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 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 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 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 BaCl2溶液,不断加入 MgS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 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P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_____g;
(3)求原 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保留到 0.1%)。

(1)P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_____g;
(3)求原 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保留到 0.1%)。
2.流程题- (共1题)
2.
肼(N2H4)是氮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易溶于水。工业上利用尿素法生产肼,同时得到副产品碳酸钠晶体,其工艺流程如下:

(1)实验过程中,制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NH2)2 + NaClO + 2NaOH═N2H4 + Na2CO3 + H2O + 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室配制 30%烧碱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填序号);
A 漏斗 B 烧杯 C 烧瓶 D 量筒 E 玻璃棒
(3)在实验室中,从不饱和的碳酸钠母液的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可以采用的操作依次为_____(填序号)和过滤;过滤时,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导致得到的碳酸钠晶体质量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A 蒸馏 B 蒸发 C 灼烧 D 过滤 E 冷却结晶

(1)实验过程中,制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NH2)2 + NaClO + 2NaOH═N2H4 + Na2CO3 + H2O + 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室配制 30%烧碱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填序号);
A 漏斗 B 烧杯 C 烧瓶 D 量筒 E 玻璃棒
(3)在实验室中,从不饱和的碳酸钠母液的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可以采用的操作依次为_____(填序号)和过滤;过滤时,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导致得到的碳酸钠晶体质量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A 蒸馏 B 蒸发 C 灼烧 D 过滤 E 冷却结晶
3.推断题- (共1题)
3.
A、B、C、D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表示互相反应,“→”表示转化,请根据叙述回答问题(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省略):

(1)若 A 为红棕色固体,C 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D 为胃酸的主要成分,则 A 是______(填化学式), C 和 D 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
(2)若 A 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B 为人体代谢产生的气体,则 D 的物质类别是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B→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若 A 为红棕色固体,C 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D 为胃酸的主要成分,则 A 是______(填化学式), C 和 D 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
(2)若 A 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B 为人体代谢产生的气体,则 D 的物质类别是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B→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某研究小组对一只干燥管里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猜想Ⅱ:已经变质,可能情况未知;猜想Ⅲ:完全变质,且只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钠;
(实验探究)
(1)取样品,加入几滴清水,试管外壁不发烫;
(2)取样品,加入足量清水和几滴酚酞溶液,充分搅拌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红色滤液;
(分析过程)
根据实验(1)说明猜想_____(填“Ⅰ”、“Ⅱ”或“Ⅲ”)不成立。根据实验(2)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成立,乙同学不同意,他认为碱石灰样品中不一定含有碳酸钙,可能含有氢氧化钙,他的理由是_________(请写化学方程式)。
为进一步确定猜想,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甲、乙同学完成设计的实验方案后,证明了猜想Ⅱ成立。
(实验反思)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过滤后得到的红色滤液中的溶质只有 3 种可能的组合
B 表格中的方案①,若通入的 CO2适量,溶液可能由红色变成无色
C 实验证明了原碱石灰样品中一定不含 CaCO3
D 根据实验可知,碱石灰样品的变质情况有 2 种可能性

(提出猜想)猜想Ⅰ: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猜想Ⅱ:已经变质,可能情况未知;猜想Ⅲ:完全变质,且只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钠;
(实验探究)
(1)取样品,加入几滴清水,试管外壁不发烫;
(2)取样品,加入足量清水和几滴酚酞溶液,充分搅拌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红色滤液;
(分析过程)
根据实验(1)说明猜想_____(填“Ⅰ”、“Ⅱ”或“Ⅲ”)不成立。根据实验(2)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成立,乙同学不同意,他认为碱石灰样品中不一定含有碳酸钙,可能含有氢氧化钙,他的理由是_________(请写化学方程式)。
为进一步确定猜想,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分析 |
①取红色滤液,通入一定_____ 量的 CO2气体 | 若产生_______ | 滤液中含有 Ca(OH)2 |
②取红色滤液,加入过量的_____溶液 | 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呈红色 | 滤液中含有_______ |
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 滤液中只含 Na2CO3 |
(实验结论)甲、乙同学完成设计的实验方案后,证明了猜想Ⅱ成立。
(实验反思)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过滤后得到的红色滤液中的溶质只有 3 种可能的组合
B 表格中的方案①,若通入的 CO2适量,溶液可能由红色变成无色
C 实验证明了原碱石灰样品中一定不含 CaCO3
D 根据实验可知,碱石灰样品的变质情况有 2 种可能性
5.单选题- (共16题)
5.
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B → C+D,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酸,C为水,则B一定为碱 |
B.若A为锌粒,C为氢气,则B一定为稀硫酸 |
C.若A为一氧化碳,C为金属,则D一定为CO2 |
D.若A为CO2,C为 H2O,则B一定为NaOH |
6.
下列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Ba(OH)2+CuSO4=Cu(OH)2↓+ BaSO4↓ | B.2Fe+6HCl=2FeCl3+H2↑ |
C.CaCO3+BaCl2=BaCO3↓+CaCl2 | D.KNO3+NaCl=KCl+NaNO3 |
9.
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图甲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图乙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固体都不导电 |
B.液体都能导电 |
C.NaCl 固体中含有自由移动的![]() ![]() |
D.NaCl 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 ![]() |
10.
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FeCl2溶液(CuCl2)——过量铁粉、过滤 |
B.CH4(H2O)——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
C.CaCl2溶液(HCl)—— 过量 CaCO3、过滤 |
D.HCl(H2SO4)—— 过量 BaCl2溶液、过滤 |
11.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HNO3、CaO、MgCl2、S | B.NaHCO3、KOH、NaCl、Zn |
C.HCl、KOH、NH4Cl、CO | D.H2SO4、NaOH、KCl、O2 |
12.
小强发现外公家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发黄,茎杆较细,还出现倒伏现象,他建议外公施一种复合肥料,这种复合肥料是( )
A.CO(NH2)2 | B.KCl | C.Ca3(PO4)2 | D.KNO3 |
15.
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硫酸、石灰水和蒸馏水,提供的试剂有:①酚酞试液②碳酸钠溶液③紫色石蕊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则该试剂是( )
A.只有① | B.只有② | C.①或② | D.②或③ |
16.
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少 |
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 |
17.
某同学就测定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取m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试验,合理的是()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 VmL气体 |
B.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1g固体 |
C.与足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操,得到m2g固体 |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 m3g |
6.填空题- (共3题)
21.
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

