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黄桥教育联盟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987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8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如下图(夹持仪器已略),某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请回答。

(实验初探)
(1)连接装置,并___________。
(2)装好药品。
(3)加热一段时间后,吹泡器连续吹出气泡,且气泡向上飞起,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能产生爆鸣。
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查阅资料)铁有三种氧化物(FeO、Fe2O3、Fe3O4)。
①它们都不溶于水,其中铁粉、Fe3O4能被磁铁吸引;②FeO接触到空气会立即由黑色变为红棕色;③三种氧化物都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但能与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
(实验探究)实验小组同学对反应后的剩余固体进行探究。
(1)小梅发现固体为黑色,由此判断:固体中肯定不存在Fe2O3 ,理由是_______。
(2)小宇发现固体均能被磁铁吸引,大家倒出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平铺于白纸上。观察现象是__________,判断黑色固体中一定没有FeO。
讨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固体是“铁的一种氧化物”,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中还可能含有“过量的铁”。
(提出猜想)玻璃管中黑色固体成分有什么?
猜想Ⅰ:Fe; 猜想Ⅱ:Fe3O4; 猜想Ⅲ: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上述固体少许,加入足量
_________________
出现红色固体,且有黑色固体残留
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反思)(1)铁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出现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加入的溶液必须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2.
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W是最简单的有机物,E、G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X、F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H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试回答:

(1)W的化学式是_____;B的一种用途_____。
(2)反应②中C的作用是_____;反应⑥的基本类型是_____。
(3)写出相关反应的方程式:
①_____;   ③_____;④_____;   ⑤_____。

3.简答题(共1题)

3.
在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13.6g中逐渐加入质量分数为7.3%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100g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_______
(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4.单选题(共13题)

4.
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验证CO2能与水反应
C.氢氧化钠溶解放热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NO3、SO42B.H+、SO42、OH
C.Cu2+、Cl、OHD.H+、Cl、CO32
6.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安全
①用洗涤剂去除油污
②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①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
②在室内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C.化学与资源
D.化学与发现
①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
②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①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
②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③门捷列夫发现空气的组成
 
A. A B. B C. C D. D
7.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错误的是
A.钠离子结构示意图B.水分子
C.人体中元素分布D.燃烧条件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B.灼烧羊毛线,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
C.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
9.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B.用铜丝制作导线
C.用氢气制造燃料电池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
10.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下列图象能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B.C.D.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为杂质),所用试剂及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物质
所用试剂及主要实验操作
A
CO(CO2
通过装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后,干燥
B
Fe 粉(Cu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溶液(CaCl2
加入适量K2CO3溶液,充分后,过滤、蒸发、结晶
D
NH4HCO3固体(NaCl固体)
充分加热
 
A.AB.BC.CD.D
12.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A中混有少量B,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C.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13.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浓硫酸使纸、火柴梗的颜色变黑
B.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色
C.用盐酸清洗铁锈
D.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14.
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值为4.2
B.称得某固体的质量为20.12g
C.量取某液体的体积为5.3mL
D.用温度计量得温度为12.56°C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能灭火,将燃着的镁条伸入充满CO2的瓶中,镁条立即熄灭
B.农作物生长需要N、P、K等元素,为增加肥效,可把NH4H2PO4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C.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
16.
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点时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5.填空题(共1题)

17.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厨房中俗称纯碱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它属于酸、碱、盐、氧化物中的_____,其中的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_;使用加铁酱油有助于预防_____症;使用加碘食盐_____(填“能”或“不能”)区分蔗糖和淀粉;在“柴、米、油、盐、酱(酱油)、醋、茶”中,富含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的是_____;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俗称_____,标出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汽水中富含碳酸,写出碳酸分子的符号_____;葡萄糖(C6H12O6)是人体能直接吸收的糖类物质,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6.实验题(共1题)

18.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选填字母),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   
(2)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选填字母)。
(3)实验改进: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再经过    处理.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F所示(己略去夹持装置)。
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
A.收集到更多的O2B.加快反应速率C.没有影响
②与装置A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