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城县第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970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6

1.选择填充题(共5题)

1.
乙醇不完全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依据下表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
6.6
8.8
0
0
0
反应后质量
2
0
6.6
5.4
a
 
A.表中的a值为1.4
B.生成的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1:3
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4
D.______
2.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结合下图,有关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3.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用二氧化锰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
B.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蒸馏水
C.用酚酞溶液区分CO和CO2
D.用_________________区分CO2和N2
4.
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正确的是______
A.锌粉(铁粉)——加硫酸铜溶液B.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C.FeCl2溶液(CuCl2)——加过量的锌D.氧化铜(铜)——在_____中灼烧
5.
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物质
白磷
红磷
铁粉
砂糖
着火点/℃
40
240
315~320
350
 
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白磷、红磷、铁粉、砂糖都是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相同条件下,铁粉比砂糖更易点燃
D.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6.
融雪剂可以融化道路上的积雪。某种融雪剂由氯化钠和氯化钙组成,为测定该融雪剂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称量2.4 g融雪剂放入烧杯中,加足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将滤液蒸干得到2.46 g固体。求融雪剂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已知: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

3.科学探究题(共2题)

7.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家里找来矿泉水瓶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CO2能与水反应吗?
(实验)甲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打开瓶塞,迅速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瓶中并拧紧瓶塞,振荡,一会后发现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CO2能与水反应.
(反思)乙认为甲的实验不足以证明CO2能与水反应.乙的理由是:__.
(补充实验)取少量甲实验软塑料瓶中的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乙同学认为这可以说明CO2能与水反应(提示:石蕊是一种遇酸变红的紫色液体).
你认为乙同学验证CO2能与水反应的方法,是通过证明_________(填序号).
A 反应物被消耗   B 有新物质生成
(反思)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也不足以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再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思考、讨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CO2能与水反应.请你完成如下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向干燥的紫色小花上喷水
小花仍为紫色
______
(2)把干燥的紫色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小花仍为紫色
______
(3)把实验(1)后的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小花由紫色变红色
______
 
(结论)CO2能与水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8.
化学兴趣课上,同学们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供资料)①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② 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与盐酸反应均能生成CO2。③ 2Na2O2 + 2H2O === 4NaOH+ O2↑。
(1)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并收集一瓶氧气。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上图所示装置。
① 如何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______。
② 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若观察到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2)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猜想与假设)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种猜想。
猜想1:是氢氧化钠    猜想2:是碳酸氢钠 猜想3:是碳酸钠
通过对反应物中有关元素的组成分析,你认为猜想______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
(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______。
有大量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思与评价)若用人呼出的气体通过上图装置,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

4.推断题(共1题)

9.
如图是一些初中化学常用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 A 是红棕色固体,B、C、E、F 均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G 的溶液为浅绿色,H 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回答:
(1)A 所属物质的类别_____(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反应③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若甲溶液的溶质由两种元素组成,则其化学式为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单选题(共8题)

10.
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蜡烛燃烧C.苹果榨汁D.玻璃破碎
11.
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2Mg+CO2C+2MgOB.CO2+H2O===H2CO3
C.NaOH+HCl ===NaCl+H2OD.CaCO3CaO+CO2
12.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 电子数 B. 质子数
C. 中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13.
ClO2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1C.+2D.+4
14.
下列四种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电解一定量的水
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
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15.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是因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CO和CO2都有毒,都是大气污染物;
C.CO2能灭火是因为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6.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在加油站内不吸烟、不打电话B.冬天用煤火取暖时注意室内通风
C.用燃着的木条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17.
下列实验操作或数据中,正确的是(  )
A.称量10.05g固体B.检查气密性
C.加热液体D.量取9.5mL液体

6.选择题(共3题)

18.

如图所示,在A处或B处的虚框内添加一个滑轮,利用三个滑轮组成滑轮组,要求使用时最省力.添加滑轮并完成滑轮组绕法.

19.

如图所示,在A处或B处的虚框内添加一个滑轮,利用三个滑轮组成滑轮组,要求使用时最省力.添加滑轮并完成滑轮组绕法.

20.34-24÷4=(   )

7.填空题(共4题)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_______; (2)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3)硫酸铝溶液中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
22.
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沙里淘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填“单质”或“化合物”);
(2)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为钢芯镀镍(Ni)合金,五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
A 金属的硬度  B 金属的导电性  C 金属的耐腐蚀性  D 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3)比较Mn、Pd(钯)、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①将Mn片、Pd片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M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Pd片没有变化。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确切得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将Pd片加入到__________溶液中,观察现象。
23.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水是常见的溶剂,将下列生活中少量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_。
A 食盐B 面粉C 植物油D 蔗糖
(2)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3)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蒸馏③加明矾吸附沉降④消毒杀菌⑤活性炭层吸附。要把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将所选用的净化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______(填序号)。
(4)区别净化后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4.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煤、石油和______是常见的化石燃料。
(2)下列关于能源与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适量加入汽油中可作为汽车燃料,减少尾气的污染
B.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最常见的就是燃料的燃烧
C.将煤块粉碎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充分
D.使化石燃料充分燃烧,不但能节约资源,还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3)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气密性良好),从分液漏斗中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精确称量发现:两个实验反应后质量均与反应前数值不相等。

① 两个反应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 请分别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两个装置中气球胀大的原因是甲________乙______

8.实验题(共1题)

25.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为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填充题:(5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