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0题)
3.
下列关于2CO+O2
2C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8:32 |
C.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
4.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
C.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2:3 |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物质的质量总和是42g |
9.
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
B.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
11.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
B.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可以说明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后,水分子不再运动 |
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都比原子大 |
D.氯化钠晶体易溶于水,说明其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易于扩散,所以氯化钠即使在空气中也会因扩散而逐渐挥发 |
15.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16.
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


A.森林里空气中的含氧量高于沙漠中的空气 |
B.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
C.动植物呼吸和燃料燃烧过程中都发生了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变化 |
D.教室中的某个氧原子可能来自上世纪的欧洲田园 |
20.
向如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活性炭 | B.食盐 | C.硝酸铵 | D.氢氧化钠 |
2.多选题- (共2题)
21.
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下列对上述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 B.微粒的组成发生了改变 |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 D.与水分子比,水合离子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
22.
随着人类对水的研究的不断深入,水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在20℃、1个大气压下,水可以结成冰,称为“热冰”.“热冰”有许多实用价值,如开发新药、用于纳米打印机等,还可能用来( )(填序号).
A.代替干冰 | B.防止冰川融化 | C.在室温下制作冰雕 | D.建室温溜冰场. |
3.填空题- (共7题)
23.
水是生命之源,与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水也是经常使用的溶剂。保护水环境、珍愛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除了要除去水中悬浮的杂质,还必须进行消毒。ClO2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用Cl2与 NaClO2制取ClO2.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__Cl2+__NaClO2=__NaCl+__ClO2。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除了要除去水中悬浮的杂质,还必须进行消毒。ClO2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用Cl2与 NaClO2制取ClO2.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__Cl2+__NaClO2=__NaCl+__ClO2。
24.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图1是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A→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填序号)。
②C和E两种粒子的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2:
①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是_____(写化学式)。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
A 该反应中含氧元素的物质有3种
B 该反应中甲和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C 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44:28

(1)图1是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A→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填序号)。
②C和E两种粒子的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2:
①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是_____(写化学式)。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
A 该反应中含氧元素的物质有3种
B 该反应中甲和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C 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44:28
26.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
(1)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_____组成。
(2)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_____构成(用微粒符号表示)。
(3)从制备角度看:为除去食盐中混有的泥沙等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需进行_____操作。
(1)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_____组成。
(2)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_____构成(用微粒符号表示)。
(3)从制备角度看:为除去食盐中混有的泥沙等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需进行_____操作。
27.
请用你具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化学发展史上,第一次用实验证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_____。
(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在某水样中加入肥皂水,出现泡沫少、浮渣多的现象,则该水样是_____(填“硬水”或“软水”)。
(3)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利用的是_____。
(4)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若要使它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
(5)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都加入同种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则_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在化学发展史上,第一次用实验证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_____。
(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在某水样中加入肥皂水,出现泡沫少、浮渣多的现象,则该水样是_____(填“硬水”或“软水”)。
(3)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利用的是_____。
(4)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若要使它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
(5)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都加入同种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则_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8.
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同学配制50g 15%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时砝码和氯化钠放反了(1g以下用游码),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他仰视读数,这样配制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或“无法确定”)。
29.
为防止灾后疫情发生,防疫人员使用了多种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毒,其中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试计算:
(1)亚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亚氯酸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若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亚氯酸钠溶液200kg用于环境消毒,则需要亚氯酸钠_____kg,同时需要水_____mL?
(1)亚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亚氯酸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若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亚氯酸钠溶液200kg用于环境消毒,则需要亚氯酸钠_____kg,同时需要水_____mL?
4.实验题- (共2题)
30.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的仪器,其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它是_____。
(2)B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
(3)C实验在加热过程中,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
(4)D为电解水的装置图,试管①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A实验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的仪器,其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它是_____。
(2)B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
(3)C实验在加热过程中,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
(4)D为电解水的装置图,试管①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0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