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填充题- (共5题)
3.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
①硫+氧气
二氧化硫 ②白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③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关于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
①硫+氧气



关于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
A.都生成气体 |
B.都属于化合反应 |
C.都是非金属跟氧气反应 |
D._____。 |
2.科学探究题- (共3题)
6.
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
(设计与实验)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交流与讨论)
(1)在小明的实验探究中,实验一和实验二的作用是_____.
(2)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最终通过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_____.
(设计与实验)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各步骤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将氯酸钾加热至融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木条复燃 | 氯酸钾受热要分解产生氧气,但是①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②_____. |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木条不复燃 |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 |
实验三 | ③_____ | 木条迅速复 燃 |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
(交流与讨论)
(1)在小明的实验探究中,实验一和实验二的作用是_____.
(2)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最终通过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_____.
7.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_____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_____而变质。
(2)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
(提出问题)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验证)可能是二氧化碳,实验初步验证的方法及现象:_____,充入的气体还可能是:_____。
(3)不少家庭养观赏鱼,有时会在鱼缸里放点“鱼浮灵”,可使水中的含氧量迅速增加,“鱼浮灵”的化学名称是过氧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化学式2Na2CO3•3H2O2)。常温下,过氧碳酸钠易溶于水并迅速放出氧气,能有效地提高水生动物的成活率。
请设计实验验证“鱼浮灵”溶于水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1)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_____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_____而变质。
(2)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
(提出问题)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验证)可能是二氧化碳,实验初步验证的方法及现象:_____,充入的气体还可能是:_____。
(3)不少家庭养观赏鱼,有时会在鱼缸里放点“鱼浮灵”,可使水中的含氧量迅速增加,“鱼浮灵”的化学名称是过氧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化学式2Na2CO3•3H2O2)。常温下,过氧碳酸钠易溶于水并迅速放出氧气,能有效地提高水生动物的成活率。
请设计实验验证“鱼浮灵”溶于水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_____ | _____ | _____ |
8.
某学习小组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有黑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探究目的)探究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
(分析猜想)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寻找猜想依据.
空气成分之一:_____,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空气成分分之二:氧气,氧气与镁反应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
空气成分之三:水蒸气,打磨光亮的镁带放入沸水中,表面会附有白色固体并产生大量气泡;再向沸水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呈现红色,如果将镁带放到水蒸气中,也会发生上述反应,但产生的不是黑色固体.
空气成分之四:氮气、二氧化碳.猜想:可能是镁与N2或CO2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一)镁带与氮气的反应
获取氮气
(1)把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先蒸发出来的气体就是氮气,这种方法属于_____变化,但在实验室里空气不易被液化.
(2)以下是获取氮气的方法及装置(装置中使用的固体药品均过量),其中得到氮气较纯的是_____.(填字母)

(二)燃烧镁带,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N2的集气瓶中,配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
(三)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实验二)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剧烈燃烧,瓶内出现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CO2与镁发生反应,根据所学知识猜想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是_____.
(探究结论)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CO2反应产生的.
(探究目的)探究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
(分析猜想)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寻找猜想依据.
空气成分之一:_____,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空气成分分之二:氧气,氧气与镁反应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
空气成分之三:水蒸气,打磨光亮的镁带放入沸水中,表面会附有白色固体并产生大量气泡;再向沸水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呈现红色,如果将镁带放到水蒸气中,也会发生上述反应,但产生的不是黑色固体.
空气成分之四:氮气、二氧化碳.猜想:可能是镁与N2或CO2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一)镁带与氮气的反应
获取氮气
(1)把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先蒸发出来的气体就是氮气,这种方法属于_____变化,但在实验室里空气不易被液化.
(2)以下是获取氮气的方法及装置(装置中使用的固体药品均过量),其中得到氮气较纯的是_____.(填字母)

