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太原师范学院附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313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6

1.科普阅读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日常生活中,常用冰箱来保存吃剩的菜肴。剩菜隔一天甚至几天再吃,菜肴中亚酸盐含量的变化引发人们的关注。实验人员测定,煮热的白菜保存 48h 内测得亚硝酸盐含量,如下表所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蔬菜为 4mg/kg).
 
12h
24h
48h
常温白菜(mg/kg)
0.057
0.089
0.18
4℃白菜(mg/kg)
0.037
0.057
0.057
 
亚硝酸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主要指亚酸钠(NaNO2),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咸味,易溶于水。蔬菜中一般都含有硝酸盐,含量较高的是茎叶类、其次是根茎蔬菜、它们在煮熟后如果久置,硝酸盐就会被分解为亚硝酸盐。亚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效应,它在胃中酸性环境下,易与氨基酸的分解产物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当摄入维生素 C 时,可以阻止致癌物产生。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 0.2mg。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 (写出一条) 。
(2)煮熟蔬菜中的亚硝酸盐是由________转化生成的。
(3)50kg 体重的人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________mg,若一次性食用 0.5kg4℃冷藏保存24h 的熟白菜,则摄入亚硝酸盐的量为________mg。
(4)阅读完资料后,你对平时的饮食习惯有哪些建议________。(写出一条)

2.综合题(共1题)

2.
我们用化学学科认识事物的方式全面了解认识“空气”。
(1)从物质分类角度:新鲜的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角度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氮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
②同温度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下列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3)从环保角度:下列做法有利于净化空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②多使用“共享单车”
③实施绿化工程,减少扬尘污染   ④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4)如图为一款新型环保车,可通过 360°旋转的“大炮筒”向四周喷水,从而缓解极端恶劣天气给人带来的不适。分析这款环保车喷水的作用是________

(5)实验探究角度: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空气成分的测定。

①实验前,应首先检查__________确保实验成功。
②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实验中红磷应取过量的原因________
③实验中,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④该实验中能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简答题(共1题)

3.
下图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请你由图回答: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该实验中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________

4.单选题(共13题)

4.
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灯泡发光B.风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D.火力发电
5.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酸奶B.黄豆酿酱油
C.糯米酿甜酒D.水果榨果汁
6.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B.硫在氧气中燃烧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7.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铜B.氧气C.水D.二氧化碳
8.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糖水B.冰水混合物C.矿泉水D.生理盐水
9.
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
10.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B.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 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11.
下列可使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的物质是(   )
A.氧气B.水蒸气C.氮气D.二氧化碳
1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可分下述七个操作步骤: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连接仪器装置;④将药品装入试管里,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③④①⑤⑥⑦B.③②④①⑤⑦⑥C.②③④①⑤⑦⑥D.③②④①⑤⑥⑦
13.
下列玻璃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集气瓶B.烧杯C.燃烧匙D.量筒
14.
用下图所示方法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实验1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B.实验2中在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比在空气中燃着的木条燃烧时间长
C.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D.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O2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1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蜡烛吹灭时,会产生一缕白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无色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1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倾倒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

5.多选题(共1题)

17.
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却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
A.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
B.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
C.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倒放于桌面

6.填空题(共1题)

18.
阅读下列短文。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空气中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它是制取氧气廉价、易得的原料。所以科学家们通过如图所示方法制取氧气。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把制得的氧气加压到1.5×104 kPa,并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制取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气体________的不同分离
(2)使用该方法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氧气加压后能贮存在蓝色钢瓶中,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

7.实验题(共2题)

19.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以上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依据上图表示的实验过程,提出猜想: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3)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在以上实验完成后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0.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________时,开始收集。
(4)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要预留一些水,原因是________该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
(5)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3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