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4题)
1.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反应开始后试管中出现红色固体同时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1:向5份相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中分别加入表面经过打磨处理的相同长度的铝条,现象如下:
实验2:向质量分数为8%的硫酸铜溶液分别加入表面经过打磨处理的相同长度的铝条,现象如图所示: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2的结论是______。
(3)依据实验1和实验2,推测50℃5% 硫酸铜溶液与铝条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实验2没有进行温度为70℃的实验,理由是______。
(5)根据你的猜想,气泡中的气体是______。

实验1:向5份相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中分别加入表面经过打磨处理的相同长度的铝条,现象如下:
实验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硫酸铜溶液浓度 | 24% | 12% | 8% | 6% | 5% | 3% | 1% |
气泡情况 | 很快 | 快 | 较快 | 快 | 较快 | 慢 | 无 |
实验2:向质量分数为8%的硫酸铜溶液分别加入表面经过打磨处理的相同长度的铝条,现象如图所示:
实验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水浴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气泡情况 | 较快 | 快 | 很快 | 很快 | 很快 |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2的结论是______。
(3)依据实验1和实验2,推测50℃5% 硫酸铜溶液与铝条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实验2没有进行温度为70℃的实验,理由是______。
(5)根据你的猜想,气泡中的气体是______。
2.
如图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2)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图2装置,其中实验___(序号)能达到实验目的。
图1 图2
(2)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图2装置,其中实验___(序号)能达到实验目的。
3.
为探究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以下系列实验:
(2)实验二:按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试管①中的现象是_______。依据实验二的现象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为_______。
(2)实验二:按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试管①中的现象是_______。依据实验二的现象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为_______。
4.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支管1与支管2用橡胶导管相连,组装好整套装置,检查气密性良好。两个烧杯中分别注入热水和冷水;两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绿豆大小)用滤纸吸干水分的白磷,盖上胶塞。
(2)步骤①中试管2内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3)对比_______(填实验步骤的序号)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4)装置中的气球所起作用是_______。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① | 把两支试管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 | 热水烧杯中试管1内白磷燃烧,现象明显,产生大量白烟; |
② | 交换烧杯 | 试管2内白磷不燃烧 |
③ | 用注射器注入氧气 | 试管2内白磷燃烧,现象明显,产生大量白烟; |
④ | 待反应彻底结束后,用注射器注入热水 | 白烟消失 |
(1)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操作与现象是_______。
(2)步骤①中试管2内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3)对比_______(填实验步骤的序号)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4)装置中的气球所起作用是__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5.
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固体单质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该固体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物质甲和物质乙是含有相同元素的氧化物,其中甲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乙,写出甲生成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若某可燃性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
(4)某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X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写出此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5)若X是一种单质,可以和Y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请写出X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元素名称 | 氢 | 碳 | 氧 | 氯 | 铁 |
元素符号 | H | C | O | Cl | Fe |
(1)若某固体单质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该固体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物质甲和物质乙是含有相同元素的氧化物,其中甲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乙,写出甲生成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若某可燃性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
(4)某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X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写出此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5)若X是一种单质,可以和Y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请写出X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流程题- (共2题)
6.
高锰酸钾是一种市场前景很好的无机化工产品,以下是工业液相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简图。
(2)氧化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物质为________。
(3)电解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MnO4+2H2O=2KMnO4+2KOH +H2↑。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Mn和_______。
(2)氧化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物质为________。
(3)电解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MnO4+2H2O=2KMnO4+2KOH +H2↑。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Mn和_______。
7.
硅酸钠(Na2SiO3)是我国优先发展的精细化学产品。工业上用某种石英砂矿石(主要成分是SiO2,还含有少量的CuO、Na2SO4、Na2CO3)制备硅酸钠晶体的流程如图所示:

(1)“研磨”的目的是_____;
(2)操作1的名称是_____;

