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硫酸(H2SO4)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煅烧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的方法来生产硫酸,简要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1)黄铁矿投入沸腾炉前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沸腾炉中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FeS2+(________)O2
(________)Fe2O3+(________)SO2(请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得到的炉渣(Fe2O3)可用来炼铁。
(3)请写出流程中SO2转化为S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炉渣的综合利用)
为了实现炉渣(Fe2O3)的综合利用,工业上把炉渣和焦炭、石灰石一起投入高炉,主要反应过程如图:

(4)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下列有关高炉炼铁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6)分析高炉所得的生铁中单质铁的含量:
小瑾同学为测定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根据她的实验数据,试计算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反思质疑)小宇同学在梳理工业炼铁的相关知识时,提出了以下质疑:
(质疑一)焦炭也具有还原性而且成本低,工业炼铁为什么不直接用焦炭作为还原剂冶炼铁矿石?
(7)他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一组对比实验:称取两份相同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一份与足量的焦炭粉末混合均匀放入装置A的试管中,另一份放入装置B的玻璃管中。

①装置B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当他观察到装置B的玻璃管中固体__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装置A的试管中尚无明显现象。
③通过上述实验对比,小宇同学认为工业上不直接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炼铁的主要原因有:反应不充分、反应速度慢、_______等。
(质疑二)装置B中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一定就是单质铁吗?
(查阅资料)
a.铁常见的氧化物有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和氧化亚铁(FeO)。
b.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氧化亚铁是不溶于水的黑色粉末,无磁性,也不能被磁铁吸引。
④小宇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磁铁吸引装置B进行实验后的黑色固体,发现黑色固体可以部分被吸引,由此得出结论:黑色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

(1)黄铁矿投入沸腾炉前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沸腾炉中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FeS2+(________)O2

(3)请写出流程中SO2转化为S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炉渣的综合利用)
为了实现炉渣(Fe2O3)的综合利用,工业上把炉渣和焦炭、石灰石一起投入高炉,主要反应过程如图:

(4)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下列有关高炉炼铁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上述流程中涉及的三个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
B.上述步骤①反应中,还原剂是焦炭 |
C.焦炭的作用之一是为炼铁炉提供高温条件 |
D.焦炭的另一个作用是除去铁矿石中的杂质 |
小瑾同学为测定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根据她的实验数据,试计算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所取生铁的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 25 | 50 | 75 | 100 |
生成氢气的质量∕g | 0.10 | 0.20 | 0.30 | 0.35 |
(反思质疑)小宇同学在梳理工业炼铁的相关知识时,提出了以下质疑:
(质疑一)焦炭也具有还原性而且成本低,工业炼铁为什么不直接用焦炭作为还原剂冶炼铁矿石?
(7)他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一组对比实验:称取两份相同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一份与足量的焦炭粉末混合均匀放入装置A的试管中,另一份放入装置B的玻璃管中。

①装置B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当他观察到装置B的玻璃管中固体__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装置A的试管中尚无明显现象。
③通过上述实验对比,小宇同学认为工业上不直接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炼铁的主要原因有:反应不充分、反应速度慢、_______等。
(质疑二)装置B中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一定就是单质铁吗?
(查阅资料)
a.铁常见的氧化物有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和氧化亚铁(FeO)。
b.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氧化亚铁是不溶于水的黑色粉末,无磁性,也不能被磁铁吸引。
④小宇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磁铁吸引装置B进行实验后的黑色固体,发现黑色固体可以部分被吸引,由此得出结论:黑色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
2.流程题- (共1题)
2.
煤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之一,下图是煤的精炼和综合利用的流程图。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__________(填序号)。
(3)脱硫时可以得到石膏(CaSO4•2H2O),发生的总反应为:2CaCO3+2SO2+O2+4H2O===2CaSO4•2H2O+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操作a的名称是_____。
(4)溴乙烷(CH3CH2Br)在一定条件下能脱去溴化氢(HBr)分子,同时生成乙烯(C2H4),该反应在有机化学中称为消去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
C2H4+ HBr反应③也属于消去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__________(填序号)。
A.臭氧层空洞 | B.沙尘暴 | C.雾霾 | D.酸雨 |
(4)溴乙烷(CH3CH2Br)在一定条件下能脱去溴化氢(HBr)分子,同时生成乙烯(C2H4),该反应在有机化学中称为消去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