(二)燃烧镁带,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N2的集气瓶中,配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
(三)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实验二)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剧烈燃烧,瓶内出现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CO2与镁发生反应,根据所学知识猜想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是_____.
(探究结论)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CO2反应产生的.
3.单选题- (共9题)
9.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 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 B.纺纱织布 | C.在甲骨上刻文字 | D.用石块修筑长城 |
12.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
D.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13.
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滁州市南谯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4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市城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
污染指数 | 50以下 | 51~100 | 101~150 | 151~200 | 201~250 | 251~300 | 301以上 |
质量级别 | Ⅰ | Ⅱ | Ⅲ(1) | Ⅲ(2) | Ⅳ(1) | Ⅳ(2) | Ⅴ |
质量状况 | 优 | 良 | 轻微污染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中度重污染 | 重度污染 |
滁州市南谯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4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市城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
A.Ⅰ级 优 | B.Ⅱ级 良 |
C.Ⅲ级 轻度污染 | D.Ⅴ级 重度污染 |
16.
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 B.瓶中液面上升明显 |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 D.注射器内有液体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4题)
19.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772年,英国科学家普利特里将铜与稀硝酸作用,得到一种微溶于水的无色气体,该气体是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空气混合后,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黄棕色气体﹣﹣﹣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写两点即可)
(2)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写两点即可)
(2)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20.
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氮气;③五氧化二磷;④二氧化硫;⑤二氧化碳;⑥食盐水;⑦氖气,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1)可用于制氮肥和硝酸的气体是_____;
(2)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_____;
(3)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4)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
(5)常温下是固体的是_____。
(1)可用于制氮肥和硝酸的气体是_____;
(2)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_____;
(3)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4)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
(5)常温下是固体的是_____。
21.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将环境日的主题设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倡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2)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_____(填序号)。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3)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填序号)。
①O2②CO2③NO2④N2
(4)写出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_____(写一点即可)。
(5)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你能做的一件事是_____。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2)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_____(填序号)。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3)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填序号)。
①O2②CO2③NO2④N2
(4)写出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_____(写一点即可)。
(5)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你能做的一件事是_____。
22.
(1)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应如何操作。
①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_____,后集中加热。
②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连接好仪器后,要先_____,然后向锥形瓶中装入药品;
③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然后移去酒精灯。
④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先用_____夹持试管,然后再放在火焰上加热。
(2)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
①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_____。
②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_____。
③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_____。
④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_____。
(3)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为了探究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某同学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位于火焰某一层的部分明显碳化。
①实验结论:_____的温度最高
②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
①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_____,后集中加热。
②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连接好仪器后,要先_____,然后向锥形瓶中装入药品;
③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然后移去酒精灯。
④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先用_____夹持试管,然后再放在火焰上加热。
(2)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
①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_____。
②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_____。
③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_____。
④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_____。
(3)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为了探究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某同学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位于火焰某一层的部分明显碳化。
①实验结论:_____的温度最高
②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
6.实验题- (共2题)
23.
(1)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请你来探究“铁丝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先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用坩埚钳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观察现象:

①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就没有观察到其它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可能原因是_____(只答一条):
②乙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氧气中剧烈燃烧起来。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底炸裂,造成瓶底炸裂的原因可能是_____。
(2)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瓶中的现象是_____;
②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_____;
③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由此现象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_____。

①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就没有观察到其它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可能原因是_____(只答一条):
②乙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氧气中剧烈燃烧起来。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底炸裂,造成瓶底炸裂的原因可能是_____。
(2)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瓶中的现象是_____;
②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_____;
③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由此现象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_____。
24.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②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收集装置选用___,能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填字母);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_____。
(4)如用G装置收集氧气,开始收集的最佳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可用下图装置,氧气从__________端进入(填序号),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②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收集装置选用___,能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填字母);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_____。
(4)如用G装置收集氧气,开始收集的最佳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可用下图装置,氧气从__________端进入(填序号),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填充题:(5道)
科学探究题:(3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