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北京市大兴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267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3/1

1.计算题(共1题)

1.
硅酸钠(Na2SiO3)是我国优先发展的精细化工产品,其工业制备的反应为:
2NaOH + SiO2 === Na2SiO3+ H2O。现以100t石英砂(SiO2的质量分数为90%)为原料,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来制备Na2SiO3。试计算:
(1)100t石英砂中SiO2的质量为 t。
(2)Na2SiO3中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理论上可得到硅酸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2.科普阅读题(共1题)

2.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探秘溶洞的成因
桂林山水甲天下,在于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其中桂林的奇洞以七星岩、芦笛岩最为著名。在观赏奇异的溶洞时,你是不是也很想知道溶洞是怎么形成的呢?
溶洞的形成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其主要归功于一种普通常见的物质—石灰岩
(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地下水长期侵蚀下,石灰岩里难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更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不同温度下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溶解度见表1),并且碳酸钙的溶解有赖于环境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见图1)。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岩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随着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变化,水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析出碳酸钙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了解了溶洞的相关知识后,你将会理解那些钟乳石、石笋、石幔等为什么会悄悄地游走、长高、变小,将会更加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2)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由图1可获得的信息是 (写出1条即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可根据碳酸钙和碳酸氢钙溶解度的不同鉴别二者
B.碳酸钙和碳酸氢钙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溶洞的形成实际上就是碳酸钙的不断溶解和析出的过程
(5)关于溶洞,你还想了解的知识是

3.单选题(共12题)

3.
“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化工原料。用CO和H2合成的下列物质中,不符合零排放要求的是
A.甲醇(CH4O)B.乙酸(C2H4O2
C.甲醛(CH2O)D.乙醇(C2H6O)
4.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镁条燃烧C.玻璃破碎D.冰雪融化
5.
食用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等疾病。这里的“碘”是指
A. 碘元素 B. 碘原子 C. 碘单质 D. 碘离子
6.
右图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图,其中能代表铝元素的是

A. 1 B. 2   C. 3   D. 4
7.
氟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质子数是10   B. 氟是非金属元素 C. 原子序数是9 D. 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8.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氧化镁MgO2 B. 硫酸钾KSO4
C. 碳酸钠NaCO3 D. 氯化钙CaCl2
9.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10.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用作冷冻剂B.氧气用于炼钢
C.金刚石作钻探机钻头D.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11.
废弃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属于
A.厨余垃圾B.其他垃圾C.可回收物D.有害垃圾
12.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时,a、b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加水或升温均可使a、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将15℃时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15℃时分别向100 g水中加入20 g a和b,降温至0℃,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13.
加热胆矾的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出药品
B.加入药品
C.加热
D.熄灭
14.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H2和CH2
分别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B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
将不饱和的石灰水变饱和
加入适量的氧化钙
D
分离二氧化锰和碳粉
加水,过滤
 
A.AB.BC.CD.D

4.选择题(共2题)

15.

Comets(彗星) are parts of our solar system. Like the planets, they go around the sun.
But comets are not made of solid rocks like planets. A comet is a ball of dust, stones, and ice. Many people call comets dirty snowballs.
The "snowball"may be only a few miles across. But when the sun heats the "snowball,"much of it is changed to gases. The gases spread out and form the comet's head, which may be thousands of miles across.
A comet moves fast in its trip around the sun. But when we see it, the comet does not seem to move. That's because it is so far away. The moon moves fast, but when you look at it, you can't see any motion(运动). That's because the moon is far away.
Each year astronomers(天文学家) discover new comets. Some of them are seen only once. They make one trip around the sun and then go away out into space. The sun's gravity cannot hold them.
Other comets, like Halley, keep returning. They have been captured by the sun. Halley's earliest visit was probably 3,000 years ago. It may keep returning for another 3,000 years.
But every time a comet goes around the sun, the comet loses part of itself. Gases and dust are pulled out of the comet. That's why Halley is now dimmer(暗淡的) than it used to be. Next time it visits us, in 2062, it may be even dimmer. Each visit it may get dimmer and dimmer, until it finally disappears.

16.若a>0且ax=2,ay=3,则a2x3y的值为{#blank#}1{#/blank#}.a3x+2y的值为{#blank#}2{#/blank#}.

