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2.流程题- (共1题)
2.
根据有关报道,美国宇航局科学探测发现月球储存有一定数量的冰尘混合物、甲醛和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资源.人类有望利用月球上的水资源,并通过电解获取氢气为火箭提供燃料,获取的氧气可逐渐形成可供呼吸的大气层,用来满足植物和人类所需.根据科学家设想的有关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1)得到净化水的过程中,加絮凝剂的目的是_____.
(2)该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
(3)推测流程图中的“金属单质”是_____.
(4)根据流程图的信息,写出一氧化碳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FeTiO3的名称读作“钛酸亚铁”,则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求其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相对原子质量:O﹣16 Fe﹣56)

(1)得到净化水的过程中,加絮凝剂的目的是_____.
(2)该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
(3)推测流程图中的“金属单质”是_____.
(4)根据流程图的信息,写出一氧化碳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FeTiO3的名称读作“钛酸亚铁”,则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求其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相对原子质量:O﹣16 Fe﹣56)
3.推断题- (共1题)
3.
有A~F六种物质,已知A、B、C三种固体含有同种金属元素,A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B是一种氧化物能与E反应放出大量的热,D、E、F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E通常状况下为液体,D、F通常状况下为气体,且F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产物已略去)。温馨提示:图中“→”表示箭尾的物质可转化成箭头的物质;“﹣”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写出A、E物质的名称:A_____,E_____。
(2)写出C→A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写出A、E物质的名称:A_____,E_____。
(2)写出C→A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某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提出问题)学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后,知道碳在质量不同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那过量的炭粉与氧化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有哪些可能呢?
(提出假设)假设1:只有二氧化碳;
假设2:_____;
假设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NH4Cl)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同时生成氯化钠和一种常见的液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未装药品),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先夹紧弹簧夹,在右侧导管处连接一注射器,将注射器活塞往里推一段距离,松手后观察到_____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称取3.20g氧化铁和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③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目的是_____。
④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现象说明_____。
⑤待反应结束,应先_____,再_____(填“熄灭酒精喷灯”或“打开弹簧夹、继续通氮气”),冷却至室温后停止通入氮气,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已知氧化铁被完全还原成铁单质)。
(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生成的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判断,得出假设_____成立。
(实验反思)有同学认为也可以将图1中虚线内B装置换成图2装置,图2装置中你认为最为合理的是_____。
(提出问题)学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后,知道碳在质量不同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那过量的炭粉与氧化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有哪些可能呢?
(提出假设)假设1:只有二氧化碳;
假设2:_____;
假设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NH4Cl)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同时生成氯化钠和一种常见的液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未装药品),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先夹紧弹簧夹,在右侧导管处连接一注射器,将注射器活塞往里推一段距离,松手后观察到_____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称取3.20g氧化铁和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③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目的是_____。
④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现象说明_____。
⑤待反应结束,应先_____,再_____(填“熄灭酒精喷灯”或“打开弹簧夹、继续通氮气”),冷却至室温后停止通入氮气,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已知氧化铁被完全还原成铁单质)。
(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生成的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判断,得出假设_____成立。
(实验反思)有同学认为也可以将图1中虚线内B装置换成图2装置,图2装置中你认为最为合理的是_____。

5.简答题- (共1题)
5.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2016年11月份起我国多地被雾霾笼罩,成都市达到重度污染,其中主要污染物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雾霾天气导致呼吸系统病人增多,因为雾霾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2)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其主要反应有:
①2C+O2
2CO ②C+H2O
CO+H2 ③CO+H2O
H2+CO2
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②和反应③中,C和CO均表现出具有_____性;此外,反应②和反应③还有的相同点是_____(填序号).
A 都属于置换反应
B 水都发生了还原反应
C 生成物都是可燃性气体
D 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
(3)燃料在使用的过程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如图:

