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约800℃,得到黄铜(铜锌合金,外观似黄金),其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赤铜矿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区分黄铜与黄金的方法?(写出操作步骤、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
(3)气体A中除CO2外,还有一种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
(4)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①ZnCO3═ZnO+CO2↑(条件:高温)
②C+2ZnO═2Zn+CO2↑(条件:高温) ③_____________;(木炭粉与赤铜的反应)
已知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在反应②中,ZnO发生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赤铜矿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区分黄铜与黄金的方法?(写出操作步骤、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
(3)气体A中除CO2外,还有一种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
(4)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①ZnCO3═ZnO+CO2↑(条件:高温)
②C+2ZnO═2Zn+CO2↑(条件:高温) ③_____________;(木炭粉与赤铜的反应)
已知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在反应②中,ZnO发生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2.
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金属。小莫同学欲探究镁的制备方法及镁的一些化学性质。
一、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提取的。海水提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提示:①MgCl2晶体的化学式为MgCl2•6H2O;
②MgO的熔点为2852℃,无水MgCl2的熔点为714℃.
(1)操作①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2)试剂X的名称_____________
(3)用氯化镁电解生产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是将氢氧化镁转变为氯化镁,再电解熔融氯化镁来制取镁单质;而不采用加热Mg(OH)2得到MgO,再电解熔融MgO的方法制金属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莫同学用上述制得的镁与稀盐酸反应。
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盐酸中,观察到有灰白色沉淀生成的“异常”现象,引起了他的兴趣并进行了以下探究;
(初步探究)出现灰白色沉淀是否为偶然现象
(实验Ⅰ)向4份相同体积与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一定长度的镁带,现象如下:
(实验结论)并非偶然,据表分析,________________是实验出现“异常”的主要因素;
(再次探究)该沉淀的成分
(猜想假设)猜想1:Mg;猜想2:MgCl2
(实验Ⅱ)
(交流讨论)
(1)莫凡同学做出猜想1的依据是他认为反应物Mg过量,做出猜想2的依据是他认为生成物Mg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设计的角度讲,实验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该沉淀的物质的组成
(查阅资料)
灰白色沉淀的成分为碱式氯化镁,它存在多种组成,化学式可表示为Mgx(OH)yClx•nH2O,它受热分解可以产生氧化镁,氯化氢和水;
(实验Ⅲ)
洗去沉淀表面杂质并室温晾干,取其7.07g,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待反应停止后,测得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4.00g,装置B的质量增加了2.34g;

(问题讨论)
(1)反应停止后,应继续通入氮气一段时间,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沉淀中镁、氯离子个数比n(Mg2+) : n(Cl-) =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步骤)
(3)若该沉淀Mgx(OH)yClx•nH2O中,n=5,则x、y、z的比值为____________。
一、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提取的。海水提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提示:①MgCl2晶体的化学式为MgCl2•6H2O;
②MgO的熔点为2852℃,无水MgCl2的熔点为714℃.
(1)操作①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2)试剂X的名称_____________
(3)用氯化镁电解生产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是将氢氧化镁转变为氯化镁,再电解熔融氯化镁来制取镁单质;而不采用加热Mg(OH)2得到MgO,再电解熔融MgO的方法制金属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莫同学用上述制得的镁与稀盐酸反应。
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盐酸中,观察到有灰白色沉淀生成的“异常”现象,引起了他的兴趣并进行了以下探究;
(初步探究)出现灰白色沉淀是否为偶然现象
(实验Ⅰ)向4份相同体积与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一定长度的镁带,现象如下:
实验组别 | A | B | C | D |
镁带长度 | 1cm | 3cm | 3cm | 4cm |
沉淀量 | 无沉淀生成 | 少量沉淀 | 沉淀较多 | 沉淀很多 |
(实验结论)并非偶然,据表分析,________________是实验出现“异常”的主要因素;
(再次探究)该沉淀的成分
(猜想假设)猜想1:Mg;猜想2:MgCl2
(实验Ⅱ)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取1g样品,加入足量________,振荡 | 未见气泡 | 猜想1错误 |
② | 取1g样品,加入5mL蒸馏水,振荡 | 沉淀未见溶解 | 猜想2错误 |
③ | 取1gMgCl2固体,加5mL蒸馏水,振荡 | 固体全部溶解 |
(交流讨论)
(1)莫凡同学做出猜想1的依据是他认为反应物Mg过量,做出猜想2的依据是他认为生成物Mg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设计的角度讲,实验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该沉淀的物质的组成
(查阅资料)
灰白色沉淀的成分为碱式氯化镁,它存在多种组成,化学式可表示为Mgx(OH)yClx•nH2O,它受热分解可以产生氧化镁,氯化氢和水;
(实验Ⅲ)
洗去沉淀表面杂质并室温晾干,取其7.07g,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待反应停止后,测得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4.00g,装置B的质量增加了2.34g;