5.填空题(共10题)

17.
科技馆是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的重要基地,其中“物质之妙”展区蕴含着丰富的化学
知识。

A为展区中展示的金刚石的微观结构模型,构成金刚石的基本微粒是    
B介绍了14C测年法,14C是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该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    。C介绍了化学家门捷列夫,其在化学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填数字序号)。
①提出分子学说    ②编制元素周期表 ③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18.
电解法制铝的尾气处理工艺不仅能消除有害气体氟化氢(HF),还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设备I中, Na3AlF6的作用为降低氧化铝的熔点。Na3AlF6中氟元素(F)的化合价为    
(2)设备2中,通过喷淋碳酸钠溶液可除去尾气中的氟化氢(HF),该反应的产物除水外,还有
(3)设备3所得的Na3AlF6和Na2CO3  (填“能”或“不能”)循环使用。
19.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请回答21~22题。
(一)小包装糕点类食品常采用充气包装,氮气是常用的填充气体。选用氮气作填充气的主要原因是   

(二)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
(1)鱼儿能在水中生存,其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
A.水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  B.水能分解生成氧气  C.水中溶解一定量的氧气
(2)航天飞船发射过程中,常以液氢作燃料,液氧作助燃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
气体压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处理软件相结合,可用于检测密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并将气压变化以数字、曲线等多种形式通过计算机实时显示出来。下图为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实验装置图及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出的集气瓶中气压变化图。

(1)实验中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     
(2)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连接好实验装置,将压力传感器接入电脑,在红磷点燃前即打开示波器开关,以获取点燃前瓶中空气的压强(图2中AB段所示)。实验过程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曲线如上图2所示。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① 气压变化至图像中D点时,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② 图像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21.
科学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了解了很多科学知识。

(一)图A为水果电池实验,该实验中,化学能转变为  
(二)图B为干冰中倒入热水后,产生了类似于舞台上云雾缭绕的现象。该实验说明干冰具有的性质是   。干冰的这一性质,还可用于  
(三)图C为同学们用白糖、果汁、小苏打(NaHCO3)、柠檬酸(C6H8O7)及矿泉水自制的饮料。
(1)原料中的柠檬酸和小苏打粉末混合后溶于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请将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3NaHCO3+ C6H8O7 ====C6H5O7Na3+ +3CO2
(2)上述反应所涉及到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写化学式)。
22.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请回答23~25题。
(一)水是良好的溶剂。
(1)4%~8%的硫酸铜溶液可用于鱼缸消毒。硫酸铜溶液中溶质为    
(2)实际生活中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75%的酒精(乙醇水溶液)消毒,若要配制这种酒精200 g,需要乙醇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二)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直饮水,其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1)①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2)自来水通过直饮水机后得到的直饮水为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三)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图所示,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23.
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良好的环境。能源与发展、能源与环境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
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下列不会形成雾霾的发电方式是 (填字母序号)。
A.太阳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燃煤发电
24.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以此为原料制得具有广泛用途的氢氧化钠,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风吹日晒的主要作用是
(2)实验室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  、蒸发。
(3)氯化钠饱和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
农业生产中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1)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2)给配好的溶液贴标签,请在右图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

(3)若在操作①中,有部分氯化钠洒落桌面,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6.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方法。下列两个实验的设计均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1)A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浸在 (填“热水”或“冷水”)里的
Y型管中白磷燃烧;该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2)B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图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为

6.实验题(共1题)

27.
在学完氧气的性质后,某校课外小组同学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说明:下述实验中所用的8根铁丝均从1根长铁丝上截取,并且长度相同。
探究1: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实验内容:取5根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90%、70%、65%、60%、55%的氧气中进行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
V(O2)%
实验现象
90%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实验成功
70%
燃烧比90%的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65%
燃烧比70%的弱,燃烧时间比70%的短,实验成功
60%
燃烧比65%的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55%
难以燃烧,只是发红
探究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乙同学认为是聚热效果好,能使未燃的铁丝更好的预热。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表所示,实验中3个集气瓶均盛有等量的水和体积分数相同的氧气。

回答下述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通过探究1实验,丙同学得出结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60%,你对他得出的结论的看法是   
(3)探究2实验中,3根铁丝均要完全伸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4)根据探究2实验,你认为 (填“甲”或“乙”)同学说法合理,其理由是     
(5)探究1实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每瓶都要留存30mL水,以防止熔融物炸裂瓶底。实验中收集体积分数为90%的氧气时,设应向空集气瓶中加入水的体积为x,请列出能求解x的计算式  (空集气瓶容积为310mL,不考虑橡皮塞所占体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0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