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工业上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并制取石膏,简易流程如图所示,主要的反应为2CaCO3+2SO2+O2+4H2O=2CaSO4•2H2O(石膏)+2CO2。

(1)将石灰石加水制成石灰石浆的目的是_____。
(2)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主要是为了_____。
(3)现将50t含杂质20%的石灰石制成石灰石浆,运用上述反应原理吸收SO2气体(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
①列式计算最多可以吸收SO2气体的质量_____。
②最多生成石膏的质量为_____。

(1)将石灰石加水制成石灰石浆的目的是_____。
(2)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主要是为了_____。
(3)现将50t含杂质20%的石灰石制成石灰石浆,运用上述反应原理吸收SO2气体(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
①列式计算最多可以吸收SO2气体的质量_____。
②最多生成石膏的质量为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硫磺在纯氧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为________。
(2)硫化氢气体在空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等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空气中尘埃等的作用下,二氧化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尘埃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5)少量SO2通入某碱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了(NH4)2SO3:______________。
(6)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上述5个反应中有____个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硫磺在纯氧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为________。
(2)硫化氢气体在空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等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空气中尘埃等的作用下,二氧化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尘埃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5)少量SO2通入某碱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了(NH4)2SO3:______________。
(6)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上述5个反应中有____个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推断题- (共1题)
3.
小慧同学在学习中构建了“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

(1)X和Y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
(2)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B的名称为_________。
(3)关系图中放错位置的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X和Y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
(2)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B的名称为_________。
(3)关系图中放错位置的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流程题- (共1题)
4.
化学兴趣A组的同学们利用废硫酸液制备K2SO4,设计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Ⅱ生成了一种可用作氮肥的物质M,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O2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反应Ⅲ中相关物质在25℃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反应Ⅲ在常温下(25℃)能实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用水而用饱和K2SO4溶液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为了检验此晶体是否洗涤干净,常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振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观察现象即可判断该晶体是否洗涤干净。
A AgNO3溶液 B BaCl2溶液 C Ba(NO3)2溶液
D Ba(OH)2溶液 E NaOH溶液 F KOH溶液

(1)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Ⅱ生成了一种可用作氮肥的物质M,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O2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反应Ⅲ中相关物质在25℃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 ![]() | ![]() | ![]() | ![]() |
溶解度/g | 34.0 | 11.1 | 37.2 | 19.5 |
反应Ⅲ在常温下(25℃)能实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用水而用饱和K2SO4溶液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为了检验此晶体是否洗涤干净,常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振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观察现象即可判断该晶体是否洗涤干净。
A AgNO3溶液 B BaCl2溶液 C Ba(NO3)2溶液
D Ba(OH)2溶液 E NaOH溶液 F KOH溶液
5.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某食品包装袋中“双吸剂”标签如表所示:
品名:双吸剂
成分:铁粉、生石灰
化学兴趣B组的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样品很感兴趣,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常温下,铁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
(定性研究)
(1)小明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试管中的固体质量逐渐减少,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得到了浅绿色的溶液。小明初步判断: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填化学式),一定不含Fe2O3
(实验质疑)
(2)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上述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定量实验。
(定量研究)
(3)取3.0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收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①操作二和操作三的名称为_____。
②固体I的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③写出生成固体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得出结论)
(4)根据定性、定量研究中的现象和数据分析判断,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为_____(填化学式)。
(实验反思)
(5)结合上述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不定项选择)。
A 对物质成分的研究有时需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B 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有4个反应发生
C (定量研究)烧杯C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
D (定量研究)3.0g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小于0.10g
品名:双吸剂
成分:铁粉、生石灰
化学兴趣B组的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样品很感兴趣,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常温下,铁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
(定性研究)
(1)小明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试管中的固体质量逐渐减少,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得到了浅绿色的溶液。小明初步判断: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填化学式),一定不含Fe2O3
(实验质疑)
(2)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上述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定量实验。
(定量研究)
(3)取3.0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收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①操作二和操作三的名称为_____。
②固体I的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③写出生成固体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得出结论)
(4)根据定性、定量研究中的现象和数据分析判断,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为_____(填化学式)。
(实验反思)
(5)结合上述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不定项选择)。
A 对物质成分的研究有时需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B 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有4个反应发生
C (定量研究)烧杯C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
D (定量研究)3.0g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小于0.10g
6.单选题- (共23题)
6.
以甲为原料合成化工产品丁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①属于分解反应 |
B.转化②属于化合反应 |
C.转化①中乙和丙的质量比为7:1 |
D.转化②中乙和丙的分子数之比为1:2 |
7.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Zn2+、Cl﹣、NO3﹣ | B.H+、K+、OH﹣、NO3﹣ |
C.Ca2+、Cu2+、Cl﹣、CO32﹣ | D.Na+、NH4+、OH﹣、SO42﹣ |
8.
取10. 0 g碳酸钙固体高温灼烧,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约为4. 5 g | B.生成的氧化钙质量约为2. 8 g |
C.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2. 2 g | D.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 g |
11.
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驱虫辟邪的习俗,艾草中丰富的黄酮素(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黄酮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酮素是由27个原子构成的 |
B.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g |
C.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1 |
D.黄酮素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13.
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
B.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
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
D.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工业制烧碱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
15.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氢气密度小,可用作清洁能源 |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
D.乙醇易挥发、易溶于水,可掺入汽油中作燃料 |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酸钠溶液能够导电是由于其水溶液中含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 |
B.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全部是H+ |
C.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 |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1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点燃棉纱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
B.将浓硝酸滴入鸡蛋清溶液,微热,生成黄色沉淀 |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
D.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 |
21.
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下表对应的温度下,向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 g KCl固体,充分溶解。