(问题讨论)
(1)反应停止后,应继续通入氮气一段时间,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沉淀中镁、氯离子个数比n(Mg2+) : n(Cl-) =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步骤)
(3)若该沉淀Mgx(OH)yClx•nH2O中,n=5,则x、y、z的比值为____________。
3.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应选____,实验时,需对该装置做一点改动_。写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F 装置收集氧气,如何验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装置代替B装置制取氢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亚硝酸钠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实验室一般用亚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来制取N2。N2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H2部分化合生成NH3。下图为制取少量NH3的装置(制取H2的装置已略去)。

①C装置的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时N2和H2的最佳质量比是_________。如果按此比例进行反应,反应时,若D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已知NH3极易溶于水),说明逸出气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实验方法证明确实有NH3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应选____,实验时,需对该装置做一点改动_。写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F 装置收集氧气,如何验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装置代替B装置制取氢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亚硝酸钠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实验室一般用亚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来制取N2。N2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H2部分化合生成NH3。下图为制取少量NH3的装置(制取H2的装置已略去)。

①C装置的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时N2和H2的最佳质量比是_________。如果按此比例进行反应,反应时,若D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已知NH3极易溶于水),说明逸出气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实验方法证明确实有NH3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1题)
4.
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 B.化学与生活 |
①化合反应C+O2![]() ②分解反应H2CO3=H2O+CO2↑ ③置换反应C+2CuO ![]() | ①人体缺乏碘元素﹣﹣导致甲状腺肿大 ②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③用洗洁精除去餐具油污﹣﹣利用乳化作用 |
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 | D.化学中常见的“三”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7.8g铁粉 ②用50mL量筒量取47.25mL水 ③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 | ①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②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 ③三种常见干燥剂﹣﹣浓硫酸、氢氧化钠、氧化钙 |
A.A B.B C.C D.D
5.
构建模型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丙的化学式为H2 | B.x的数值为2 |
C.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
8.
脑黄金的化学式为C25H51COOH。下列对脑黄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6g | B.该物质中碳、氧元素质量比26︰2 |
C.该物质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 D.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9.
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液体,易分解,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工业上常将它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 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 )
A.MnO2 | B.CaCl2 | C.稀盐酸 | D.NaHCO3 |
10.
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A的溶解度比B大 |
B.50℃时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 |
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
D.将A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
A | O2 | H2O | 通入足量浓硫酸,干燥 |
B | NaCl | 泥沙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
C | NaOH | Na2CO3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D | CaO | CaCO3 | 高温煅烧 |
A.A | B.B | C.C | D.D |
4.填空题- (共1题)
15.
(1)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

①飞机风挡玻璃是由四层平板钢化玻璃夹有机合成材料PVB胶片制成。钢化玻璃是由SiO2与Na2CO3在高温下反应制成玻璃,再经特殊工艺处理得到的。则风挡玻璃属于_____(填序号)。
A 合金 B 无机化合物
C 复合材料 D 有机高分子材料
②飞机发生意外后,乘客座位上方的氧气面罩掉下,乘客戴上氧气面罩的作用是________。
③飞机机身大量使用铝合金,铝合金耐腐蚀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方程式)
④飞机使用航空煤油作燃料,航空煤油是_____炼制的产品。
(2)H、O、C、C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元素,请选用适当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________; ②用作补钙剂的盐_______;
③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 ④汽水中的酸___________。

①飞机风挡玻璃是由四层平板钢化玻璃夹有机合成材料PVB胶片制成。钢化玻璃是由SiO2与Na2CO3在高温下反应制成玻璃,再经特殊工艺处理得到的。则风挡玻璃属于_____(填序号)。
A 合金 B 无机化合物
C 复合材料 D 有机高分子材料
②飞机发生意外后,乘客座位上方的氧气面罩掉下,乘客戴上氧气面罩的作用是________。
③飞机机身大量使用铝合金,铝合金耐腐蚀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方程式)
④飞机使用航空煤油作燃料,航空煤油是_____炼制的产品。
(2)H、O、C、C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元素,请选用适当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________; ②用作补钙剂的盐_______;
③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 ④汽水中的酸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