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现有反应:①Zn+CuCl2═ZnCl2+Cu ②Cu+2AgNO3═Cu(NO3)2+2Ag
③Cl2+2NaBr═2NaCl+Br2 ④Br2+2NaI═2NaBr+I2
⑴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四个反应有相似之处:均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再分析这四个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相似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分析反应①和②,可以得到:Zn、Cu、Ag这二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用相似的思维方法类推到反应③和④中,我们还可以得到:Cl2、Br2、I2三种非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⑶请你写出Cl2与Na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现有反应:①Zn+CuCl2═ZnCl2+Cu ②Cu+2AgNO3═Cu(NO3)2+2Ag
③Cl2+2NaBr═2NaCl+Br2 ④Br2+2NaI═2NaBr+I2
⑴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四个反应有相似之处:均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再分析这四个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相似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分析反应①和②,可以得到:Zn、Cu、Ag这二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用相似的思维方法类推到反应③和④中,我们还可以得到:Cl2、Br2、I2三种非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⑶请你写出Cl2与Na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2.
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在许多食品包装盒中都有一包黑色粉末。这种粉末是一种除氧剂。该粉末没有失效时呈黑色,失效后带有红棕色。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小明做出了以下的猜想:
猜想1:该粉末是木炭粉
猜想2:该粉末是铁粉
猜想3:该粉末是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小明取该粉末,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如下实验,填写表中空格。
现象与分析:写出实验2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
⑴根据失效后的颜色判断,该粉末失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变质后得到的红棕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
⑵采用什么实验方法可以使失效的粉末“再生”?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1:该粉末是木炭粉
猜想2:该粉末是铁粉
猜想3:该粉末是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小明取该粉末,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如下实验,填写表中空格。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猜想是否成立 |
实验1 | 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1:不成立 |
实验2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2:成立 |
实验3 | 用磁铁吸引 | 粉末被全部吸引 | 猜想3:_______ |
现象与分析:写出实验2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
⑴根据失效后的颜色判断,该粉末失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变质后得到的红棕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
⑵采用什么实验方法可以使失效的粉末“再生”?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碳酸氢钠(NaHCO3)称俗“小苏打”,在生活中用途广泛。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为浅红色,说明碳酸氢钠溶液呈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或“中性”)。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取适量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3】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取少量碳酸氢钠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实验现象:充分加热后,试管口有水珠出现;能够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后经过实验证明该白色固体为纯碱),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为浅红色,说明碳酸氢钠溶液呈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或“中性”)。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取适量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3】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取少量碳酸氢钠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实验现象:充分加热后,试管口有水珠出现;能够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后经过实验证明该白色固体为纯碱),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推断题- (共2题)
4.
下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D是最轻的气体,B和C含有相同的组成元素。

⑴写出F的化学式________,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B物质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
⑵A→B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⑴写出F的化学式________,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B物质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
⑵A→B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
元素X、Y、Z、M是初中常见的四种元素。有关信息如下表:
⑴M元素的名称是 _________ 。
⑵Y形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此物质不属于_______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⑶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____ (填化学式),该有机物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
⑷由Z、M 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化合物,俗称________ ,写出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 | 相关信息 |
X | 可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单质 |
Y | 形成的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
Z | 其单质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M |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⑴M元素的名称是 _________ 。
⑵Y形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此物质不属于_______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⑶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____ (填化学式),该有机物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
⑷由Z、M 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化合物,俗称________ ,写出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计算题- (共1题)
6.
为测定某铁粉样品(含少量木炭粉)中铁的含量,往盛有219g该盐酸的烧杯中不断加入铁粉样品,测得生成氢气质量与所加铁粉样品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6g铁粉样品中含铁单质的质量为 g.
(3)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6g铁粉样品中含铁单质的质量为 g.
(3)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5.单选题- (共16题)
11.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
B.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C.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
14.
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B. 元素符号是Ga
C. 属于金属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A.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B. 元素符号是Ga
C. 属于金属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15.
酚酞(C20H14O4)是实验室常用的指示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酚酞属于有机物 |
B.酚酞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C.酚酞的相对分子量为318 |
D.酚酞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14:4 |
16.
“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
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 | 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 |
C.碳海绵易溶解于水 | 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
17.
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A.用稀硝酸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 |
B.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别空气和O2 |
C.用水区分NH4NO3和固体NaOH 两种固体 |
D.用湿润的石蕊试纸区别CO和CO2 |
18.
用下列各组药品,通过以下置换反应验证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①Fe、ZnSO4、CuSO4②Zn、Cu、H2SO4③Zn、Cu、FeSO4 ④Zn、Cu、AgNO3。能达到目的的是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1.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③⑤ | D.①②⑤ |
22.
以下是某学生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节约药品,将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
B.实验完毕后先用嘴吹灭酒精灯,再盖上灯帽 |
C.用托盘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
D.向试管里滴入液体时,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 |
6.选择题- (共4题)
24.
下图显示的是某科研工作者在我国某山区海拔3700米处拍摄的冰川和雪莲花盛开景象(该地位于43°5'N,86°48'E;距离所在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的西南约120千米处)。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填空题- (共7题)
27.
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
⑴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是我国为解决________(填“甲状腺肿大”、“贫血”或“骨质疏松”)而实施的项目。
⑵铁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⑶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其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请将下列脱氧中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Fe(OH)2+O2+2________=4Fe(OH)3。
⑴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是我国为解决________(填“甲状腺肿大”、“贫血”或“骨质疏松”)而实施的项目。
⑵铁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⑶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其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请将下列脱氧中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Fe(OH)2+O2+2________=4Fe(OH)3。
28.
在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组成(或结构)和表示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试回答:

⑴写出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⑵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⑴写出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⑵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29.
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⑴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⑵食盐水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 ;⑶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⑷医疗上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__________。
⑴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⑵食盐水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 ;⑶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⑷医疗上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__________。
30.
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C12H22O11),则:
⑴一个蔗糖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_________;
⑵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⑴一个蔗糖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_________;
⑵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1.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⑴降雨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个环节,请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过程__。
⑵水是常用的溶剂.向20mL水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下,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水的密度以1g/mL计):A、B、C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当X=__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⑴降雨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个环节,请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过程__。
⑵水是常用的溶剂.向20mL水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下,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水的密度以1g/mL计):A、B、C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当X=__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32.
生活中处处是化学,请回答问题:
⑴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
⑵胃酸中的溶质是________;
⑶近日一条微信在朋友圈中被疯狂转发:某市一名5岁男孩将海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倒进彩虹糖瓶子里兑水吹泡泡,摇晃瓶子后发生爆炸,喷出的液体灼伤男孩眼部,已致其失明。请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
⑵胃酸中的溶质是________;
⑶近日一条微信在朋友圈中被疯狂转发:某市一名5岁男孩将海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倒进彩虹糖瓶子里兑水吹泡泡,摇晃瓶子后发生爆炸,喷出的液体灼伤男孩眼部,已致其失明。请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推断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