①除了燃料燃烧释放大量CO2外,常见释放CO2的途径还有_____,空气中的CO2含量增多导致的后果是_____;
②利用海水进行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CO2过多的问题,写出海水吸收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6X
C2H4+4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④生物燃料(如酒精)可来源于植物体,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结合如图信息,从碳循环角度说出生物燃料的优点有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2016年11月份起我国多地被雾霾笼罩,成都市达到重度污染,其中主要污染物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雾霾天气导致呼吸系统病人增多,因为雾霾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2)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其主要反应有:
①2C+O2



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②和反应③中,C和CO均表现出具有_____性;此外,反应②和反应③还有的相同点是_____(填序号).
A 都属于置换反应
B 水都发生了还原反应
C 生成物都是可燃性气体
D 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
(3)燃料在使用的过程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如图:

①除了燃料燃烧释放大量CO2外,常见释放CO2的途径还有_____,空气中的CO2含量增多导致的后果是_____;
②利用海水进行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CO2过多的问题,写出海水吸收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6X

④生物燃料(如酒精)可来源于植物体,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结合如图信息,从碳循环角度说出生物燃料的优点有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综合题- (共1题)
6.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内容。
(1)吃火锅用的锅体是由铜合金制造的,主要是因为铜合金具有很好的_____(填字母)。
A 导电性 B 导热性 C 延展性
(2)金属锈蚀造成浪费,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写出一种防锈措施_____。
(3)目前世界上己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意义有_____(填字母)。
A 节约金属资源 B 合理开采矿物 C 减少废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4)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粉末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t1时,生成氢气的质量:X>Y B 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C 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 D 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1)吃火锅用的锅体是由铜合金制造的,主要是因为铜合金具有很好的_____(填字母)。
A 导电性 B 导热性 C 延展性
(2)金属锈蚀造成浪费,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写出一种防锈措施_____。
(3)目前世界上己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意义有_____(填字母)。
A 节约金属资源 B 合理开采矿物 C 减少废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4)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粉末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t1时,生成氢气的质量:X>Y B 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C 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 D 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7.单选题- (共14题)
7.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用“
”与“
”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
C.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 |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 |
8.
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某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iO2中硅元素化合价为+4 |
B.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 |
C.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 |
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 |
9.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③该反应中的甲、丙物质的质量比为7:10
④该反应中的乙、丙物质的质量比为3:17
⑤甲、乙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物质的质量.

①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③该反应中的甲、丙物质的质量比为7:10
④该反应中的乙、丙物质的质量比为3:17
⑤甲、乙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物质的质量.

A.①⑤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0.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合理的是:( )
序号 | 化学反应事实 |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① |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 反应物的浓度 |
② |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 反应的温度 |
③ |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催化剂 |
④ |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铁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反应物的种类 |
⑤ | 碳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 | 反应物的量 |
A.2个 | B.3个 | C.4个 | D.5个 |
11.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则下列回答不正确的是( )
11Na 纳 | 12Mg 镁 | 13Al 铝 | 14Si 硅 | 15P 磷 | 16S 硫 | 17Cl 氯 | 18Ar 氩 |
A.12号元素的离子符号Mg+2 |
B.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
C.硅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
D.13号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12.
在化学符号①NO2②2CO③Ca2+④H2O2⑤2OH﹣⑥
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 |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⑤ |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⑥ |
D.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④ |
13.
以下是小吴同学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物质在微观上都是由粒子构成的,如:![]() | B、气体的性质决定了收集方法,如:![]() |
C、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如:![]() | D、物质因组成结构差异,在性质上表现不同,如:![]() |
A.A | B.B | C.C | D.D |
16.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B.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8 |
C.氢气还原铜丝表面的氧化铜,铜丝表面由黑色变红色 |
D.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会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变成无色 |
17.
用于区别下列气体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O2和CO2分别通过灼热氧化铜 |
B.CO和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
C.H2和CO2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
D.CO和O2分别通过灼热氧化铜 |
18.
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些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下图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8.填空题- (共1题)
21.
用数字或化学用语符号填空:
(1)2个氮分子_____;
(2)3个硝酸根离子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4)算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
(5)画出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
(6)硫酸铵的化学式_____。
(1)2个氮分子_____;
(2)3个硝酸根离子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4)算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
(5)画出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
(6)硫酸铵的化学式_____。
9.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