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初级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498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9

1.简答题(共1题)

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请从“氧气、氮气、水蒸气、稀有气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②人们常说“高空缺氧”中的氧是指_______;
③霓虹灯内充的的气体是_______;④松脆的饼干在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有______。
(2)3232下列分子的示意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__________(填编号)中的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②一个C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③ A和D物质的化学性质不___(填“相同”或“不同”)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某学习小组做镁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有黑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及该反应的应用,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探究目的)探究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
(分析猜想)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寻找猜想依据:
空气成分一:氧气;   空气成分二: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
空气成分三:水蒸气;打磨光亮的镁带放入沸水中,表面会附有白色固体并产生大量气泡;如果将镁带放到水蒸气中,也会发生上述反应,但产生的不是黑色固体。
空气成分四:氮气;    空气成分五:二氧化碳。
(实验一)镁带与氧气的反应
(一)制取氧气并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甲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MnO2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

50.0g
1%
0.1g
9 mL

50.0g
   2%
0.1g
 16 mL

50.0g
4%
m
31 mL
 
(1)第Ⅲ次实验中,选择的二氧化锰的质量m的值为________。
(2)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可选择下图中___________(选填“a”、“b”、“c”)。
(3)乙用d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二)燃烧镁带,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结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镁。
(实验二)镁带与氮气的反应
(一)获取氮气:把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先蒸发出来的气体就是氮气。
(二)燃烧镁带,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氮气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
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结论1)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理得出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__________反应产生的。
(交流与反思)能否用足量的镁替代红磷进行空气组成实验呢?
(实验回顾)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装置如图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图中集气瓶底部的水的作用为________。(填字母)
A.吸收有害物质 B.降温,快速冷却 C.保护瓶底
2.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2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其中X曲线表示的是_____(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如图3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探究结论2)如果用足量的镁替代红磷进行空气组成实验,实验测得氧气体积与氧气所占空气真实比例相比较会______(偏大、偏小或相等)。

3.推断题(共1题)

3.
小明发现家里药箱中有一瓶无色液体,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他做了如下实验:① 此液体为A,在液体A中加入蓝色溶液 C(催化剂),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 ② 将气体B收集起来,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盛有气体B的集气瓶中,小木条复燃。③把淡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有气体B的集气瓶中,E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④把银白色的金属G点燃后伸入盛有气体B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H。
请根据小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物质的名称或现象:D________;   F________;在③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___火焰。
(2)写出④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共13题)

4.
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蔗糖溶解B.糖水结冰C.葡萄酿酒D.萝卜风干
5.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
A.氧气用于炼钢、气焊B.氢气用于充灌探空气球
C.酒精用作燃料D.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
6.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澄清石灰水B.干净的河水C.五氧化二磷D.纯净的空气
7.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操作:
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④①⑤②⑥B.③④①⑤⑥②C.④①③⑤②⑥D.④①③⑤⑥②
8.
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的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B.臭氧C.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
9.
下列是某同学对开学来所学化学知识的归纳:①氧气可用作燃料;②物质的用途由它们的性质决定;③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再把导管一端放入水中;④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⑤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⑥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
A.1 个B.2个C.3 个D.4个
10.
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C.反应所需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D.用相同容积的试管需要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11.
在“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冷玻璃上更容易结下水雾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12.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开始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8mL,倒出一部分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8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
A.等于10 mLB.大于10mL
C.小于10mLD.无法判断
13.
加热100mL液体应该选用下列仪器中的: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石棉网  ⑤铁架台(带铁圈)   ⑥酒精灯 (    )
A.①③⑥B.②⑤⑥C.①⑥D.②④⑤⑥
14.
用托盘天平称取13.5g食盐,如果指针向左偏,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移动游码B.加适量砝码C.减少药品D.增加药品
15.
小花喝完饮料,看着易拉罐,它是铝制还是铁制的呢?在讨论时,小婷说可能是铁制的,小静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小静同学的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B.设计实验C.操作实验D.得出结论
1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氧气的验满B.闻气体气味
C.量液体体积D.给液体加热

5.实验题(共1题)

17.
根据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此发生装置应做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获得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3)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在用排水法收集结束后,发现水开始向试管倒流,此时他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来补救。
(4)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接近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填字母),若用F装置来收集氢气(密度小于空气),氢气可以从_______(填“c”或“d”)端通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