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过氧化氢滴在红砖粉上会产生大量气泡,于是猜想红砖粉是否能起到类似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猜想】Ⅰ.红砖粉不是反应的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均不变;
Ⅱ.红砖粉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红砖粉是反应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天平称取0.2g红砖粉,并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注:红砖粉不溶于水,通过过滤可与水分离)
(1)填写下表:
(2)步骤①、③做对比能得到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上述有关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⑦重复实验②、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从上述实验中得出红砖粉是反应的催化剂.但红砖粉与二氧化锰哪一个催化效果更好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红砖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Ⅰ.红砖粉不是反应的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均不变;
Ⅱ.红砖粉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红砖粉是反应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天平称取0.2g红砖粉,并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注:红砖粉不溶于水,通过过滤可与水分离)
(1)填写下表:
步骤③的现象 | 步骤⑥的结果 | 步骤⑦的现象 | 结论 |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复燃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
(2)步骤①、③做对比能得到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上述有关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⑦重复实验②、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从上述实验中得出红砖粉是反应的催化剂.但红砖粉与二氧化锰哪一个催化效果更好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红砖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实验中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最佳质量比.实验中采用如图实验装置,取20g氯酸钾,分成10等份,每份2g,分别装入10支试管中。在10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分别测量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在不同质量比时,生成2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中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可采取的收集方法是排水法,原因是 ________,收集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 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3)分析上述数据,你认为利用此法制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_。
(4)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更好.请写出前者的两个优点 __________、 ________。
(5)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带来影响.分析上表数据,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①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 _______ 。
②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低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实验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氧化锰的质量/g | 0.1 | 0.2 | 0.33 | 0.4 | 0.5 | 0.66 | 1 | 1.3 | 2 | 3 |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 1:20 | 1:10 | 1:6 | 1:5 | 1:4 | 1:3 | 1:2 | 2:3 | 1:1 | 3:2 |
生成200mL氧气时间/秒 | 235 | 186 | 162 | 147 | 133 | 117 | 143 | 160 | 211 | 24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中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可采取的收集方法是排水法,原因是 ________,收集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 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3)分析上述数据,你认为利用此法制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_。
(4)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更好.请写出前者的两个优点 __________、 ________。
(5)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带来影响.分析上表数据,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①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 _______ 。
②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低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2.简答题- (共1题)
3.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1)上述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白磷在40°C时就能燃烧,其他与红磷相同)
①将试管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反复推拉注射器;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待试管冷却后观察注射器读数;
④将少量白磷装入试管,注射器活塞置于20mL刻度处,按图示的方式连接好.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
(2)试管中的白磷发生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测得试管的容积为40mL,实验完成后,理论上,注射器活塞将从20mL刻度处最终前移到约为______mL刻度处才停.若停的刻度有误差,则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注:不考虑装置气密性)。
(5)该实验装置相对于教材中的装置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6)该实验可能会存在危险隐患,请你帮他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上述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白磷在40°C时就能燃烧,其他与红磷相同)
①将试管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反复推拉注射器;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待试管冷却后观察注射器读数;
④将少量白磷装入试管,注射器活塞置于20mL刻度处,按图示的方式连接好.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
(2)试管中的白磷发生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测得试管的容积为40mL,实验完成后,理论上,注射器活塞将从20mL刻度处最终前移到约为______mL刻度处才停.若停的刻度有误差,则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注:不考虑装置气密性)。
(5)该实验装置相对于教材中的装置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6)该实验可能会存在危险隐患,请你帮他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9题)
4.
当前,我国正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高科技新兴产业.下列各项新兴产业中,与化学研究几乎无关的是( )
A.研究开发新能源汽车 |
B.研制抗癌新药 |
C.制造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 |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功能 |
10.
我省环保部门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着力做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等新增指标的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焚烧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 B.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
C.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 D.臭氧(O3)是一种混合物 |
11.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
B.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
C.空气中氮气质量分数约为78% |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 |
15.
某学生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室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中,其结果是
A.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多 |
B.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减少 |
C.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增多 |
D.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
16.
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蓝色褪去的原理,应用下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 D.胶头滴管滴出果汁的滴数 |
17.
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 B.瓶中液面上升明显 |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 D.注射器内有液体 |
18.
小明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读数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则该同学实际加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是( )
A.一定大于5mL | B.一定小于5mL | C.一定等于5ml | D.可能大于5mL,也可能小于5mL |
19.