3.单选题- (共14题)
3.
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定是分子;③书写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④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⑤能改变反应速率的一定是催化剂;⑥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③⑤ | B.②③⑥ | C.③④⑤ | D.③④⑥ |
4.
以甲为原料合成产品丁的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转化①为置换反应 |
B.转化①中乙和丙的质量之比为14:1 |
C.若改变转化①的反应条件,生成物将随之改变 |
D.整个转化过程中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移到生成物中 |
5.
如图所示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d是单质, f、g、h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可能是过氧化氢 |
B.a—h中只有一种氧化物 |
C.b→d,d→e的化学反应类型可能相同 |
D.图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只有一个是放热反应 |
7.
2018年11月28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发生氯乙烯泄漏爆燃的重大事故,为安全生产再次敲响警钟。氯乙烯(化学式为C2H3Cl)是高分子化工的重要原料。下列关于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氯乙烯具有可燃性 |
B.氯乙烯属于有机化合物 |
C.氯乙烯中氯元素含量最高 |
D.氯乙烯由2个碳原子、3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构成 |
8.
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
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
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
D.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
11.
小松同学设计下图装置探究甲烷和氧化铜的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时,应先通甲烷气体,再点燃酒精灯 |
B.反应结束后,熄灭A处酒精灯,可能会引起倒吸 |
C.从节能角度考虑,D处尾气最好转移到装置A酒精灯火焰处点燃 |
D.装置A中粉末变红色,装置B中粉末变蓝色,说明甲烷具有还原性 |
12.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方案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铁粉和碳粉 | 分别放入稀盐酸 |
B |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 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 |
C | 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 将Cu、Ag分别放入FeSO4溶液 |
D | 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 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小烧杯 |
A.A | B.B | C.C | D.D |
13.
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若加入盐酸有气泡,则滤渣中一定有银、铜和锌 |
B.若加入盐酸无气泡,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 |
C.若滤液仍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 |
D.若滤液仍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一定没有锌,可能有铜 |
15.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A.治理雾霾,使用清洁能源替代燃煤 | B.绿色出行,提倡自行车作交通工具 |
C.处理垃圾,将塑料等废弃物直接焚烧 | D.变废为宝,打捞蓝藻制作有机肥料 |
4.填空题- (共1题)
17.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
①自然界最硬的物质_______;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
③炼钢的气体________;④标出氧化钙中氧的化合价_________。
(2)某品牌矿泉水标签上标明的矿泉水主要成分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作该矿泉水瓶的材料属于_______(合成、金属)材料;
②钠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__;
③鉴别该品牌饮用水为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④请写出该矿泉水瓶在初中化学实验应用中的一个实例________。
(1)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
①自然界最硬的物质_______;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
③炼钢的气体________;④标出氧化钙中氧的化合价_________。
水质主要成分(ug/100mL) |
偏硅酸(H2SiO3)≥180 钙≥400 钠≥80 钾≥35 pH(25℃)7.3±0.5 |
(2)某品牌矿泉水标签上标明的矿泉水主要成分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作该矿泉水瓶的材料属于_______(合成、金属)材料;
②钠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__;
③鉴别该品牌饮用水为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④请写出该矿泉水瓶在初中化学实验应用中的一个实例_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18.
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小芸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小洁改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应做的改动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4)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分解草酸晶体可以制得CO,但是加热时草酸晶体在分解之前先熔化成了液体,如果用这种方法制取CO,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
(5)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甲装置,用鸡蛋壳代替牙齿来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已知: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与鸡蛋壳发生反应,在蛋壳表而能生成氟化钙保护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F+CaCO3 ===CaF2+Na2CO3

①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
②图乙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_________。
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的理由是___________。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小芸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小洁改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应做的改动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4)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分解草酸晶体可以制得CO,但是加热时草酸晶体在分解之前先熔化成了液体,如果用这种方法制取CO,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
(5)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甲装置,用鸡蛋壳代替牙齿来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已知: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与鸡蛋壳发生反应,在蛋壳表而能生成氟化钙保护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F+CaCO3 ===CaF2+Na2CO3

| 实验药品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果 |
实验组 | 1.用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0.50g 2.20mL3.5%稀盐酸 |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将牙膏处理过的蛋壳盛放在锥形瓶,用注射器抽取20mL3.5%稀盐酸,连接好装置; 3.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中; 4.关闭开关,测量100s内装置内压强的变化。 | 记录曲线图如乙所示。 |
对照组 | 1.未用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0.50g 2.20mL3.5%稀盐酸 | 将“未用牙膏处理过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 | |
说明 | 1.鸡蛋壳预先用牙膏液浸泡、洗涤、晾干; 2.稀盐酸的目的是模拟形成龋齿的酸性环境。 |
①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
②图乙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_________。
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的理由是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