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402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0

1.科普阅读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柴油车的“速度与激情”

普通汽油车的主要能源是汽油,柴油车则是使用柴油,这两类车行驶所用的能量其实是源自于燃油发生氧化反应所产生的燃烧热。高温气体热膨胀产生极大的气体压力,推动气缸活塞做机械功,从而驱动车辆前进。柴油的单位质量燃烧热比汽油的还低2%,但单位体积(每升)柴油所产生的燃烧热比汽油多了整整14%!因此,同等排量的柴油车要比汽油车更有劲、更加快速。 柴油也是由石油提炼而来的,可是,其中众多的高沸点杂质之一是硫!含硫量较高的劣质柴油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同时,由于柴油发电机气缸工作温度更高,使柴油中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成分裂解成细小碳粉,并在高温下使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如NO2)。 因此柴油车比普通汽油车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这就是柴油车的“狂怒”,而不是“激情”。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劣质多硫柴油进行去硫的工艺正在逐步完善,对柴油发电机的尾气催化净化装置正在更新,相信不远的将来,兼具“速度与激情”的清洁柴油车必定会受到世人的格外欢迎!
请根据上文回答以下问题:
(1) 利用各组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可以从石油中获得汽油和柴油,该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 或“化学变化”)。
(2) 普通汽车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方式的化学能→_________________→机械能。
(3) 造成柴油机工作时“狂怒”的主要物质除碳粉、NO2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普通汽油车比柴油车污染严重
b.汽油、柴油都属于清洁能源
c.单位质量的柴油产生的燃烧热比汽油低
d.通过源头脱硫和更新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将实现柴油车的“速度与激情”

2.计算题(共1题)

2.
有50g高锰酸钾在大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46.8g,求分解的高锰酸钾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在高效课堂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学习。
(课堂归纳)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我们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
①可燃物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
(演示引导)
我们进一步学习灭火的原理。如图所示,烧杯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烧杯底部有一些碳酸钠粉末,向烧杯中倒入少量稀盐酸,发现蜡烛迅速的熄灭,蜡烛熄灭所依据的原理___。

(小组探究)
点燃一长一短两支蜡烛,同学们分小组对熄灭蜡烛的方法展开探究,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1)小何说:“因为人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所以我可以将它们吹灭。” 小邹对小何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氧气,并设计如下实验证明: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呼出的气体通过灼热的铜丝
  ________
  ________
 
你认为吹灭蜡烛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丽说:“可以在燃着的蜡烛上罩一个大烧杯,过一会儿两根蜡烛也会熄灭。”(如图) 小苗说:“两支蜡烛熄灭是有先后顺序的,因为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短蜡烛先熄灭。” 小张说:“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上部氧气少,所以长蜡烛先熄灭。” 同学们一起合作进行了实验,实验发现长蜡烛先熄灭。小苗对小张的说法仍心存疑惑,认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是长蜡烛先熄灭的主要原因,因此她取短蜡烛一支,长蜡烛一支,分别点燃,罩在同一个大烧杯中,实验发现仍然是长蜡烛先熄灭,因此小苗发现长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探究,小丽进一步提出采用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方法______________。

4.推断题(共1题)

4.
A、B、C、D、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 A 为单质,B、C、D 都是氧化物,A、B 是黑色固体,C 和 D 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写出 A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B 和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 C→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C→E 的反应可以用于制汽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写出物质 D 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共17题)

5.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也要验纯
B.单质是含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
C.燃烧都会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都是燃烧
D.化合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所以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6.
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 CO2 比空气的密度大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证明 CO2能与水发生反应D.探究水的组成
7.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2.2
16.2
0.9
反应后物质/g
a
4.4
8.1
1.8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Z 是反应物,X、Y、W 是生成物
B.a=15
C.反应中 Y、W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22 : 9
D.X 一定为化合物
8.
A、B、C、D 四种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反应:A+B→C+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 B 为 O2,则该反应一定为氧化反应
B.若 A、C 是单质,B、D 是化合物,则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C.若 B 是 O2,C、D 分别是 CO2和 H2O,则 A 中一定有碳、氢、氧元素
D.10gA 与 10gB 充分反应后生成 C 与 D 的质量之和一定为 20g
9.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B.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10.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B. 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C. 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D. 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11.
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 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宁酸是化合物
B.单宁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单宁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6:23
12.
以下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B.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
C.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D.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13.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
石墨很软,有导电性
C
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
D
金刚石切割玻璃
金刚石硬度大
 
A.AB.BC.CD.D
14.
下列有关碳、氧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就是指碳单质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
B.森林大面积砍伐会对自然界的碳、氧循环产生影响
C.自然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放出氧气
D.动植物呼吸和化石燃料燃烧,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
15.
木炭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都可以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乙装置中应当先通 CO,后点燃玻璃管下的酒精灯,防止发生爆炸
D.乙装置最右端放一酒精灯的目的是处理未反应的 CO,防止污染空气
16.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B.C.D.
1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本身无毒,完全燃烧后产物是水,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
B.为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进矿井前要先做灯火实验
C.遭遇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D.煤燃烧放出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会与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形成酸雨
18.
盛有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有一层白色固体物质,要清除它,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用水直接清洗B.用稀盐酸洗,再用水洗
C.用澄清石灰水洗D.用洗洁精洗
19.
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纯度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0.
森林发生重大火灾时,下列方法最适合的是(   )
A.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
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
C.打 119 火警电话,等待消防员灭火
D.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林,形成隔离带
21.
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老师观察到了四个同学的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B.检查气密性
C.取用石灰石D.验满

6.填空题(共3题)

22.
CO2 可以用作化工原料,还可以用于灭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近年来空气中CO2浓度的持续走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工业生产中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 CO2,使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天然气 ,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室效应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可以更多的利用清洁能源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常见的清洁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任意一种)。
(3)为吸收空气中CO2,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加热使CO2和CaO在反应器中发生化合反应“捕捉空气中CO2”,原理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用化学用语表示:
2 个镁离子________ 乙醇________ 硫酸铜________   碳酸根离子_______K2CrO4中 Cr 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4.
生活中许多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
(1)透明的金刚石、深灰色的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墨和金刚石化学性质相似,由此推知金刚石可能的化学性质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形似足球的石墨烯(C60)可以用于超导、催化领域,它是由_____(填“原子”或“分子”) 构成的。
(3)木炭、活性炭都具有_________的结构,因此都具有吸附能力,请写出活性炭的一种用途_____。
(4)CO和CO2都是碳的氧化物,但它们的性质有很大差异,例如: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题(共1题)

25.
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仪器常用于实验室制气体,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仪器 a 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需纯净的氧气用于铁丝燃烧实验,从 A-E 中选择的制取和收集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
(3) 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小丽制取并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小丽应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___(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 A-E 装置中选择的收集装置应该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 若要用 F 装置检测 CO2,在 F 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应从_______(填“b” 或 “ c ”) 端通入 , 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若 F 装置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向其中通 CO2,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7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