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小明两位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图实验:

[资料1]:CaCl
2溶液呈中性,NaHCO溶液呈碱性;
资料2:Ca(HCO
3)
2可溶于水;
资料3:向Na
2CO
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时,先发生反应:Na
2CO
3+HCl=NaCl+NaHCO
3继续加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
3+HCl=NaCl+CO
2↑+H
2O
(实验操作及现象)
小孔观察到:逐滴滴加盐酸后,悬浊液变澄清。
小明观察到:逐滴滴加盐酸时,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气泡。
实验结東,小孔先将试管中的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小明也将试管中的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为了处理实验后废液杯中的废液她们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最终废液中含有_____两种溶质。
猜想2:最终废液中含有HCl、NaCl、CaCl
2三种溶质。
猜想3:最终废液中含有_____、NaCl、CaCl
2三种溶质。
猜想4:最终废液中含有Ca(OH)
2、NaCl、CaCl
2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小孔、小明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又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小明:取少量最终废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猜想1成立。
小孔:另取少量最终废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试液,溶液变红色。结论:猜想2成立。
(讨论与反思)
(1)老师指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观察到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呈_____色。
(表达与交流)两位同学最终确定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为防止直接排放腐蚀下水道或水质酸化,在无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你认为处理该废液至中性的方法是加_____(填字母代号)
A NaOH B CaO C AgNO
3 D CaC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