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只猫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此句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 |
B.“久仰”“垂询”“家母”“惠存”(这四个词语不全是敬辞。) |
C.“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这句话中共有三个代词。) |
D.比赛前,老师鼓励我放下身上包袱,关注过程,不去想结果。(此句中的“包袱”用的是本义。)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位江苏籍院士——刘永坦、钱七虎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江苏人,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
B.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
C.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种树,靠一己之力,将不毛之地变成富饶的田园。 |
D.近年来发生多起背包客被困野山的事件,这说明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游玩风险很大。 |
3.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猫》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
B.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
C.“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
D.一群大约一、二十只,不知叫什么名的鸟,转了几圈,就匆匆飞走了。 |
2.字词书写- (共1题)
4.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按序写出相应的汉字。
春天到了,水上森林将zhù蓄了整个冬天的生机化为péng勃的绿色,天地被渲染得chéng澈空灵,美不shèng收。林间小道,游人如织,人声鼎沸。
春天到了,水上森林将zhù蓄了整个冬天的生机化为péng勃的绿色,天地被渲染得chéng澈空灵,美不shèng收。林间小道,游人如织,人声鼎沸。

3.诗歌鉴赏- (共1题)
5.
阅读诗歌《幽居初夏》,回答问题。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①,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④茶。
(注)①下鹭:缓缓向下飞的白鹭。②箨(tuò)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④瓯(ōu):杯子。
(1)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的一位爱国诗人,请根据首联上句中的有关信息,从下列选项中选出这首诗的作者。( )
(2)颔联分别从视觉和 觉角度描写湖水边上的“ ”、绿草丛中的“ ”,衬托居所环境 的特点。
(3)这首诗中“叹息老来交旧尽”与作者的另一作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尚思为国戍轮台”,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①,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④茶。
(注)①下鹭:缓缓向下飞的白鹭。②箨(tuò)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④瓯(ōu):杯子。
(1)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的一位爱国诗人,请根据首联上句中的有关信息,从下列选项中选出这首诗的作者。( )
A.辛弃疾 | B.陆游 | C.王湾 | D.李清照 |
(3)这首诗中“叹息老来交旧尽”与作者的另一作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尚思为国戍轮台”,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注释)①飙下:迅疾跳下。②踞:趴。③盬(gǔ):吸饮。
【小题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蜘蛛引丝疾上( )
②蛇意稍倦 ( )
③蜘蛛乃盬其脑( )
④果腹而去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复昂首欲吞之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一 大 蛇 过 其 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久之,蛇将行矣。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小题4】从蜘蛛战胜大蛇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不少于两点)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注释)①飙下:迅疾跳下。②踞:趴。③盬(gǔ):吸饮。
【小题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蜘蛛引丝疾上( )
②蛇意稍倦 ( )
③蜘蛛乃盬其脑( )
④果腹而去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复昂首欲吞之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B.夫君子之行 |
C.宋之丁氏 | D.又数刀毙之 |
一 大 蛇 过 其 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久之,蛇将行矣。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小题4】从蜘蛛战胜大蛇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不少于两点)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是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造成的,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②首先,要 (1) 。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A因此每顿饭以大约吃八成饱左右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
③其次,要 (2) 。B每天要延长运动量,还要增加运动时间。因为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小题1】第①段的一组数据说明了什么现象?
【小题2】请在第②、③段横线处各填写一句话,分别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3】第②段和第③段画线句都是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①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是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造成的,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②首先,要 (1) 。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A因此每顿饭以大约吃八成饱左右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
③其次,要 (2) 。B每天要延长运动量,还要增加运动时间。因为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小题1】第①段的一组数据说明了什么现象?
【小题2】请在第②、③段横线处各填写一句话,分别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3】第②段和第③段画线句都是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8.
