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2018届九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570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7

1.科普阅读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同学们一定见过晶莹剔透的水晶,你知道它的成分吗?其实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硅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很高,硬度很大,不溶于水,常温下二氧化硅能与强碱溶液缓慢反应.SiO2在高温条件下能与CaO反应生成CaSiO3,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也不与一般的酸反应,却可以与氢氟酸反应,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
(1)写出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
(2)用氢氟酸将精美的图案刻蚀在玻璃上,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实验室中储存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填“玻璃塞”或“橡胶塞”)

2.推断题(共1题)

2.
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其中A为红棕色固体,反应①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反应,且B、D组成元素相同,C、F为金属单质,其它物质为化合物,其中F为紫红色,H为白色沉淀。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①~④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计算题(共3题)

3.
现有部分被氧化的铜粉固体混合物,为研究铜粉的组成情况,取4g混合物,先加热完全氧化后,再加入60g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固体混合物中铜单质的质量为 ________g。
4.
实验室现有氯化镁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30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6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1)上表中X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5.
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用葡萄糖注射液.如图为葡萄糖注射液的部分标签图,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该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2)某病人一天共输入该葡萄糖注射液1500mL,此病人这一天共补充葡萄糖_______g。
(3)如果从瓶中取出150g,将它变成10%的葡萄糖注射液,需要蒸发_____g的水。

4.流程题(共1题)

6.
工业上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为原料生产钛,其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钛合金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混合物”、“纯净物”)。
(2)钛酸亚铁FeTiO4中钛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价。
(3)以CO和H2在合成塔中生产甲醇(CH3OH)属于化合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氯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2FeTiO3+6C+7Cl22TiCl4+2X+6C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5.综合题(共1题)

7.
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其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及少量水,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为测定其中各成份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中所装药品足量)。

已知: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热条件下,氢氧化镁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将质量为m的样品装入装置B的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样品加热;
Ⅱ.待样品完全反应,先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再熄灭酒精喷灯,直到玻璃管冷却;
Ⅲ.实验完毕,测得装置C、D中的液体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Ⅳ.根据实验所测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氢氧化镁和和水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反思:实验步骤不变,若没有装置A,会导致氢氧化镁的测定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法判断”)。
(5)若除去热水瓶胆内壁常附着的水垢,可以用厨房中的______________。

6.单选题(共12题)

8.
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烧制瓷器D.煅烧石灰石
9.
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C.碳酸钾溶液和盐酸D.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1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高温煅烧一定量碳酸钙B.在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
C.高温条件下碳还原氧化铜D.一定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
11.
下列对物质进行归类整理关系不相符的是( )
A.空气、海水——混合物B.硫粉、红磷——可燃物
C.钢、铜——单质D.合成橡胶、塑料——有机合成材料
12.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纯碱也能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燃烧多伴有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但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13.
某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苯丙氨酸由23个原子构成
B.苯丙氨酸分子由四种元素组成
C.苯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5
D.苯丙氨酸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14.
下列关于资源和能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炼钢、宇宙航行都要用到氧气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目前海水淡化已经广泛使用
C.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我国已经在南海海域进行试验性开采
15.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钢铁表面镀铬等方法都能防止钢铁生锈
C.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燃气灶的火焰出现橙色或黄色时可调小炉具进风口
16.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待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软水与硬水
蒸干观察
加肥皂水观察
B
磷矿粉与碳铵
观察颜色
闻气味
C
呼出气体与空气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
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
D
棉线与尼龙线
观察颜色
点燃后观察
 
A.AB.BC.CD.D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后,对反应后剩余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取样后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    )
A.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证明剩余溶液中溶质成分为CaCl2、HCl
B.加少量锌粒,没有气泡产生,证明剩余溶液中不含HCl
C.加少量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剩余溶液中含有HCl
D.加少量氢氧化铜固体,若固体减少溶液变蓝色,证明剩余溶液中含有HCl
18.
哈尔滨大街小巷有许多的营养早餐车。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下列食品中富含营养素种类最多的是()
A. 油条     B. 大米粥 C. 面包    D. 汉堡
19.
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浅绿色沉淀生成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D.将燃着的木炭伸入到氧气中,产生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7.多选题(共1题)

20.
不用其他试剂,可以鉴别石蕊、盐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种溶液第四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   )
A.盐酸B.氢氧化钙C.氢氧化钠D.碳酸钠

8.填空题(共6题)

21.
如下图所示,调节杠杆平:

(1)实验1: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2: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变______色,细铜丝团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3)实验3: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发生反应。
22.
下图是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_____
(2)A图所示物质属于_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从微观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__
(3)画出一个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
23.
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铝原子________; (2)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3)硝酸铵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4)钻石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
24.
想想看,生活中常用的下列物质分别含有什么化学成分:
(1)干冰中的“冰”是指_________(2)天然气中的“气”指__________;
(3)纯碱中的“碱”是指_________(4)胃酸中的“酸”指___________。
25.
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在阴影区域部分,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选填“A、B、C”)。
(2)若饱和A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提纯A的方法为_____结晶,过滤。
(3)P点表示的含义为_____。
(4)在t1℃下,B 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
(5)向试管中滴入2mL水后,若X中有固体析出,则X为_____(选填“A B C”)。
26.
2017年5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乳业大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1)牛奶可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
(2)若牛奶的包装袋是一种塑料制品,它应该具有______________性(填“热塑”或“热固”)。
(3)奶牛的饲料主要来自于农作物,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氮肥,农作物缺乏氮肥的症状是_______。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氮肥,工业上用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一种常见液态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
(4)我国著名化工专家__________为氮肥和纯碱工业技术作出了杰出贡献。

9.实验题(共3题)

27.
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 ;图中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备O2的装置为_____, 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锌片与稀盐酸在A装置中制备H2,锌片应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用F收集H2时导入气体的导管端为_________________(填“b”或“c”) ;检验装置D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紧导管口的橡胶管后,_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O2,最好选用装置___________,把F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O2并测定气体体积,应在___________端(填“b”或“c”)连接上一个量筒。
28.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实验甲、乙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验证了硫酸铵的物质性质是:______(答一条即可);化学性质:______。
(2)乙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A试管中的现象______,B中铁片反应后溶液呈____色。此实验体现出酸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否验证铁和锌的活动性强弱____________。
(3)任意写出一个甲、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9.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A.AB.BC.CD.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3道)

    流程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2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