(1)从 A 到 B 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 pH 值逐渐_____(填 “变大”或“变小”);
(2)B 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此时溶液的pH=_____;
(3)验证 C 点处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选择的试剂有_________(填序号)。
A 酚酞 B CuO 粉末 C AgNO3溶液 D 大理石 E MgSO4溶液

(1)从 A 到 B 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 pH 值逐渐_____(填 “变大”或“变小”);
(2)B 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此时溶液的pH=_____;
(3)验证 C 点处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选择的试剂有_________(填序号)。
A 酚酞 B CuO 粉末 C AgNO3溶液 D 大理石 E MgSO4溶液
22.
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如下:

(1)方便面中含有的营养素有_____ 种,为了保证各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在吃方便面的同时,还应该吃一些_____ (填物质名称);
(2)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往往是加碘食盐,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的疾病是_____(填选项);
A 夜盲症 B 甲状腺肿大
C 佝偻病 D发育迟缓
(3)淀粉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葡萄糖,其转化过程需要_____(填名称)催化;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食用食盐不超过 6 克,摄入 100g 的方便面,相当于食用 NaCl 的质量为_____g(保留到 0.1g)。

(1)方便面中含有的营养素有_____ 种,为了保证各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在吃方便面的同时,还应该吃一些_____ (填物质名称);
(2)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往往是加碘食盐,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的疾病是_____(填选项);
A 夜盲症 B 甲状腺肿大
C 佝偻病 D发育迟缓
(3)淀粉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葡萄糖,其转化过程需要_____(填名称)催化;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食用食盐不超过 6 克,摄入 100g 的方便面,相当于食用 NaCl 的质量为_____g(保留到 0.1g)。
23.
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上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填序号);
(2)橡胶轮胎报废后,可回收熔化制成橡胶跑道,体现的是_____(填序号);
A 热固性 B 热塑性 C 可燃性 D 稳定性
(3)车内坐垫的材质是棉花还是合成纤维,可以采用的鉴别方法是_____;
(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问题。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1)上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填序号);
(2)橡胶轮胎报废后,可回收熔化制成橡胶跑道,体现的是_____(填序号);
A 热固性 B 热塑性 C 可燃性 D 稳定性
(3)车内坐垫的材质是棉花还是合成纤维,可以采用的鉴别方法是_____;
(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问题。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24.
为了证明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重庆一中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询资料)
①无水乙酸(CH3COOH)是一种液态的有机酸,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粉末,遇水变成蓝色;取甲、乙、丙三只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不同试剂,如图所示:

(1)该实验过程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相当于_____(填序号);
A 催化剂 B 指示剂 C 反应物 D 生成物
(2)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实验装置还需要改进,应该在试管上方加橡皮塞,其理由是___,若不加橡皮塞,则需要增加“丁”试管,其探究实验的方法是_____;
(3)改进后,若试管_____(填试管序号)中固体变蓝,表明无水乙酸和 NaOH 固体反应产生水,方程式为 CH3COOH + NaOH = CH3COONa + H2O。无水乙酸也能与水垢(主要为 CaCO3)反应,请写出方程式______ 。
(查询资料)
①无水乙酸(CH3COOH)是一种液态的有机酸,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粉末,遇水变成蓝色;取甲、乙、丙三只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不同试剂,如图所示:

(1)该实验过程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相当于_____(填序号);
A 催化剂 B 指示剂 C 反应物 D 生成物
(2)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实验装置还需要改进,应该在试管上方加橡皮塞,其理由是___,若不加橡皮塞,则需要增加“丁”试管,其探究实验的方法是_____;
(3)改进后,若试管_____(填试管序号)中固体变蓝,表明无水乙酸和 NaOH 固体反应产生水,方程式为 CH3COOH + NaOH = CH3COONa + H2O。无水乙酸也能与水垢(主要为 CaCO3)反应,请写出方程式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