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下:

(1)提取镁的过程中,试剂A选用__________,试剂B选用________,由MgCl2制取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分离出Mg(OH)2后的NaCl溶液中还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获得纯净的NaCl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__________,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1)提取镁的过程中,试剂A选用__________,试剂B选用________,由MgCl2制取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分离出Mg(OH)2后的NaCl溶液中还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获得纯净的NaCl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__________,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了工业“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后,知道如下反应: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提出问题)能否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中制取NaHCO3的过程呢?
(实验验证)如图是该学习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时所用到的部分主要装置。已知浓氨水遇生石灰会产生大量的NH3。

(1)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是连接在装置A与装置C之间的气体净化装置,进气口是________(填a或b),D的作用是除去HCl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实验时先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较多的NH3(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足量的CO2,其原因是_______。(填写序号)
① 使CO2更易被吸收 ② NH3比CO2更易制取 ③ CO2的密度比NH3大
(4)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将生成的NaHCO3晶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得出结论)利用“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可以制取NaHCO3
(提出问题)能否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中制取NaHCO3的过程呢?
(实验验证)如图是该学习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时所用到的部分主要装置。已知浓氨水遇生石灰会产生大量的NH3。

(1)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是连接在装置A与装置C之间的气体净化装置,进气口是________(填a或b),D的作用是除去HCl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实验时先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较多的NH3(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足量的CO2,其原因是_______。(填写序号)
① 使CO2更易被吸收 ② NH3比CO2更易制取 ③ CO2的密度比NH3大
(4)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将生成的NaHCO3晶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得出结论)利用“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可以制取NaHCO3
3.计算题- (共1题)
3.
在我国青海湖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人们从盐湖中捞得的碱会含有少量的NaCl。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的Na2CO3固体25.0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8.8gCO2气体。
试计算:(1)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
(2)反应中消耗盐酸的总质量______。
试计算:(1)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
(2)反应中消耗盐酸的总质量______。
4.单选题- (共13题)
5.
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有化学反应发生,但既无沉淀生成,又无气体放出,且溶液为无色的一组是 ( )
A.CaCl2 KOH Na2CO3 | B.K2CO3 BaCl2 HCl |
C.K2SO4 H2SO4 NaOH | D.CuSO4 HNO3 NaCl |
12.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 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 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 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A. 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 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 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 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13.
三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BaCl2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液中,能将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开来的是( )
A.NaCl溶液 | B.稀硫酸 | C.K2CO3溶液 | D.AgNO3溶液 |
14.
甲、乙、丙、丁四瓶溶液分别是K2CO3、Ba(NO3)2、H2SO4、K2SO4中的一种,其中甲分别能与乙、丙、丁发生反应,甲是( )
A.K2SO4 | B.H2SO4 | C.Ba(NO3)2 | D.K2CO3 |
16.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探究“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提交的实验方案,其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
A.观察Na2SO4、K2SO4溶液的颜色 |
B.观察CuCl2、Cu(NO3)2溶液的颜色 |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静置后观察溶液的颜色 |
D.加水稀释后观祭溶液的颜色 |
5.选择题- (共3题)
6.填空题- (共6题)
20.
工业上可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烧碱,请你写出制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1)写出沉淀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加入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_______。
(3)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固体物质B的成分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同学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写出沉淀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加入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_______。
(3)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固体物质B的成分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同学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