阅读方益松的《母爱的颜色》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
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属于那种事业有成、家境富裕的成功人士。然而,不幸的是,两岁时,一场大病,男孩从此痴呆。再后来,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他们母子俩身上,父亲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无情地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③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地爬上了她的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街道清扫马路,就把儿子丢给热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男孩。爷爷奶奶们也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有事没事地,大家总要和他拉上几句家常:“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
④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男孩的随口乱答。可是,男孩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这句话从此就烙入我的记忆。
⑤直到有一日,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一进门,我才惊奇地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颜色。红色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色则代表安全。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温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涂成了红色。
⑥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正因为如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色的保温瓶。“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我们继续问。“我在想,即使将来真的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的活着。”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泪噙满了眼眶。
⑦好好活着,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对儿子最起码的要求。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原来,在小男孩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尽可能地赋予小男孩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和逃避伤害。
⑧母爱,本无所谓颜色。所谓颜色,就是天下每一个母亲盼望儿女健康成长的拳拳爱心,以及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孩子撑起的那一片广阔的蓝天。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说清楚“谁”“做了什么事”“目的是什么”“表现了什么”。)
【小题2】联系上下文,思考回答:文章第②段属于哪一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小题4】文章以“母爱的颜色”为题,有哪些好处?(不少于三点)
【小题5】文章第⑥段画线句与链接材料中两位妈妈都希望孩子活的“好好”的,但两位母亲的希望中又有各自的想法和期盼,请分别说明。
(链接材料)“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①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
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属于那种事业有成、家境富裕的成功人士。然而,不幸的是,两岁时,一场大病,男孩从此痴呆。再后来,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他们母子俩身上,父亲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无情地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③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地爬上了她的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街道清扫马路,就把儿子丢给热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男孩。爷爷奶奶们也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有事没事地,大家总要和他拉上几句家常:“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
④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男孩的随口乱答。可是,男孩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这句话从此就烙入我的记忆。
⑤直到有一日,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一进门,我才惊奇地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颜色。红色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色则代表安全。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温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涂成了红色。
⑥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正因为如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色的保温瓶。“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我们继续问。“我在想,即使将来真的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的活着。”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泪噙满了眼眶。
⑦好好活着,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对儿子最起码的要求。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原来,在小男孩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尽可能地赋予小男孩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和逃避伤害。
⑧母爱,本无所谓颜色。所谓颜色,就是天下每一个母亲盼望儿女健康成长的拳拳爱心,以及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孩子撑起的那一片广阔的蓝天。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说清楚“谁”“做了什么事”“目的是什么”“表现了什么”。)
【小题2】联系上下文,思考回答:文章第②段属于哪一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小题4】文章以“母爱的颜色”为题,有哪些好处?(不少于三点)
【小题5】文章第⑥段画线句与链接材料中两位妈妈都希望孩子活的“好好”的,但两位母亲的希望中又有各自的想法和期盼,请分别说明。
(链接材料)“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9.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举行“阅读点亮人生”系列活动,你也积极参与其中。
(1)(调查分析)有同学从网上搜索到一组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数据,请阅读下面的数据,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关于纸质媒介阅读时长,你的结论是:
②关于数字化媒介阅读时长,你的结论是:
③将纸质媒介阅读情况与数字化媒介阅读情况对比,你的结论是:
(2)(广告宣传)你的同学李明为本次读书活动拟写了一条宣传语:“读经典,如春风拂面;品味诗歌文章,好似甘甜的泉水滋润我们的心灵。”你看了这条标语,觉得句式不够对称、美观,请对后半句作一些改动,使前后句字数相同、句式一致。
读经典,如春风拂面; ,
(3)(重温经典)课本里的文学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请你从以下作品中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
作品:《皇帝的新装》《秋天的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示例一:一家四口,春日田野散步。(《散步》)(此答案侧重于概括内容)
示例二:互敬互让,歌颂传统美德。(《散步》)(此答案侧重于概括主题)
拟写: , 。(《 》)
学校举行“阅读点亮人生”系列活动,你也积极参与其中。
(1)(调查分析)有同学从网上搜索到一组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数据,请阅读下面的数据,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8年我国国民各类媒介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 | ||||
纸质媒介 | 数字化媒介 | |||
图书 | 报纸 | 期刊 | 互联网 | 手机 |
20.4 | 12.0 | 6.9 | 60.7 | 80.4 |
①关于纸质媒介阅读时长,你的结论是:
②关于数字化媒介阅读时长,你的结论是:
③将纸质媒介阅读情况与数字化媒介阅读情况对比,你的结论是:
(2)(广告宣传)你的同学李明为本次读书活动拟写了一条宣传语:“读经典,如春风拂面;品味诗歌文章,好似甘甜的泉水滋润我们的心灵。”你看了这条标语,觉得句式不够对称、美观,请对后半句作一些改动,使前后句字数相同、句式一致。
读经典,如春风拂面; ,
(3)(重温经典)课本里的文学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请你从以下作品中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
作品:《皇帝的新装》《秋天的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示例一:一家四口,春日田野散步。(《散步》)(此答案侧重于概括内容)
示例二:互敬互让,歌颂传统美德。(《散步》)(此答案侧重于概括主题)
拟写: , 。(《 》)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