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实验室取68 g过氧化氢溶液和2 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溶液和滤渣的质量为68.4 g。求: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g;
(2)求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____。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g;
(2)求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后装置内气体的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于是提出了以下猜想:
a.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
b.气体产物可能是一氧化碳;
c.气体产物可能是_______。
(1)如果猜想a成立,写出气体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如果猜想b成立,写出产生C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猜想c成立。(NaOH溶液能吸收CO2)

则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E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
(4)由于用上述图1所示装置探究出猜想c成立,有同学提出图2装置存在缺陷,不够完善,应增加一个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a.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
b.气体产物可能是一氧化碳;
c.气体产物可能是_______。
(1)如果猜想a成立,写出气体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如果猜想b成立,写出产生C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猜想c成立。(NaOH溶液能吸收CO2)

则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E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
(4)由于用上述图1所示装置探究出猜想c成立,有同学提出图2装置存在缺陷,不够完善,应增加一个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流程题- (共1题)
3.
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最终制得蒸馏。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经过操作①所得溶液C仍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写 一种即可)
(2)经过操作②后,液体由有色变为无色,所以此过程加入了_____,利用了该物质的_____(填“物理性质”或 “化学性质”) 。
(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少量泡沫和大量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_______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生活中还可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经过操作①所得溶液C仍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写 一种即可)
(2)经过操作②后,液体由有色变为无色,所以此过程加入了_____,利用了该物质的_____(填“物理性质”或 “化学性质”) 。
(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少量泡沫和大量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_______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生活中还可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单选题- (共8题)
7.
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 D.参加反应的“![]() ![]() |
8.
硒被誉为“抗癌大王”。根据右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硒属于金属元素
B. 硒的原子序数是34
C. 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
D.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

A. 硒属于金属元素
B. 硒的原子序数是34
C. 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
D.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
9.
双汇“瘦肉精”事件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在大量食用喂食“瘦肉精”的猪肉后会出现手脚发麻、心率加快、呕吐等症状。有一种“瘦肉精”学名叫盐酸克伦特罗,化学式是C12H18Cl2N2O。下列对于“瘦肉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是由碳、氢、氯、氮和氧五种元素组成的 |
B.盐酸克伦特罗含有18个氢原子 |
C.盐酸克伦特罗分子中碳、氢两种原子个数比为12∶18 |
D.盐酸克伦特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 |
10.
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错误的是( )
A.区别硬水与软水——分别加入肥皂水检验,看泡沫的多少 |
B.区别过氧化氢和蒸馏水——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 |
C.区别N2和CO2——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看木条是否熄灭 |
D.区别CO和 CO2——分别与灼热的CuO接触 |
11.
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
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02与粉尘排放 |
5.选择题- (共1题)
6.填空题- (共1题)
13.
如图是一种常用的学习用品——圆规材料的组成情况:

(1)图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利用这种材料制作铅笔芯的原因是_______;写出该材料的另一个物理性质________

(1)图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利用这种材料制作铅笔芯的原因是_______;写出该材料的另一个物理性质________
7.实验题- (共2题)
14.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下图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体系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体系内空气体积变化。 (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 (填“>”、“=”、“<”)21%,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写两条)
(4)对于上面的实验,能否用铁丝代替铜丝?为什么?_____________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 (填“>”、“=”、“<”)21%,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写两条)
(4)对于上面的实验,能否用铁丝代替铜丝?为什么?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