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结合图像回答问题:

(1)精炼煤中主要成分是碳,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步骤③中,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为硫的另一种氧化物,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经过进一步净化,含较多杂质的水煤气转化为合成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步骤④中生成的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___。
(4)循环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和少量未完全分离出去的甲醇。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液化”流程的优点:_________。

(1)精炼煤中主要成分是碳,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步骤③中,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为硫的另一种氧化物,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经过进一步净化,含较多杂质的水煤气转化为合成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步骤④中生成的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___。
(4)循环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和少量未完全分离出去的甲醇。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液化”流程的优点:_________。
2.综合题- (共1题)
2.
碱式碳酸镁[Mg2(OH)2CO3]和过氧化镁(MgO2)都是重要化工原料。
Ⅰ.以Mg2(OH)2CO3为原料,制备产品MgO2的步骤如下:
(1)煅烧:高温煅烧Mg2(OH)2CO3得到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常温下是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转化:向所得固体中加双氧水充分搅拌,发生反应MgO + H2O2 = MgO2+H2O,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__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其他条件相同,煅烧温度、煅烧时间不同,所得MgO对MgO2产率(
)的影响分别如图1所示,则最佳的煅烧温度为 ________℃、煅烧时间_______小时。


(3)分离:得到产品。
(4)测定:假设产品中仅少量MgO,某小组设计图2装置,通过测定生成O2体积,计算MgO2的质量分数.
已知:a. 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 b. MgO2+2HCl = MgCl2+H2O2
c. 2MgO2
2MgO+O2↑ d. MgO+C
Mg+CO↑
①仪器M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M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相同条件下,装置______能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填图2 中“装置A”或“装置B”)
③经讨论,该小组又设计了下列2种方案,分别取5.0g产品进行实验,能确定MgO2质量分数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
a.加热,使MgO2完全分解,测出剩余固体的质量
b.与足量炭粉在高温下充分反应,测出生成Mg的质量
Ⅱ.MgCl2是制备Mg2(OH)2CO3的原料,工业上通常用碳酸镁来制备MgCl2,反应如下:MgCO3 + Cl2 + CO
MgCl2+2CO2(设杂质不参加反应)。生产19吨MgCl2需要这样的碳酸镁多少吨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Ⅰ.以Mg2(OH)2CO3为原料,制备产品MgO2的步骤如下:
(1)煅烧:高温煅烧Mg2(OH)2CO3得到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常温下是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转化:向所得固体中加双氧水充分搅拌,发生反应MgO + H2O2 = MgO2+H2O,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__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其他条件相同,煅烧温度、煅烧时间不同,所得MgO对MgO2产率(



(3)分离:得到产品。
(4)测定:假设产品中仅少量MgO,某小组设计图2装置,通过测定生成O2体积,计算MgO2的质量分数.
已知:a. 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 b. MgO2+2HCl = MgCl2+H2O2
c. 2MgO2


①仪器M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M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相同条件下,装置______能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填图2 中“装置A”或“装置B”)
③经讨论,该小组又设计了下列2种方案,分别取5.0g产品进行实验,能确定MgO2质量分数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
a.加热,使MgO2完全分解,测出剩余固体的质量
b.与足量炭粉在高温下充分反应,测出生成Mg的质量
Ⅱ.MgCl2是制备Mg2(OH)2CO3的原料,工业上通常用碳酸镁来制备MgCl2,反应如下:MgCO3 + Cl2 + CO

