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某研究小组发现,将适量淀粉放人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对于此现象,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作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③④证明淀粉的________和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未发生变化。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淀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该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教据见下表:

(1)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最后结果表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则a___b (填“<”、“>”或“=”)。
(2)小明用坩埚钳夹取少量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后,迅速插入一只装有2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且变黑的铜丝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于是得出结论:氧化铜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有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还可能与_______有关。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__________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作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向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再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 | 小木条不复燃 |
② | 向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再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 | 产生大量气泡,小木条复燃 |
③ | 将②中反应结束,将试管中的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 得固体物质0.5g |
④ | 将③中所得固体放放试管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 | 产生大量气泡,小木条复燃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③④证明淀粉的________和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未发生变化。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淀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该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教据见下表:

实验编号 |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 其他物质质量 | 待测数据 |
I | 20mL | 淀粉0.5g | a |
II | 20mL | 二氧化锰0.5g | b |
(1)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最后结果表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则a___b (填“<”、“>”或“=”)。
(2)小明用坩埚钳夹取少量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后,迅速插入一只装有2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且变黑的铜丝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于是得出结论:氧化铜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有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还可能与_______有关。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__________
2.
某实验小组同学对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一:检验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
【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测定呼出气体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如图1),然后向袋内吹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得到图2,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填“X”、“Y”或“Z”).Y的体积分数在60s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

【数据处理】
200s时未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总体积分数为_____.
【评价与反思】
有人认为教材中空气成分的“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是指水蒸气,由实验判断此说法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
(1)实验一:检验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
【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测定呼出气体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如图1),然后向袋内吹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得到图2,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填“X”、“Y”或“Z”).Y的体积分数在60s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

【数据处理】
200s时未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总体积分数为_____.
【评价与反思】
有人认为教材中空气成分的“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是指水蒸气,由实验判断此说法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
2.单选题- (共7题)
3.
近期,一部系列科普专题片《我们需要化学》热播,该片深入浅出地为观众呈现了化学的本源,以及我们生活的化学本质.下列对化学科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B.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
C.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
D.化学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保障 |
5.
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下列属于甲烷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 | B.难溶于水 | C.密度比水小 | D.可燃性 |
6.
推理时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因此物理变化也伴随着化学变化 |
B.二氧化锰是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因此二氧化锰能改变反应速率 |
C.物质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因此氧化反应都是剧烈的 |
D.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氧气具有可燃性 |
8.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常用于自来水消毒、生产漂白粉和盐酸等,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下列关于氯气制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
B.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C.排饱和食盐水法 |
D.排水法收集 |
3.多选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2题)
11.
走进超市,小明来到食品区发现一些包装袋内充满了气体,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
(1)薯片的主要成分有土豆、盐等,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填充气体的主要作用是_____.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回答两点即可):①_____;②_____.
(4)薯片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5)若所充气体是氮气,则实验室收集氮气的方法是_____.
(1)薯片的主要成分有土豆、盐等,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填充气体的主要作用是_____.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回答两点即可):①_____;②_____.
(4)薯片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5)若所充气体是氮气,则实验室收集氮气的方法是_____.

12.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套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铜粉在加热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固体):

(1)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_____(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
(2)根据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见下表),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_____(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
(2)根据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见下表),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25mL | 15mL | 7mL | _____ |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7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