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第三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598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2

1.综合题(共3题)

1.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H2O和H2O2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
(3)NaOH和 Ca(OH)2溶液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不同
(4)稀硫酸和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但除去K2SO4中的KOH只能用其中的___________。
2.
分析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2)欲使30℃甲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除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外,还可采用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20℃时,将25克甲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从溶液是否饱和的角度看,所得溶液在20℃是_____溶液,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4)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____________
3.
有Na2CO3.、BaCl2、HCl三种无色溶液能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可选用的指示剂____,可选用的酸是__________。取样,两两混合,鉴别出碳酸钠溶液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4.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____”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问题: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_____性。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
(2)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可加入试剂_____。

3.单选题(共9题)

5.
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剪纸花B.冰雪雕刻C.江边雾凇D.燃放鞭炮
6.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Cl BaCl2Na2CO3 B. KNO3HCl CaCl2
B.H2SO4 FeCl3NaNO3 D. NaOH HNO3NH4NO3
7.
硝酸铵可发生如下反应:2NH4NO32N2↑+O2↑+4X,则X的化学式为()
A. H2 B. H2O C. H2O2 D. HNO3
8.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B.蒸馏水C.生铁D.大理石
9.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离子都带有电荷,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所以生成其一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10.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干冰B.汞C.氯化钠D.氧气
11.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AB.BC.CD.D
12.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用食盐做调味剂B.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C.热的纯碱溶液能去污D.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13.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
A.制取少量的氢氧化铜:将Ba(OH)2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过滤
B.除去N2中混有的水蒸气和CO2:将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石灰水
C.鉴别NaOH和NaCl:取等量样品,分别溶于适量水中,测温度变化
D.检验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取样,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后,过滤,向滤液中再滴加酚酞溶液

4.选择题(共1题)

14.

某历史小组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正确的是(    )

①都在国家统一时出现的                  

②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5.填空题(共3题)

15.
下图是前20号常见元素和粒子的相关信息,请完成下列内容。

(1)图中涉及到的元素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种;X=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C粒子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钙元素处于第__________周期;
(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 (填序号)。
16.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_________;
(2)两个铁离子________;
(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
17.
结合验证铁、铜、银活动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铜丝和铁丝分别放入相同的浓度的稀H2SO4中,依据__________现象,可以判断Fe的活动性比Cu强;
(2)利用下列各组试剂,能验证Cu、Fe、Ag活动性顺序的是__________。
A.Ag、Fe、CuSO4溶液    B.Cu、Ag、FeSO4溶液    C.FeSO4溶液、AgNO3溶液、Cu

6.实验题(共2题)

18.
根据下列装置和仪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要制取8.8g CO2需要_______g含碳酸钙80%的大理石;若要制取并收集较多的CO2,应选择的仪器有F、C、____(填序号);
(3)上述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后要过滤分离出二氧化锰,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补充的玻璃仪器名称是________。
19.
某同学按照课本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某同学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少,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粗盐倒入水中立即过滤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干燥
实验二:用正确方法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40%的氯化钠溶液。
在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则他的错误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某同学想将配制的200g4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20%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________g
(3)提纯后得到的“精盐”中除了NaCl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 ,小青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除去可溶性杂质

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②中得到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ƒ步骤③中加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CaCl2MgCl2 NaOH④Na2CO3
(4)蒸发结晶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不能使氯化钠不纯,原因是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