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优质方便面的品质不仅仅是口感问题,还包括较高的营养指标。下表是某一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试回答问题。
①方便面所含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________、油脂、无机盐和水。
②由表中可知,方便面内不含维生素C(可表示为“Vc”),为了补充Vc,平时应该多吃________ 。
(2)如图所示为某种V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你回答:

① Vc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最简整数比)。
② 已知青少年每人每天需Vc约60 mg,假设当Vc 完全来自如图的“维生素C”时,每天至少应服用________ 次。
(1)优质方便面的品质不仅仅是口感问题,还包括较高的营养指标。下表是某一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试回答问题。
方便面营养成分表(每100g中含量) | |||||||||
糖类(g) | 脂肪(g) | 蛋白质(g) | 水分(g) | 钠(mg) | 钾(mg) | 磷(mg) | 钙(mg) | 维生素C(mg) | 其他 |
61.6 | 21.1 | 9.5 | 3.6 | 1144 | 134 | 80 | 25 | 0 | …… |
①方便面所含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________、油脂、无机盐和水。
②由表中可知,方便面内不含维生素C(可表示为“Vc”),为了补充Vc,平时应该多吃________ 。
(2)如图所示为某种V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你回答:

① Vc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最简整数比)。
② 已知青少年每人每天需Vc约60 mg,假设当Vc 完全来自如图的“维生素C”时,每天至少应服用________ 次。
2.计算题- (共1题)
2.
在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度变化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根据此变化曲线,你认为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是a克时,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___色,此时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3)求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需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

(1)根据此变化曲线,你认为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是a克时,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___色,此时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3)求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需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
3.流程题- (共1题)
3.
某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Na2SO4、NaOH、B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已知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1)在白色沉淀C中加入________,有气泡产生,沉淀全部溶解.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
(2)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红色溶液B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1)在白色沉淀C中加入________,有气泡产生,沉淀全部溶解.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
(2)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红色溶液B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分析与结论 |
取少量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________(限用一种试剂) | ________ | 原白色中固体有氢氧化钠 |
4.推断题- (共1题)
4.
如图表示的是物质A~G相互间的关系(“ →” 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F都是单质;F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在工业上,C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是一种蓝色溶液。请回答:

(1)C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G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E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标号①、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_。
(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上7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1)C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G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E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标号①、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_。
(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上7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5.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实验室有一瓶敞放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想探究这瓶固体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
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钙水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1: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 猜想2:这瓶固体的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猜想3: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与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甲同学认为这瓶固体含有NaOH,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
(2)向(1)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后静置,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同学们认为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问题讨论)(1)丙同学认为实验时也可以先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静置,然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你认为丙同学的说法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丁同学认为CaCl2溶液也可以改为Ca(OH)2溶液,你认为丁同学的说法(填“正确”或“不正确”)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查阅资料)
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钙水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1: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 猜想2:这瓶固体的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猜想3: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与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甲同学认为这瓶固体含有NaOH,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
(2)向(1)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后静置,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同学们认为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问题讨论)(1)丙同学认为实验时也可以先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静置,然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你认为丙同学的说法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丁同学认为CaCl2溶液也可以改为Ca(OH)2溶液,你认为丁同学的说法(填“正确”或“不正确”)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6.单选题- (共11题)
6.
下列各物质能在溶液中共存的是( )。
A.NaCl、ZnSO4、KNO3 | B.Ba(NO3)2、KCl、H2SO4 |
C.HCl、Na2SO4、Ca(OH)2 | D.CuSO4、NaOH、Na2SO4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则溶质都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 |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
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同 |
D.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则硫酸铵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
8.
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 ① | ② | ③ | ④ |
X | 双氧水 | 水 | 水 | 水 |
Y | 二氧化锰 | 氯化钠 | 氢氧化钠 | 硝酸铵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0.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B.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
C.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
11.
一些食物就得近似pH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食物 | 葡萄汁 | 苹果汁 | 牛奶 | 玉米粥 | 鸡蛋清 |
pH | 3.5~4.5 | 2.9~3.3 | 6.3~6.6 | 7.0~8.0 | 7.6~8.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鸡蛋清显碱性 | 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
C.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 D.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吃玉米粥 |
15.
化学实验室通常将药品分类后存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现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实验室新购进一些氯化锌,应将它存放在药品柜
药品柜 | 甲 | 乙 | 丙 | 丁 |
药 品 | 硫酸、硝酸 |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 氯酸钾、高锰酸钾 | 汽油、酒精 |
实验室新购进一些氯化锌,应将它存放在药品柜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16.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两组试剂均正确的是( )。
| 待鉴别的物质 | 鉴别试剂1 | 鉴别试剂2 |
A | 稀盐酸和稀硫酸 | 氯化钡溶液 | 碳酸钠溶液 |
B | 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 熟石灰 | 水 |
C | 氯化铵和氯化钾 | 硝酸银溶液 | 熟石灰 |
D | 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 燃着的木条 | 澄清石灰水 |
A.A | B.B | C.C | D.D |
7.选择题- (共4题)
8.填空题- (共1题)
21.
下列物质:①熟石灰②烧碱③小苏打④硫酸铜⑤氢氧化铝⑥稀盐酸六种物质,请用化学式填空:
(1)可用于除锈的是_______;(2)水溶液显蓝色的盐是___________;(3)用于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______;(4)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5)易溶于水的碱是________;
(1)可用于除锈的是_______;(2)水溶液显蓝色的盐是___________;(3)用于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______;(4)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5)易溶于水的碱是________;
9.实验题- (共3题)
22.
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试回答: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
(2)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
(3)为了验证硫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可以将该气体通入装置D,D中所盛的试剂应该是____,现象是__________.
(4)做上述实验时,为了防止多余的硫化氢逸出污染环境,可以将其通入装置E吸收,E中的试剂应该为________ .

(1)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
(2)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
(3)为了验证硫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可以将该气体通入装置D,D中所盛的试剂应该是____,现象是__________.
(4)做上述实验时,为了防止多余的硫化氢逸出污染环境,可以将其通入装置E吸收,E中的试剂应该为________ .
23.
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分别完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两个实验。

(1)操作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2)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3)图D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4)图C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
(5)300g16%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

(1)操作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2)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3)图D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4)图C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
(5)300g16%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
24.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小亮在学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1)在白色点滴板上完成实验A,请将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2)在实验B的烧杯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扣上大烧杯,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在实验C的试管①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要使试管②中产生白色沉淀,应滴加_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
(4)小亮用实验D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

(1)在白色点滴板上完成实验A,请将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 稀硫酸 | 氢氧化钙溶液 |
实验现象 | __________ | 溶液变蓝色 |
(2)在实验B的烧杯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扣上大烧杯,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在实验C的试管①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要使试管②中产生白色沉淀,应滴加_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
(4)小亮用实验D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