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主要流程如下:

①过程I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______不同,分离得到N2。
②过程Ⅱ中,N2和H2反应生成NH3,该反应为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③过程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若参加反应的NH3为68kg,理论上生成NO的质量为______kg。
④过程Ⅳ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过程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
酒店提供的“液氮冰淇淋”是用液氮使奶油等原料快速冻结而制成的无冰渣感的冰淇淋。利用液氮制作冰淇淋,是因为液氮______。

①过程I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______不同,分离得到N2。
②过程Ⅱ中,N2和H2反应生成NH3,该反应为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③过程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④过程Ⅳ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过程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
酒店提供的“液氮冰淇淋”是用液氮使奶油等原料快速冻结而制成的无冰渣感的冰淇淋。利用液氮制作冰淇淋,是因为液氮_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2.
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 ②物质的种类 ③原子的种类
④分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⑥分子的数目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
______FeS2+______O2
______SO2+______Fe2O3
(3)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A、B、C、D四个实验,并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装置的总质量。

①实验中观察到B、C实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你帮助分析他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
②C中的现象是______。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A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 ②物质的种类 ③原子的种类
④分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⑥分子的数目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
______FeS2+______O2

(3)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A、B、C、D四个实验,并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装置的总质量。

①实验中观察到B、C实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你帮助分析他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
②C中的现象是______。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A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铁是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及其合金也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请根据我们所学的有关金属的知识回答问题:

(1)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实验装置如图1)
①若要证明Fe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X溶液可选用______,其现象为______。
②若X溶液为少量硫酸铜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待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放入金属R,观察到R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Fe、Cu、R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
(2)某纯净气体通过如图2装置时,可观察到: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纯净气体可以是CO.若黑色固体为______,反应过程中B处可以观察到黑色固体______的明显实验现象。
②纯净气体可以是CO.但B处无明显实验现象,则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纯净气体和黑色固体的组合还可以是______,则B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3)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液的反应。
①现象A和现象C中的红色物质均为Cu,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经检验,现象B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甲同学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经实验检测,证实了甲的猜想。
③探究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推理猜想)
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亚铜(CuCl)。
(查阅资料)
★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
★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Cl-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进行实验)
步骤一: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
步骤二: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
步骤三: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
步骤四: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
以上步骤三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步骤四的现象是______。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CuCl。
(反思与评价)A和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
丙同学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
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取Cu粉与15%CuCl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
④丙通过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了实验,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改进之处是______。
⑤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还应考虑______对Cu与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

(1)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实验装置如图1)
①若要证明Fe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X溶液可选用______,其现象为______。
②若X溶液为少量硫酸铜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待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放入金属R,观察到R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Fe、Cu、R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
(2)某纯净气体通过如图2装置时,可观察到: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纯净气体可以是CO.若黑色固体为______,反应过程中B处可以观察到黑色固体______的明显实验现象。
②纯净气体可以是CO.但B处无明显实验现象,则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纯净气体和黑色固体的组合还可以是______,则B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3)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液的反应。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 |
|
①现象A和现象C中的红色物质均为Cu,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经检验,现象B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甲同学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经实验检测,证实了甲的猜想。
③探究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推理猜想)
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亚铜(CuCl)。
(查阅资料)
★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
★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Cl-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进行实验)
步骤一: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
步骤二: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
步骤三: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
步骤四: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
以上步骤三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步骤四的现象是______。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CuCl。
(反思与评价)A和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
丙同学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
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取Cu粉与15%CuCl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
④丙通过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了实验,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改进之处是______。
⑤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还应考虑______对Cu与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
4.推断题- (共1题)
4.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且F为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和G均为红色固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G物质的化学式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
(3)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写出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从微观角度解释B和D两种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___。

(1)写出G物质的化学式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
(3)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写出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从微观角度解释B和D两种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___。
5.单选题- (共12题)
7.
研发高性能“中国芯”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用SiO2+2C
Si+2CO↑来制取粗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CO的原因是O2不足 |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C.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 | D.该反应体现了C的氧化性 |
8.
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 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
C. 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D. 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A. 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 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
C. 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D. 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13.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NH4HCO3和Cu(OH) 2 | 观察颜色 |
B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点燃 |
C | 鉴别H2O和H2O2溶液 | 分别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MnO2 |
D | 除去Cu粉中少量的Fe粉 | 用磁铁吸引 |
A.A | B.B | C.C | D.D |
15.
小聪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通过用力上下振荡锥形瓶可以看到白磷燃烧水火相容的场景,停止振荡则火焰熄灭。该实验直接说明的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必须用力上下振荡 | B.要有可燃物 |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D.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
6.选择题- (共1题)
7.填空题- (共3题)
18.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______。

(2)如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②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常含硒元素。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回答下列问题:
A 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
B 硒元素与氧元素、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__相同;
C 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______。

(2)如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②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常含硒元素。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回答下列问题:
A 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
B 硒元素与氧元素、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__相同;
C 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9.
2017年9月新闻报道,我国成功提纯了“超级金属”铼。铼及其合金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金属铼硬度大,熔点很高,在高温下能与硫化合形成二硫化铼。
(1)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2)上述信息中,属于金属铼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
(3)七氧化二铼(Re2O7)是铼最常见的氧化物,其中铼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1)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2)上述信息中,属于金属铼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
(3)七氧化二铼(Re2O7)是铼最常见的氧化物,其中铼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0.
空气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重要资源。研究空气的成分,正确认识空气,合理利用空气是化学的任务之一。

某同学利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______%.与实际值进行对比,说明存在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②燃烧结束时,试管里剩余气体的主要性质是______。

某同学利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______%.与实际值进行对比,说明存在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②燃烧结束时,试管里剩余气体的主要性质是______。
8.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