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1)硫酸铜溶液呈_____色,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符号为_____,在农业上可用它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但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请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原因_____。
(2)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硫酸铜溶液中,生成了19.6g沉淀,求参与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_____。(提示:要有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和步骤)
(2)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硫酸铜溶液中,生成了19.6g沉淀,求参与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_____。(提示:要有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和步骤)
2.简答题- (共2题)
2.
如下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_____;
(2)t3℃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
(3)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分离提纯乙的方法是_____;
(4)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5)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所得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关系为_____。

(1)P点的含义_____;
(2)t3℃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
(3)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分离提纯乙的方法是_____;
(4)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5)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所得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关系为_____。
3.
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此肉松饼不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成分是_____,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表中除水外,还缺少人必需的营养物质是_____,其中蛋白质是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包装材料聚乙烯是_____(选填“塑料”或“橡胶”或“纤维”)。
(2)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_____(选填“金属”或“元素”或“原子”),若人体缺少它会患_____病。
(3)化学肥料碳酸氢铵俗称“碳铵”,它属于_____肥(选填“氮”或“磷”或“钾”),农业生产中不能与_____性物质混合施用。在受热时会分解产生三种气体而消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因此储存时应放在阴凉处。

(1)此肉松饼不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成分是_____,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表中除水外,还缺少人必需的营养物质是_____,其中蛋白质是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包装材料聚乙烯是_____(选填“塑料”或“橡胶”或“纤维”)。
(2)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_____(选填“金属”或“元素”或“原子”),若人体缺少它会患_____病。
(3)化学肥料碳酸氢铵俗称“碳铵”,它属于_____肥(选填“氮”或“磷”或“钾”),农业生产中不能与_____性物质混合施用。在受热时会分解产生三种气体而消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因此储存时应放在阴凉处。
3.科学探究题- (共2题)
4.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NH4Cl、Na2CO3、CaCl2、CuSO4、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Ⅰ中无明显现象;步骤Ⅱ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骤Ⅲ可观察到有气体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包固体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有_____;一定存在的物质有_____;
(2)写出步骤Ⅱ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步骤Ⅱ所得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已知:步骤Ⅰ中无明显现象;步骤Ⅱ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骤Ⅲ可观察到有气体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包固体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有_____;一定存在的物质有_____;
(2)写出步骤Ⅱ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步骤Ⅱ所得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5.
实验考试结束后,小明在帮老师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忘记盖上瓶塞了,他对溶液是否变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2:该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3:该溶液完全变质
方案讨论
为了验证猜想2和猜想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提出了如下方案:
甲:取少量样品溶液,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2成立,否则猜想3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行,原因是:_____
乙:取少量样品溶液,向其中滴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再滴入酚酞,根据不同的现象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还是认为此方案不行,原因是:_____
丙:取少量样品溶液,向其中滴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入酚酞,根据不同的想象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分析认为此方案可行。
实验操作
反思与交流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_____(用方程式表示);所以保存氢氧化钠必须_____;
(2)实验操作步骤一中用稀盐酸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需加入足量或过量稀盐酸的原因是:_____;
(3)实验操作步骤二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原理是_____(用方程式表示)。
猜想与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2:该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3:该溶液完全变质
方案讨论
为了验证猜想2和猜想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提出了如下方案:
甲:取少量样品溶液,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2成立,否则猜想3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行,原因是:_____
乙:取少量样品溶液,向其中滴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再滴入酚酞,根据不同的现象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还是认为此方案不行,原因是:_____
丙:取少量样品溶液,向其中滴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入酚酞,根据不同的想象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分析认为此方案可行。
实验操作
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步骤一: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有_____产生 | 猜想_____不成立 |
步骤二: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向上清液中滴加酚酞 | 有_____现象 | 猜想_____成立 |
反思与交流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_____(用方程式表示);所以保存氢氧化钠必须_____;
(2)实验操作步骤一中用稀盐酸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需加入足量或过量稀盐酸的原因是:_____;
(3)实验操作步骤二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原理是_____(用方程式表示)。
4.单选题- (共12题)
6.
下列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
C.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溶液的一定是碱溶液 |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9.
刚装修的房屋或新买的家具会释放出甲醛(CH2O),空气中甲醛含量过高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下列有关甲醛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醛属于有机物 |
B.甲醛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
C.甲醛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6:1:8 |
D.我们不能食用被甲醛浸泡过的海鲜 |
1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纤维、塑料、棉花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
B.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用明矾净水即得软水 |
C.福尔马林能杀菌消毒,干冰可作制冷剂,都可用于对食品保鲜 |
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
12.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 物质(杂质) | 操作方法 |
A | KNO3(NaCl) | 降温结晶 |
B | NaCl(Na2SO4) | 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 |
C | CaO(CaCO3) | 加足量的水再过滤 |
D | Fe(Cu) | 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烘干 |
A.A | B.B | C.C | D.D |
13.
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体生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Ag | B.滤出的固体一定是Ag和Cu的混合物 |
C.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和 Cu(NO3)2 | D.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
17.
向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填空题- (共1题)
6.实验题- (共1题)
19.
针对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分析上面流程图,回答:
(1)操作1名称_____,玻璃棒的作用_____;
(2)操作2名称_____,操作2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若在操作2中得到的滤液任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任填一种);
(3)在蒸发过程中主要仪器除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外,还有_____,在蒸发过程中玻璃棒作用是_____,当观察到_____现象时,停止加热;
(4)他们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在称量前,指针稍微向右偏转就进行称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分析上面流程图,回答:
(1)操作1名称_____,玻璃棒的作用_____;
(2)操作2名称_____,操作2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若在操作2中得到的滤液任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任填一种);
(3)在蒸发过程中主要仪器除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外,还有_____,在蒸发过程中玻璃棒作用是_____,当观察到_____现象时,停止加热;
(4)他们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在称量前,指针稍微向右偏转就进行称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