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太谷县明星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400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4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如图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现分别标以A、B、C、D表示如下:

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三个组的同学来完成,D实验由丁组同学对镁条燃烧前后分别进行称量,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红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整个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________;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实验B、D均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指导同学们分析了B、D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 D实验镁条燃烧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2.
实验室取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溶液和滤渣为68.4g.求: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________。

3.单选题(共14题)

3.
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金属元素D.由镓原子变成镓离子是物理变化
4.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化合物B.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8:1
5.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B.品红扩散C.干冰升华D.蜡烛燃烧
6.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淡化海水可解决淡水紧缺问题B.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C.日常生活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D.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7.
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不相符的是(  )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B.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流动
C.甘蔗甜,苦瓜苦――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质量小
8.
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B.②中原子形成的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①②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③表示的粒子是阳离子
9.
下列关于NaNO2、Na2O2、SO2、O2等四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氧气    B. 都含有氧元素 C. 都含有氧分子 D. 都含有2个氧原子
10.
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它们是按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①NH3 ②N2 ③NO ④X ⑤N2O5,根据规律,X不可能是
A.NO2B.NaNO2C.N2O3D.N2O
11.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操作有:①加热;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④当有连续气泡时用排水法收集;⑤实验完毕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⑥熄灭酒精灯;⑦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正确顺序是(   )
A.③②①⑦④⑤⑥  B.②③⑦①④⑥⑤  C.②③⑦①④⑤⑥  D.①③②④⑦⑤⑥
12.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可吸收五氧化二磷和降低温度
B.该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
C.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13.
小茜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
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
C.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探空气球
D.氮气高温时性质活泼﹣﹣光合作用的原料
14.
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
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分别加入蒸馏水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应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发明亮的蓝色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D.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以及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结束后,反应容器中的剩余物都为混合物。
16.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快慢,说法错误的是
A.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B.把双氧水从分液漏斗迅速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
C.把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内,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D.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先平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竖直试管

4.选择题(共2题)

17.设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过点P(﹣1,0)的直线l交抛物线C于两点A,B,点Q为线段AB的中点,若|FQ|=2,则直线l的斜率等于{#blank#}1{#/blank#}.
18.若双曲线C: {#mathml#}x24{#/mathml#} ﹣y2=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P为双曲线C上一点,满足 {#mathml#}PF1PF2{#/mathml#} =0的点P依次记为P1、P2、P3、P4,则四边形P1P2P3P4的面积为(   )

5.多选题(共1题)

19.
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保持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D.该图可示意H2与O2的反应

6.填空题(共1题)

20.
按如图所示实验,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仪器A的用途______ 
(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无色酚酞从_____依次变红色,这说明了___的观点。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其作用是___________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____具有挥发性。

7.实验题(共2题)

21.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 实验中能说明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________。
(2)B 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
(3)C 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填“是“或“否“)。
(4)化学实验常在容器中放少量的水,但作用各不相同。图D 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22.
现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②标示的仪器名称_________.
(2)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则可用装置选用A.
A. G,且各装置的管口连接顺序是:a−b−c−d,则F装置图内导管b和c的长短情况是_______(填“b长c短”或“c长b短”)如实验过程发现F瓶中的水变红了,则在A装置组装时出现的错误是_________.
(3)若选用A. E装置制取氧气,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入药品②加热③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④收集气体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写序号).
(4)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5)实验室需少量甲烷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制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填字母)装置;收集甲烧气可选用D或E装置,由此推断甲烷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