(1)“研磨”的目的是_____;
(2)操作1的名称是_____;
4.科普阅读题- (共1题)
8.
在建筑火灾中,高温、有毒有害烟气是危及人员生命安全的第一大敌。建筑火灾的消防教育中常提及“要往低处逃生”,该策略是否合理呢?
研究人员通过蜡烛在亚克力密闭容器中燃烧模拟建筑火灾的场景,实验中蜡烛(含烛台)高度设计及放置位置(见图1)。在亚克力圆筒形容器壁垂直方向开3列小孔用于放置传感器。每列3个小孔,共9个。是氧气传感器、是二氧化碳传感器、是温度传感器(见图2)。
图1蜡烛位置图
图2 传感器放置
本实验实时测量不同高度的蜡 烛同时在封闭容器内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使用手持技术测量容器内不同高度的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的变化,并呈现相应的曲线图像(见下图),为火灾烟流实验提供定量数据支持,进而分析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
O2含量-时间曲线
CO2浓度—时间曲线
温度—时间曲线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O2含量-时间曲线分析,图像中曲线先快速下降的原因_____。请再从微观角度解释曲线又升高的原因_________ 。
(2)燃烧产生的热烟气和毒气,相同温度下其运动路径与二氧化碳的运动相似,由CO2浓度—时间曲线可知,建筑火灾中,二氧化碳气体和烟气迅速往高处逸散,其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
(3)据图温度—时间曲线分析,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建筑内不同高度的温度有何差异________ 。
(4)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建筑物火灾时“往低处逃生”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研究人员通过蜡烛在亚克力密闭容器中燃烧模拟建筑火灾的场景,实验中蜡烛(含烛台)高度设计及放置位置(见图1)。在亚克力圆筒形容器壁垂直方向开3列小孔用于放置传感器。每列3个小孔,共9个。是氧气传感器、是二氧化碳传感器、是温度传感器(见图2)。
图1蜡烛位置图


本实验实时测量不同高度的蜡 烛同时在封闭容器内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使用手持技术测量容器内不同高度的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的变化,并呈现相应的曲线图像(见下图),为火灾烟流实验提供定量数据支持,进而分析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
O2含量-时间曲线

CO2浓度—时间曲线

温度—时间曲线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O2含量-时间曲线分析,图像中曲线先快速下降的原因_____。请再从微观角度解释曲线又升高的原因_________ 。
(2)燃烧产生的热烟气和毒气,相同温度下其运动路径与二氧化碳的运动相似,由CO2浓度—时间曲线可知,建筑火灾中,二氧化碳气体和烟气迅速往高处逸散,其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
A.二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气 |
B.高处蜡烛燃烧更充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多 |
C.蜡烛燃烧放热导致了容器内的空气温度上升,随着高温气流上升,二氧化碳气体也往上升。 |
(4)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建筑物火灾时“往低处逃生”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5.单选题- (共18题)
12.
2022年将在北京举行冬奥会。火炬中的燃料X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5O2
3CO2+4H2O,则X是( )

A.C2H4 | B.C2H6 | C.C3H6 | D.C3H8 |
13.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A.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C.反应前后,分子不变 |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14.
下列关于2CO+O2
2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原子种类减少 |
B.表示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
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
22.
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t1 | t2 |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 60 | 90 |
A.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
B.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
C.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
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
23.
下图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
B.100g水最多能溶解30g硝酸钾 |
C.降温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 |
6.选择题- (共3题)
27.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 {#mathml#}{#/mathml#} ,前n项和为Sn,则 {#mathml#}{#/mathml#} ={#blank#}1{#/blank#}.
7.填空题- (共9题)
31.
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
(2)榴莲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填序号)
(2)榴莲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填序号)
A.蛋白质 | B.维生素 | C.油脂 |
33.
如图是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2)将二氧化碳通入到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将二氧化碳通入到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4.
金属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铁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填字母)。

(2)写出用CO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为原料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1)下列铁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填字母)。

(2)写出用CO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为原料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7.
小丽欲在家配制1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口服液。
(1)需要称取的葡萄糖的质量是________g。
(2)在配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器具包括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需要称取的葡萄糖的质量是________g。
(2)在配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器具包括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8.
人类生活需消耗大量的能源。
(1)目前人类使用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_______、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
(2)为解决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的问题,需要开发新能源,如______(填一种即可)。
(1)目前人类使用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_______、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
(2)为解决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的问题,需要开发新能源,如______(填一种即可)。
8.实验题- (共2题)
39.
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实验室制氧气 | B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 | 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 |
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4道)
简答题:(1道)
流程题:(2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9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