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右玉县二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25790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9

1.推断题(共1题)

1.
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一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以及D元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B____、C____、D____。
(2)画出B原子和C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原子____;C离子____。

2.单选题(共14题)

2.
如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3.
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汽油挥发,酒精燃烧,蜡烛变形
B.植物腐烂,钢铁生锈,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C.铁铸成钢,蜡烛加热熔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水分蒸发,金属导电,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
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8
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5.
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
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
6.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矿泉水,河水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7.
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H2CO3中均含有氢分子
B.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8.
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A. 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 B. 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C. 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 D. 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
9.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B.冰C.氯化钠D.金刚石
10.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1 个氖原子 Na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3
C.4个氢分子 4HD.3个硝酸根离子 3NO3
11.
在各一个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含一样多的是
A.氧分子B.氧原子C.氧离子D.氧元素
12.
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有无集满的方法是(   )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D.将鼻子伸到瓶口闻一下气味
1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1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15.
常温下,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不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挥发性,该气体泄漏时对人体有严重危害.收集该气体的最适宜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用气球泡收集

3.选择题(共1题)

16.复数等于(  )

4.填空题(共6题)

17.
学习化学使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1)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物质,例如铜、氧气、熟石灰、金刚石、乙醇等,他们都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请选择上述物质填空(每空只填一种物质):分子构成的物质_____________;原子构成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小英幻想自己变成一个进入原子内部的微粒,写了如下短文。
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
进入镁原子,我发现①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②原子核相比较原子的体积竟然那么小。③核外的12个电子按固定轨道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④我试着去搬动它们,发现电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差不多……我走出幻境,画出了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小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些是错误的,指出文中有错误的一句_____________填句子前的序号)。文中提到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同学们已经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下列变化中微粒种类发生了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食物腐烂   b.冰雪融化   c.酒精挥发   d.红磷燃烧
18.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牌中的金是___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风过泸州带酒香”,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诗句中的现象_________;
(3)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有机物的组成肯定有_________元素。
19.
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  (2)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
(3)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____。  (4)氯元素:____。
(5)5个铝原子:____。  (6)3个亚铁离子:____。
20.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周期
1 H
 
2 He
 
 
 
 
 
第二周期
3 Li
4 Be
5 B

7 N
8 O
9 F
10 Ne
第三周期
11 Na
12 Mg
13 Al
14 Si
15 P
16 S

18 Ar
 
(1)上表中①所示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
(2)X3与O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____,它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周期,它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
21.
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量约是_________由本实验还可以推知氮气的哪一性质?试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
(3)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若将红磷换成铁丝,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2.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是____________。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图中的装置________(填字母)。
(4)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断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