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
(1)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
(2)下列微粒中,表示水分子的是______。
A
B
C
D
(3)如图是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如图是简易电解水器,A 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理论上,A、B管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______。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微粒是______。
(1)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
(2)下列微粒中,表示水分子的是______。
A




(3)如图是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如图是简易电解水器,A 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理论上,A、B管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______。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微粒是______。

2.
某学习小组对CO2展开研究:

Ⅰ.CO2的制备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是为______(写化学方程式)。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堵住右侧导气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观察到______,则装置不漏气。
(3)实验发现:制取CO2时,最好选用质量分数为7.5%的稀盐酸。现欲配制100g 7.5%的稀盐酸,需要37%(密度为1.18g / mL)的浓盐酸__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需要水______mL(精确度同上)。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稀盐酸的质量分数______7.5%(填“>”或“=”或“<”),配制过程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
Ⅱ.CO2的收集
用以下三种方法收集,每种方法均做三次实验,取平均值。将C装置注射器中足量NaOH溶液注入集气瓶中,充分振荡,测集气瓶内气压。(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吸收CO2中的HCl气体,NaOH溶液可用来吸收CO2)
方法1:当B装置开始产气泡15s后,用排水法收集 CO2气体,记录集满CO2气体所要的时间为t;
方法2 :当B装置开始产气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间用方法一所用的平均时间t0;
方法3:当B装置开始产气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同时用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待木条熄灭,立即盖上玻璃片。
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
(4)三种方法均在15s后开始收集的原因是______。
(5)已知:CO2纯度 =
,则方法3所收集CO2的纯度为______。通过对比,欲收集更高纯度的CO2,应采用______法收集。
Ⅲ.二氧化碳转化新进展
(6)利用非高热电浆体合成技术可将CO2和甲烷(CH4)反应合成乙酸(CH3CO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7)在光催化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甲烷(C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Ⅰ.CO2的制备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是为______(写化学方程式)。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堵住右侧导气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观察到______,则装置不漏气。
(3)实验发现:制取CO2时,最好选用质量分数为7.5%的稀盐酸。现欲配制100g 7.5%的稀盐酸,需要37%(密度为1.18g / mL)的浓盐酸__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需要水______mL(精确度同上)。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稀盐酸的质量分数______7.5%(填“>”或“=”或“<”),配制过程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
A.酒精灯 | B.量筒 | C.烧杯 | D.玻璃棒 | E.胶头滴管 | F.药匙 |
用以下三种方法收集,每种方法均做三次实验,取平均值。将C装置注射器中足量NaOH溶液注入集气瓶中,充分振荡,测集气瓶内气压。(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吸收CO2中的HCl气体,NaOH溶液可用来吸收CO2)
方法1:当B装置开始产气泡15s后,用排水法收集 CO2气体,记录集满CO2气体所要的时间为t;
方法2 :当B装置开始产气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间用方法一所用的平均时间t0;
方法3:当B装置开始产气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同时用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待木条熄灭,立即盖上玻璃片。
实验数据:
| 方法1 | 方法2 | 方法3 |
瓶内初始气压(kPa) | 104.2 | 104.2 | 104.2 |
三次实验最终气压平均值(kPa) | 9.3 | 31.8 | 39.7 |
CO2纯度 | 91.1% | 69.5% | X |
数据分析:
(4)三种方法均在15s后开始收集的原因是______。
(5)已知:CO2纯度 =

Ⅲ.二氧化碳转化新进展
(6)利用非高热电浆体合成技术可将CO2和甲烷(CH4)反应合成乙酸(CH3CO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7)在光催化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甲烷(C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
金属制品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请回答:

(1)下列生活用品,属于金属材料制品的是______(填序号)
(2)如图中,铝原子中质子数为______,右图中所示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______。(填符号)
(3)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制取金属镁。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常用铜做导线,是因为铜的______性和______性好。
(5)路边的太阳能路灯灯柱为铝合金材质,铝合金灯柱硬度比铝______(填“大”或“小”),铝不易锈蚀,原因是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1)下列生活用品,属于金属材料制品的是______(填序号)
A.塑料水杯 | B.大理石砖 | C.不锈钢水盆 |
(3)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制取金属镁。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常用铜做导线,是因为铜的______性和______性好。
(5)路边的太阳能路灯灯柱为铝合金材质,铝合金灯柱硬度比铝______(填“大”或“小”),铝不易锈蚀,原因是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KClO3)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一)工业制备KClO3
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下:
(资料卡片):氯化时,主要反应为6Ca(OH)2 + 6X ═ Ca(ClO3)2 + 5CaCl2 + 6H2O,少量 X与Ca(OH)2反应生成Ca(ClO)2、CaCl2和H2O,Ca(ClO)2分解为CaCl2和O2。