下列关于①~④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烧杯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温度(℃) | 20 | 30 | 50 | 60 |
下列关于①~④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①<② |
B.溶液质量:②<③ |
C.溶质质量分数:③<④ |
D.④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 5 |
2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操作方法 |
A | CO气体(CO2) | 通过装有足量碱石灰(NaOH和CaO)的干燥管 |
B | MnO2固体(KCl)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 |
C | KCl固体(K2CO3)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蒸发结晶 |
D | KCl溶液(CaCl2) | 通入过量的CO2气体,过滤 |
A.A | B.B | C.C | D.D |
23.
用铁、氧化铜、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五种物质构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关系网络(图中的“——”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常温下能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 |
B.乙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C.丙和丁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D.戊一定是氧化铜 |
24.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化学实验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安全。如果不慎有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必须迅速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
A.3%~5%的碳酸氢钠溶液 | B.2%~5%的硼酸溶液 |
C.5%~10%的氢氧化钠溶液 | D.5%~10%的稀盐酸 |
26.
如图所示的“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
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
28.
“安全是天!”2019年2月起昆山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学校实验实训室安全整治行动,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室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宣传栏、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积极宣讲实验室安全常识 |
B.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对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必须进行安全技能和操作规范培训 |
C.全面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师生防范自救能力 |
D.化学实验存在安全隐患,初三学生只能做3~4个化学基础实验 |
7.多选题- (共1题)
29.
下列有关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盐酸的溶质是一种气体 |
B.打开浓盐酸瓶塞,可看到大量白烟 |
C.镁和稀盐酸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
D.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先增大后减小 |
8.填空题- (共1题)
30.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服装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纯棉帽子 b.羊毛衫 c.涤纶运动裤
(2)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该营养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等作用。
(3)能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_________作用。
(4)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性。
(5)3~5公里短途出行不开私家燃油车,使用电动自行车,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电动自行车行驶时电池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1)下列服装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纯棉帽子 b.羊毛衫 c.涤纶运动裤
(2)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该营养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等作用。
(3)能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_________作用。
(4)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性。
(5)3~5公里短途出行不开私家燃油车,使用电动自行车,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电动自行车行驶时电池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9.实验题- (共1题)
31.
实验室常用分解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1)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实验要用排水法收集2瓶200 mL的氧气(其中一瓶存留少量水)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1瓶100 mL的氧气。
①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时氧气的密度按1.35g·L–1计,则取用________(选填字母)的高锰酸钾比较适宜(设每药匙约取用2g高锰酸钾)。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为良好后,向大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粉末,使其______________,并________,然后按课本第35页图2–8所示组装实验装置。组装过程中要根据____________的高度,将气体发生装置固定在铁架台的合适位置上。
(4)先_________,再加热试管(要先预热),当_____________时,开始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____________时,移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6)用收集到的3瓶氧气分别做细铁丝、木炭和小蜡烛的燃烧实验。
(1)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实验要用排水法收集2瓶200 mL的氧气(其中一瓶存留少量水)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1瓶100 mL的氧气。
①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时氧气的密度按1.35g·L–1计,则取用________(选填字母)的高锰酸钾比较适宜(设每药匙约取用2g高锰酸钾)。
A.2药匙 | B.4药匙 | C.6药匙 | D.8药匙 |
(4)先_________,再加热试管(要先预热),当_____________时,开始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____________时,移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6)用收集到的3瓶氧气分别做细铁丝、木炭和小蜡烛的燃烧实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23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