属光泽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起火,可用盖锅盖的方法灭火,此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含Fe2O3160t的赤铁矿炼铁,理论上炼出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t。
(2)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了铁的性质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导电性 B.导热性 C.有金属光泽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起火,可用盖锅盖的方法灭火,此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
22.
2017年9月~11月,“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展出。
(1)下列展品所用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神州”系列飞船多采用肼(N2H4)做燃料,与四氧化二氮(N2O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展品所用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神州”系列飞船多采用肼(N2H4)做燃料,与四氧化二氮(N2O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3.
烟气脱硫工艺可实现消除SO2的同时生产新产品(如CaSO4),实现“绿色化学”生产。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1)设备1中,通过喷水除去烟气中的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设备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之一为:2CaSO3+O2==2CaSO4,此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3)此生产流程制得的Ca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1)设备1中,通过喷水除去烟气中的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设备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之一为:2CaSO3+O2==2CaSO4,此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3)此生产流程制得的Ca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4.
工业制硫酸(H2SO4)的关键步骤是SO2的获取和转化。主要流程示意图如下:

(1)上述流程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_种。
(2)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含有硫元素的物质有S、________________和H2SO4。

(1)上述流程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_种。
(2)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含有硫元素的物质有S、________________和H2SO4。
25.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1)维生素C(C6H8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其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取维生素C片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其溶液显______(填“酸”或“碱”)性。
(1)维生素C(C6H8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其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取维生素C片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其溶液显______(填“酸”或“碱”)性。
27.
实验小组要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面皿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1)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面皿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8.
“磨盘柿”是我区张坊一带特产,个大皮薄,味甜如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营养成分如表所示。
(1)“磨盘柿”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
(2)补充钙元素可预防________(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1)“磨盘柿”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
(2)补充钙元素可预防________(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30.
新型农村“光伏发电”项目(如图),帮助村民大大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技术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此技术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相比较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6.实验题- (共3题)
31.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1中试管1内生成的气体为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①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②实验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1中试管1内生成的气体为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①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实验时,红磷的用量不影响最终结果 | B.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
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 D.红磷熄灭后,应立即打开弹簧夹 |
32.
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B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将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看到木条______,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
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
33.
课外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A中盛有大理石,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稀盐酸,B中盛有浓硫酸,C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1)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a,用手捂住A瓶外壁,若观察到B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A____________(填“漏气”或“不漏气”)。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1)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a,用手捂住A瓶外壁,若观察到B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A____________(填“漏气”或“不漏气”)。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11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