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某超市卖的纯碱(Na2CO3)产品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定该纯碱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他们取1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盐酸100g,烧杯中没有残留不溶物,称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07.6g。计算:(Na2CO3+2HCl=2NaCl+H2O+CO2↑)
(1)生成二氧化碳_____g。
(2)使用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1)生成二氧化碳_____g。
(2)使用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流程题- (共1题)
2.
电石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极易与水反应:CaC2+2H2O═Ca(OH)2+C2H2↑,将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变化:电石(CaC2)
灰浆+残渣。
(1)残渣的主要成分是Ca(OH) 2和_____(填化学式)。
(2)工业上利用电石制备某化工原料的流程如图所示(注:加入NH4Cl溶液的目的是溶解残渣中的难溶性盐):

①流程中溶液A可循环使用溶液A中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
②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_____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已洗涤干净。

(1)残渣的主要成分是Ca(OH) 2和_____(填化学式)。
(2)工业上利用电石制备某化工原料的流程如图所示(注:加入NH4Cl溶液的目的是溶解残渣中的难溶性盐):

①流程中溶液A可循环使用溶液A中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
②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_____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已洗涤干净。
3.推断题- (共1题)
3.
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①产生两种不同颜色的沉淀,溶质D含两种元素。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其他物质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小孔、小明两位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图实验:

[资料1]:CaCl2溶液呈中性,NaHCO溶液呈碱性;
资料2:Ca(HCO3)2可溶于水;
资料3: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时,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加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
(实验操作及现象)
小孔观察到:逐滴滴加盐酸后,悬浊液变澄清。
小明观察到:逐滴滴加盐酸时,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气泡。
实验结東,小孔先将试管中的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小明也将试管中的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为了处理实验后废液杯中的废液她们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最终废液中含有_____两种溶质。
猜想2:最终废液中含有HCl、NaCl、CaCl2三种溶质。
猜想3:最终废液中含有_____、NaCl、CaCl2三种溶质。
猜想4:最终废液中含有Ca(OH) 2、NaCl、CaCl2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小孔、小明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又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小明:取少量最终废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猜想1成立。
小孔:另取少量最终废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试液,溶液变红色。结论:猜想2成立。
(讨论与反思)
(1)老师指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观察到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呈_____色。
(表达与交流)两位同学最终确定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为防止直接排放腐蚀下水道或水质酸化,在无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你认为处理该废液至中性的方法是加_____(填字母代号)
A NaOH B CaO C AgNO3 D CaCO3

[资料1]:CaCl2溶液呈中性,NaHCO溶液呈碱性;
资料2:Ca(HCO3)2可溶于水;
资料3: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时,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加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
(实验操作及现象)
小孔观察到:逐滴滴加盐酸后,悬浊液变澄清。
小明观察到:逐滴滴加盐酸时,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气泡。
实验结東,小孔先将试管中的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小明也将试管中的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为了处理实验后废液杯中的废液她们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最终废液中含有_____两种溶质。
猜想2:最终废液中含有HCl、NaCl、CaCl2三种溶质。
猜想3:最终废液中含有_____、NaCl、CaCl2三种溶质。
猜想4:最终废液中含有Ca(OH) 2、NaCl、CaCl2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小孔、小明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又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小明:取少量最终废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猜想1成立。
小孔:另取少量最终废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试液,溶液变红色。结论:猜想2成立。
(讨论与反思)
(1)老师指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观察到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呈_____色。
(表达与交流)两位同学最终确定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为防止直接排放腐蚀下水道或水质酸化,在无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你认为处理该废液至中性的方法是加_____(填字母代号)
A NaOH B CaO C AgNO3 D CaCO3
5.单选题- (共14题)
6.
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的物质是( )
A.NaOH、NaNO3、KNO3 | B.Na2CO3、NaCl、KCl |
C.CuSO4、NaCl、BaCl2 | D.NaNO3、MgCl2、K2SO4 |
9.
2019年3月,联合国环境署提出,中国绿色能源部门不断发展,已成为应对气候问题的领导者,并宣布中国成为2019年“世界环境日”主办团。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做法错误的是( )
A.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 |
B.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汽车 |
C.提倡低碳生活,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
D.为防止水体污染,禁止施用农药和化肥 |
10.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D.铁丝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即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
11.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
B.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D.低碳环保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
13.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
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
14.
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 |
B.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产生白雾 |
C.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NaOH |
D.治理硫酸厂的污水时,可向该污水中投放适量的生石灰 |
15.
下列实验可行或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少量稀硫酸 | 加过量铜粉,过滤 |
B | 鉴别一氧化碳、氢气 | 分别点燃后,检验燃烧产物 |
C |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 加水溶解,过滤 |
D |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 加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
A.A | B.B | C.C | D.D |
16.
下列关于化学与日常生活关系的归纳中,存在错误的是( )
A.化学与健康:①食用鲜黄瓜——可补充维生素②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病 |
B.化学与生活:①减轻车内异味——开窗通风②防止食品受潮——浓硫酸作干燥剂 |
C.化学与安全:①重金属盐中毒——喝鲜牛奶解毒②煤气泄漏——关闭阀门,严禁烟火 |
D.化学与环境:①使用乙醇汽油——减少空气污染②少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
6.填空题- (共1题)
19.
今年5月底,我市地铁4号线即将运营。4号线列车表面首次采用金属漆工艺,车站防水技术采用喷涂速凝橡胶,有效解决了地铁车站渗漏这一项世界性难题。
(1)佥属漆中因掺有金属铝粒等,硬度增高,漆面变硬,耐磨度提高。生活中,金属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表面易产生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喷涂的速凝橡胶属于_____材料(填“金属”或“合成”)。
(1)佥属漆中因掺有金属铝粒等,硬度增高,漆面变硬,耐磨度提高。生活中,金属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表面易产生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喷涂的速凝橡胶属于_____材料(填“金属”或“合成”)。
7.实验题- (共2题)
20.
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方法,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如图装置中,装置_____(填字母代号)有一处明显的错误,需改正再完成后续实验。
(2)实验室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装置G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将_____(只注明操作方法)。
(3)装置B、C都可用作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突出优点是_____。

(1)如图装置中,装置_____(填字母代号)有一处明显的错误,需改正再完成后续实验。
(2)实验室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装置G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将_____(只注明操作方法)。
(3)装置B、C都可用作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突出优点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