下列结果与操作正确的为
A.用100mL的量筒量取5mL的液体 |
B.用量筒可以准确量得某液体的体积为16.74mL |
C.称量10.5g药品,违反“左物右码”称得实际质量是9.5g |
D.天平称得某物质的质量为36.76g |
21.
化学课上,老师提问:用什么方法区别水和酒精?甲同学走上讲台,先对样品观察比较,后打开瓶塞,去闻两种液体的气味;乙同学又提出,还可以各取少量用燃烧的方法加以区别.针对甲乙两同学的做法,分别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查阅资料、猜想与假设 | B.设计实验、表达与交流 |
C.进行实验、设计实验 | D.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
22.
下列化学实验中,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
4.选择题- (共2题)
23.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5.多选题- (共1题)
25.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 |
B.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
D.通常情况下,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 |
6.填空题- (共3题)
26.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化学。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走进厨房,小明发现厨房里用久的酱油和醋瓶的商标上有一些污渍,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薯片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薯片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
(3)走进超市,小明来到食品区发现一些装食品的塑料袋内充满了气体,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
①充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猜想塑料袋内充的气体是氮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夜晚城市,看见不断闪烁的霓虹灯,常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气体是________。
(4)走进药房,发现有些物品可以用来替代实验仪器,如眼药水瓶可以代替的仪器是_________;注射器可以代替的仪器是__________。请你再举出一种生活用品可取代实验仪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的爸爸在制氧厂工作,从空气中分离出医用氧气,生产过程属于______变化。
(6)人和动物的呼吸过程,是一个较慢而复杂的化学反应,不是剧烈的发光放热的燃烧,而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潜水艇里,将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走进厨房,小明发现厨房里用久的酱油和醋瓶的商标上有一些污渍,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薯片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薯片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
(3)走进超市,小明来到食品区发现一些装食品的塑料袋内充满了气体,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
①充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猜想塑料袋内充的气体是氮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夜晚城市,看见不断闪烁的霓虹灯,常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气体是________。
(4)走进药房,发现有些物品可以用来替代实验仪器,如眼药水瓶可以代替的仪器是_________;注射器可以代替的仪器是__________。请你再举出一种生活用品可取代实验仪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的爸爸在制氧厂工作,从空气中分离出医用氧气,生产过程属于______变化。
(6)人和动物的呼吸过程,是一个较慢而复杂的化学反应,不是剧烈的发光放热的燃烧,而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潜水艇里,将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
某教室的净空间约为100m3,正常情况下,整个教室内的空气中约含氧气__________m3.根据科学测量,平均每人每分钟吸入的空气或呼出的气体体积大约都为5L(1m3=1000L).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仍占总体积的15%。
(1) 设该教室共有学生50人,若冬季门窗关闭,在与外界几乎无气体交换的情况下,4小时后,请计算该教室的空气中氧气只剩下___________m3?
(2)在氧气体积减少的同时,_________和_________气体含量会明显升高,人就会感觉憋闷不适,通过以上计算,提醒我们在人多且较封闭的环境里要注意通风换气。
(1) 设该教室共有学生50人,若冬季门窗关闭,在与外界几乎无气体交换的情况下,4小时后,请计算该教室的空气中氧气只剩下___________m3?
(2)在氧气体积减少的同时,_________和_________气体含量会明显升高,人就会感觉憋闷不适,通过以上计算,提醒我们在人多且较封闭的环境里要注意通风换气。
28.
以下信息对解答本题能提供帮助: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遇水则变成蓝色.某同学为了研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集气瓶中充满氧气,瓶底分别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
①点燃集气瓶甲中的蜡烛,观察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点燃集气瓶乙中的蜡烛,发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变蓝.
请回答:
(1)蜡烛在______中燃烧比在______中燃烧更旺(填“空气”或“氧气”).说明氧气具有______的性质.
(2)以上实验说明蜡烛的燃烧产物有:______和______.

①点燃集气瓶甲中的蜡烛,观察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点燃集气瓶乙中的蜡烛,发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变蓝.
请回答:
(1)蜡烛在______中燃烧比在______中燃烧更旺(填“空气”或“氧气”).说明氧气具有______的性质.
(2)以上实验说明蜡烛的燃烧产物有:______和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29.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 ______(填字母序号),但需在管口放棉花,作用是 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比B的优点是______。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_____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不包括E)可以是__________。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 ______(填字母序号),但需在管口放棉花,作用是 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比B的优点是______。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_____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不包括E)可以是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