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619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4

1.科学探究题(共2题)

1.
有一包不纯的碳酸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钾、硫酸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得无色澄清溶液,则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和硫酸铜. 判断“一定不含硫酸铜”的理论依据是_____.
(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同时又气泡产生,则粉末中一定有_____.
(3)另称取1.3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白色沉淀质量_____1.97g(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则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2.
某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溶液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图),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亮取样滴加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___溶液,理由是___;
(2)小辉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小辉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磊认为小辉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__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___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_____.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_____.

2.计算题(共1题)

3.
为测定镁和硫酸镁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先称取10g混合物,放入一干净的烧杯中,然后取100g某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平均分五次加入其中,充分反应,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l)上表中m=_____、n=_____.
(2)请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现有6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上述实验中所需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需加水_g.

3.流程题(共1题)

4.
如图是某设计院设计的综合利用海水的流程图.请你参与某兴趣小组的探究活动,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Ⅰ反渗透膜法与滤纸过滤法在原理上是相同的
B.步骤Ⅲ是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需要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二氧化碳,再通入氨气
C.步骤Ⅳ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精盐
D.步骤Ⅴ需向溶液B中加入石灰乳
【小题2】浓海水中Mg2+、Ca2+、SO42,可用离子交换膜直接除去,如步骤②.离子交换膜是对特定离子的选择性透过膜,可以使带特定电量的离子通过。 也可以利用加入过量的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碳酸钠溶液、③氯化钡溶液的方法除去,滤去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精制。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可以是③①②
B.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C.过滤得到的沉淀有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
D.步骤②的离子交换膜能允许带一个单位电荷的离子通过

4.单选题(共18题)

5.
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食盐水:“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减少了”
6.
类推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C.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D.有些金属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7.
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其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中所装药品足量).已知: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的条件下,氢氧化镁也发生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蒸气.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①将质量为m的水垢样品装入装置B的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样品加热;②待样品完全反应,先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再熄灭酒精喷灯,直到玻璃管冷却;③实验完毕,测得装置C、D中的液体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并计算水垢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B. m2是样品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C. 若没有装置A,会导致氢氧化镁的测定结果偏小
D. 若装置C和装置D位置颠倒,不会影响碳酸钙的测定结果
8.
下列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合理的是(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为240℃)(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C.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9.
为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化学式为C2H5SH).乙硫醇在燃气燃烧的过程中也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6H2O+2X.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硫醇是由四种元素组成B.X物质的化学式是SO3
C.乙硫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D.乙硫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0.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海水     B. 石灰水 C. 橙汁 D. 冰水
11.
加压或降温可将氧气变为液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氧是一种氧化物B.加压使分子间间隙变小
C.液氧中分子停止了运动D.氧气和液氧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12.
如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相关信息和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C. 图中x=34、y=6 D. 硒原子的中子数为34
13.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2Na:2个钠原子B.2个氢氧根离子:2HO
C.Au:金刚石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14.
近年来,“富硒茶叶”“富硒西瓜”等产品备受青睐,这里的“硒”指的是(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15.
中国制造的C919大飞机采用的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价B.﹣3价C.+2价D.+3价
16.
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温室下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继续加入氯化钠固体B.在水中通直流电
C.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D.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
17.
下列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喝汽水时容易打嗝,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D.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18.
如图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稀释浓硫酸D.测溶液PH
19.
一些食物的pH近似值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AB.BC.CD.D
20.
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室内光线充足,及时关灯B.加速石化石燃料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C.植树造林,绿化环境D.加强工业废水的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21.
目前,大多数烧烤店都是用空心炭作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空心炭具有可燃性 B. 空心炭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要注意通风
C. 向空心炭扇风能使其着火点降低 D. 将炭做成空心有利于充分燃烧
22.
日常生活或化学实验中都应加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应立即用水扑灭
B.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要检查其纯度
C.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5.多选题(共1题)

23.
某兴趣小组同学用下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甲包含乙、丙).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清洁能源
构成物质微粒
盐类
金属单质
乙、丙
氢气、太阳能
质子、中子
烧碱、纯碱
铜、汞
 
A. A    B. B    C. C    D. D

6.填空题(共5题)

24.
2017年5月1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白色或灰色晶体,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石油、煤低两个数量级,但同等条件下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石油、煤多数十倍.目前,我国已探明在南海存储的可燃冰相当于650亿吨石油,按我国当前能源消耗水平,可供我国使用130年.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可燃冰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
(2)可燃冰降压可分离出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可燃冰作为未来一种潜力很大的能源,其突出的优点为:_____;
(4)在海底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
(5)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你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25.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是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选用相同发生装置的原因是:____.
(3)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F装置,甲和乙中各盛有0.5g二氧化锰,同时将针筒Ⅰ中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针筒Ⅱ中_____mL 15%的过氧化氢溶液注入甲和乙中,关闭弹簧夹,发现烧杯中右侧导管中产生气泡的速度比右侧快,说明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有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6.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试管①中的现象是_____,反应后试管②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_____(写离子符号).
(2)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中发现试管④中固体全部溶解,试管⑤中产生白色沉淀,接着向试管⑤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则试管④中的溶质有_____;图2中a~b段对应溶液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7.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化学式).
①活性炭 ②二氧化硫 ③二氧化碳 ④生石灰⑤熟石灰⑥小苏打
(1)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
(2)常用于冰箱内除异味的物质是_____;
(3)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
(4)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28.
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1)t1℃时,氯化铵的济解度为______g。
(2)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__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8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