(1)根据资料,X的化学式为______,写出氯化时,X和Ca(OH)2反应生成Ca(Cl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氯化时,为提高X转化为Ca(ClO3)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
(3)操作1在实验室中的名称是__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氯化过程控制电石渣过量,固体残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和______(填化学式)。
(4)操作1后得到溶液中Ca(ClO3)2与CaCl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______1:5(填“>”、“<”或“=”)。转化时,加入K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操作2包含一系列实验操作,结合如图分析,主要操作为蒸发浓缩 →______→过滤→洗涤→低温烘干。

(探究二)探究KClO3制氧气
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KClO3制氧气进行了探究:

(资料卡片):
①KClO3的熔点约为356℃,MnO2在加热条件下不分解。
②KClO3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使用不同催化剂时的固体残留率示意图如下:

(6)由图可知KClO3分解温度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7)图中,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8)分析图中,对KClO3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是______。
(9)将3.06gKClO3和MnO2混合物以4:1配比加热至完全反应,可得氧气体积约为多少升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已知氧气密度约为1.43g / L。)
(探究一)工业制备KClO3
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下:
(资料卡片):氯化时,主要反应为6Ca(OH)2 + 6X ═ Ca(ClO3)2 + 5CaCl2 + 6H2O,少量 X与Ca(OH)2反应生成Ca(ClO)2、CaCl2和H2O,Ca(ClO)2分解为CaCl2和O2。

(1)根据资料,X的化学式为______,写出氯化时,X和Ca(OH)2反应生成Ca(Cl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氯化时,为提高X转化为Ca(ClO3)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
A.充分搅拌浆料 | B.加足量水使Ca(OH)2完全溶解 | C.缓缓通入X |
(4)操作1后得到溶液中Ca(ClO3)2与CaCl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______1:5(填“>”、“<”或“=”)。转化时,加入K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操作2包含一系列实验操作,结合如图分析,主要操作为蒸发浓缩 →______→过滤→洗涤→低温烘干。

(探究二)探究KClO3制氧气
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KClO3制氧气进行了探究:

(资料卡片):
①KClO3的熔点约为356℃,MnO2在加热条件下不分解。
②KClO3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使用不同催化剂时的固体残留率示意图如下:

(6)由图可知KClO3分解温度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7)图中,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8)分析图中,对KClO3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是______。
(9)将3.06gKClO3和MnO2混合物以4:1配比加热至完全反应,可得氧气体积约为多少升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已知氧气密度约为1.43g / L。)
3.单选题- (共18题)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选项 | 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 除杂方法或试剂 |
A. | MnO2(KCl) | 溶解、过滤 |
B. | CO2(CO) | 点燃 |
C. | N2(O2) | 木炭 |
D. | Cu(Fe) | 稀硫酸 |
A.A B.B C.C D.D
14.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从甲溶液中提取甲物质适合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
C.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 |
19.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家用燃气着火时关闭阀门 —— 隔离可燃物 |
B.用水浇灭民宅火灾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 —— 提供充足的氧气 |
D.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档案室火灾 —— 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 |
4.多选题- (共2题)
23.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冶炼金属 |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发射火箭的助燃剂 |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
D.氩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做焊接保护气 |
24.
只含Fe、O两种元素的黑色固体2.16g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称得装置C质量增加了1.32g。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假设各个反应均完全。已知FeO为黑色;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碱石灰可吸收CO2和H2O)


A.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一定是FeO |
B.若无A装置,黑色固体中Fe元素质量分数将偏大 |
C.B装置中若含多种物质,黑色固体可能是Fe和Fe3O4 |
D.实验结束时关闭K1、K2,可防止B中固体被氧化 |
5.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8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