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过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 “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实验)小明想探究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
(3)[猜想]Ⅰ 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 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 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

(4)填表:
(5)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该方法获得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7)步骤④得到的固体是CuO。Cu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其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 “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实验)小明想探究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
(3)[猜想]Ⅰ 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 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 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

(4)填表:
步骤③现象 | 步骤⑥结果 | 步骤⑦现象 | 结论 |
_______; 带火星木条复燃 | ________ |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_____________ | 猜想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
(5)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该方法获得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7)步骤④得到的固体是CuO。Cu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其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
2.
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 [Fe(C3O4 )3]·3H2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研究小组将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后,着手探究所得含碳元素气体产物的成分。
(1)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__________; 假设2:___________;假设3:同时含有CO和CO2。
(2)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假设3”成立(不用在答题卡上作答)
(3)实验过程:收集两瓶产生的气体,并标记为A和B。 根据(2)中方案进行实验。(所用药品和仪器任取)在答题卡上按下表的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1)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__________; 假设2:___________;假设3:同时含有CO和CO2。
(2)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假设3”成立(不用在答题卡上作答)
(3)实验过程:收集两瓶产生的气体,并标记为A和B。 根据(2)中方案进行实验。(所用药品和仪器任取)在答题卡上按下表的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与结论 |
步骤1:将一红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然后迅速伸入A瓶中,观察。 | 铜丝由黑变为红色 结论:瓶中气体含有CO |
步骤2: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2.单选题- (共16题)
3.
区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是
A.氮气和二氧化碳:闻气味 |
B.蒸馏水和过氧化氢溶液:用二氧化锰粉末 |
C.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小木条 |
D.氨水和蒸馏水:用酚酞溶液 |
9.
有一些物质中的一些原子集团(即:原子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下列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原子团的是
A.MgCl2与NaCl | B.KMnO4与 K2MnO4 |
C.KClO3与 Ca(ClO3)2 | D.H2SO3与 SO3 |
14.
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CO3中Fe、C、O元素的质量比是1:l:3
B.FeCO3中Fe、C、O的原子个数比是56:12:16
C.Fe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6+12+16
D.FeCO3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
A.FeCO3中Fe、C、O元素的质量比是1:l:3
B.FeCO3中Fe、C、O的原子个数比是56:12:16
C.Fe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6+12+16
D.FeCO3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6.
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消耗O2,生成固态的P2O5 |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
17.
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
B.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 |
C.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
D.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
3.选择题- (共5题)
4.填空题- (共6题)
24.
如图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1)根据此图,试各说出一种观点
a.从宏观的角度说说水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
b.从微观的角度说说水分子的构成_____________。
(2)根据此图,从“分子—原子层面”说说化学反应的本质:______________
(3)此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_



(1)根据此图,试各说出一种观点
a.从宏观的角度说说水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
b.从微观的角度说说水分子的构成_____________。
(2)根据此图,从“分子—原子层面”说说化学反应的本质:______________
(3)此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_
25.
已知“○”、“●”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填编号)
(1)下图所表示的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图所表示的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甲、乙分别是A、B两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y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填字母序号)
a.8 b.10 c.11 d.12
若A中x=12,则用A、B表示的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若B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___________.

(1)x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y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填字母序号)
a.8 b.10 c.11 d.12
若A中x=12,则用A、B表示的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若B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___________.
27.
用符号或文字填空: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符号(必须按顺序填写):
硫元素__________ 3个铁原子__________ 氯酸钾___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① Na+____________ ②3Fe2+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符号(必须按顺序填写):
硫元素__________ 3个铁原子__________ 氯酸钾___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① Na+____________ ②3Fe2+_____________ ③

28.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上表中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的名称错误。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________。
(3)已知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请依照上表格式,将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填入表中相应位置___________。
1 H 氢 | | 2 He 氦 | |||||
| | | 6 C 碳 | 7 N 氮 | 8 O 氧 | | |
11 Na 钠 | 12 Mg 镁 | | | 15 P 磷 | 16 S 硫 | | |
(1)上表中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的名称错误。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________。
(3)已知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请依照上表格式,将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填入表中相应位置___________。
29.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____。
A.自然界的水是纯净物
B.自然界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
D.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
(2)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 ②加明矾吸附沉降 ③蒸馏 ④消毒杀菌 ⑤活性炭吸附 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填序号)_________。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将所选用的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填序号)____________。自来水消毒方法有多种,次氯酸钙[Ca(ClO)2]是常用的消毒剂,次氯酸钙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3)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

A中水发生了_____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B中试管1、2内得到的气体分别为(按顺序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教材中设计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要达到该实验目的,可能的实验及推理过程如下:
①氢气和氧气由水产生分解反应而得到 ②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④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⑤组装好装置,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到两极产生大量气泡
⑥检验产生的气体知,分别为氢气和氧气 ⑦水分子间有间隔
请将需要的实验及推理过程按顺序完成下列排序(填序号):⑤→⑥→______→①→______→②。
(4)C中净化水的方法有两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某同学用此净水器将浑浊的珠江水进行净化,他所得到的净化水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_________。
(5)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_______;下列方法中可软化硬水的是(填序号)______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吸附
(1)关于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____。
A.自然界的水是纯净物
B.自然界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
D.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
(2)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 ②加明矾吸附沉降 ③蒸馏 ④消毒杀菌 ⑤活性炭吸附 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填序号)_________。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将所选用的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填序号)____________。自来水消毒方法有多种,次氯酸钙[Ca(ClO)2]是常用的消毒剂,次氯酸钙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3)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

A中水发生了_____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B中试管1、2内得到的气体分别为(按顺序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教材中设计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要达到该实验目的,可能的实验及推理过程如下:
①氢气和氧气由水产生分解反应而得到 ②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④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⑤组装好装置,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到两极产生大量气泡
⑥检验产生的气体知,分别为氢气和氧气 ⑦水分子间有间隔
请将需要的实验及推理过程按顺序完成下列排序(填序号):⑤→⑥→______→①→______→②。
(4)C中净化水的方法有两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某同学用此净水器将浑浊的珠江水进行净化,他所得到的净化水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_________。
(5)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_______;下列方法中可软化硬水的是(填序号)______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吸附
A.蒸馏 |
5.实验题- (共2题)
30.
(1)某学生发现滴瓶中出现悬浮物,如图所示进行过滤。他的操作出现了多处错误,请写出其中的两个错误:(提示:用滴瓶而未用烧杯倾倒液体不算错。)
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手段。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做了如图1、图2所示的两个实验,请写出根据这两个实验所能得出的结论。

“图1”实验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实验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手段。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做了如图1、图2所示的两个实验,请写出根据这两个实验所能得出的结论。

“图1”实验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实验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5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