3.单选题- (共12题)
4.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 70% B. 50% C. 30% D. 10%
A. 70% B. 50% C. 30% D. 10%
6.
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用于糖果、饮料的香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薄荷醇属于氧化物 |
B.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 |
D.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 |
8.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在常温、常压下,用一定质量的大理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参与反应)。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盛放大理石的隔板有小孔,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V。已知本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ρ。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并不断注水,可观察到乙中稀盐酸进入装置丙中;②实验结束后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③丁中若没有植物油会导致测定结果会偏大;④装置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⑤若将乙中的稀盐酸换成稀硫酸,反应速率会更快。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并不断注水,可观察到乙中稀盐酸进入装置丙中;②实验结束后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③丁中若没有植物油会导致测定结果会偏大;④装置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⑤若将乙中的稀盐酸换成稀硫酸,反应速率会更快。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9.
某小组同学分别完成了图1所示的3个实验(图中a处连接压强传感器)。图2中的曲线1、2、3分别表示加入等体积相应液体后,烧瓶1、2、3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比曲线1和2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B. 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
C. 对比曲线1和3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 对比曲线2和3可知,40% 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A. 对比曲线1和2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B. 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
C. 对比曲线1和3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 对比曲线2和3可知,40% 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10.
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处的反应为CO +Fe2O3 = 2Fe+CO2
B. 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C. 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 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A. a处的反应为CO +Fe2O3 = 2Fe+CO2
B. 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C. 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 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11.
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A.为治理雾霾,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
B.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 |
C.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 |
D.多开私家车少坐公交车 |
13.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①、②号试管中的白磷都不能燃烧
Ⅱ、②、③号试管控制的变量是氧气
Ⅲ、①、②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Ⅳ、①、③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Ⅴ、若去掉③号试管,仍然可以得到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结论
A. 只有Ⅰ、Ⅳ B. 只有Ⅱ、Ⅲ、Ⅳ
C. 只有Ⅲ、Ⅴ D. 只有Ⅱ、Ⅲ、Ⅴ

Ⅰ、①、②号试管中的白磷都不能燃烧
Ⅱ、②、③号试管控制的变量是氧气
Ⅲ、①、②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Ⅳ、①、③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Ⅴ、若去掉③号试管,仍然可以得到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结论
A. 只有Ⅰ、Ⅳ B. 只有Ⅱ、Ⅲ、Ⅳ
C. 只有Ⅲ、Ⅴ D. 只有Ⅱ、Ⅲ、Ⅴ
14.
下列归纳和总结不正确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A.化学与技术 | B.化学与能源 |
①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图像 ②用催化净化装置促进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转化 | ①氢能源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能源 ②倡导大量使用高硫煤做燃料 |
C.化学与医药 | D.化学与生活 |
①用氧气进行医疗急救 ②用干冰做血液制品冷藏运输的制冷剂 | ①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②用活性炭做冰箱除臭剂 |
A. A B. B C. C D. D
4.填空题- (共1题)
15.
(1)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活性炭、氢气”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
①最清洁的能源__________; ②能做温室肥料的是_________;③能造成酸雨的物质是_________;④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常加入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
(2)利用C、H、O、Ca几种元素组合成的物质填写下列空格:(填化学式各一个)
①“西气东输”输送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②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_;
③雪碧中含有的一种酸是__________;④实验室常用的液态燃料是_______________。
①最清洁的能源__________; ②能做温室肥料的是_________;③能造成酸雨的物质是_________;④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常加入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
(2)利用C、H、O、Ca几种元素组合成的物质填写下列空格:(填化学式各一个)
①“西气东输”输送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②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_;
③雪碧中含有的一种酸是__________;④实验室常用的液态燃料是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16.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一点改进的是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气泡_____冒出时,便可开始收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图E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
(4)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F铁丝燃烧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制取、干燥、收集氨气,并探究氨气的一些性质.
(查阅资料)
a.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b.氨水是氨气(NH3)的水溶液,具有碱的性质。
c.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图为合成氨的模拟实验装置图(玻璃管中是铁粉和石棉绒组成的混合物)。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使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③在Y型管盛有亚硝酸钠和氯化铵饱和溶液的一边加热(NH4Cl + NaNO2
NaCl + 2H2O + N2↑ );④到产生氮气较快时,再点燃玻璃管下方的酒精灯进行加热。
①反应开始前使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
②当锥形瓶中出现________ 现象,表示有氨气生成。
③写出玻璃管中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一点改进的是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气泡_____冒出时,便可开始收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图E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
(4)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F铁丝燃烧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制取、干燥、收集氨气,并探究氨气的一些性质.
(查阅资料)
a.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b.氨水是氨气(NH3)的水溶液,具有碱的性质。
c.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图为合成氨的模拟实验装置图(玻璃管中是铁粉和石棉绒组成的混合物)。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使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③在Y型管盛有亚硝酸钠和氯化铵饱和溶液的一边加热(NH4Cl + NaNO2

①反应开始前使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
②当锥形瓶中出现________ 现象,表示有氨气生成。
③写出玻璃管中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