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宜州市清潭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736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0

1.计算题(共2题)

1.
糖类(按C6H12O6计)在发酵时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生活中l°的酒是指:1体积乙醇和99体积水的混合溶液,问:
(1)质量分数为____的糖类溶液发酵能得1°的酒;(水和乙醇的密度分别为1.0g/cm3和0.8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酿酒厂生产白酒时,常加入适量的一种稀酸溶液来控制酸度,发酵完成后进行蒸馏,即可得到白酒.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应加入____溶液来控制酸度,原因是____。
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硫酸钠回体样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跟据以上信息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
(3)求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推断题(共1题)

3.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无色气体,其中有两种是单质,另三种是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未注明反应条件):

(1)写出A、B、C、D、E的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
(2)在上述五种气体中,不含有组成A气体的元素的是_____(填化学式).
(3)D与Cu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冶炼金属常用_____(填字母)与氧化铁来发生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4)通常烧烤时意外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木炭,会生成水煤气,试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简答题(共1题)

4.
t1℃时,将甲、乙、丙三种固体各20克,分别加入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表
物质



未溶解的固体/g
5.4
0
2
 

(1)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t1℃时丙的溶解度为_____。
(2)图中表示固体甲的曲线是_____。
(3)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_。
(4)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_____(用甲乙丙表示)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5.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SO2(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Na2SO3+O2=2Na2SO4
(2)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3)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并可以产生SO2气体,BaSO4不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_____。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_____。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乙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
已部分变质
 
(评价)①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②若证明部分变质乙组方案是否合理?_____(回答“是”或“否”)
(反思)
亚硫酸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应该如何保存亚硫酸钠?_____。

5.单选题(共17题)

6.
字母A、B、C、D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①A+BSO4=ASO4+B、②C+H2SO4=CSO4+H2↑、③B+2DNO3=B(NO32+2D.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金属C不可能是铝
C.上述反应只能确定A、B、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 若A、B、C、D分别为铁、镁、铜、银中的一种,则金属B一定为铁
7.
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一定温度下符合“1+1=2”的事实的是(  )
A.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等于2g
C.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向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g硝酸钾溶液
8.
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NO3、NaCl、KNO3、(NH42SO4
B.H2SO4、HCl、AgNO3、Na2SO4
C.KMnO4、CuCl2、Fe2(SO43、NaNO3
D.K2SO4、NaCl、K2CO3、NaOH
9.
对于CO还原氧化铁尾气的处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排放在空气中B.溶解在水中
C.用气球袋收集D.用石灰水吸收
10.
下列铁制品的防锈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用不锈钢做菜盆B.自行车链条涂油
C.自行车钢圈镀铬D.篮球架刷漆
11.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B.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海洋有自净能力,所以不存在海水污染问题
D.水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
12.
关于如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
D.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3.
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Ca(OH)2
0.17
0.15
0.13
0.12
0.11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C.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D.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14.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一种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碱性
B.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呈碱性
C.有一种溶液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则该溶液呈酸性
D.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
16.
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加足量水B.加足量锌
C.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D.加足量氯化钡溶液
17.
下列关于生产、生活和能源中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A.如图是“节能减排”中的节能标志
B.安装煤炭“固硫”装置,可降低酸雨发生率
C.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
D.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
18.
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
B.为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
C.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D.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量防腐剂
19.
2015年天津巷“8•12”瑞海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又一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20.
下列物质中,不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是(  )
A.葡萄糖B.淀粉C.油脂D.食盐
21.
下列关于营养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摄入维生素不足,不会患营养缺乏症
B.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量
C.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
D.低血糖的人会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需尽快补充葡萄糖
22.
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Think.Eat.Save.﹣﹣思前、食后、厉行节约.下面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生活中使用含磷洗衣粉能给水体提供养分,建议大量使用
B.大力开采矿物,保障金属材料的使用
C.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秸秆和垃圾
D.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6.选择题(共1题)

23.

如图所示,在y>0的区域内有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在y<0的区域内有垂直坐标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从y轴上A点以沿x轴正方向的初速度v0开始运动.当电子第一次穿越x轴时,恰好到达C点;当电子第二次穿越x轴时,恰好到达坐标原点;当电子第三次穿越x轴时,恰好到达D点.C、D两点均未在图中标出.已知A、C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分别为d、2d.不计电子的重力.求:

7.填空题(共3题)

24.
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除玻璃仪器外,需要使用的仪器还有_____;量取蒸馏水时,如果俯视刻度,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将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5.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____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20℃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__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3)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_____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A物质。
26.
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厨房中的许多问题,如:
(1)提倡食用铁强化酱油,可以预防______________;
(2)用洗洁精清洗碗上的油污,利用了______________原理;
(3)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常用______________吸附;
(4)发现电水壶中有较多水垢,用厨房中的______________清洗.

8.实验题(共2题)

27.
在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能达成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研究金属是否都能与盐酸反应
将镁、锌、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B
证明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将铜和银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C
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D
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A.AB.BC.CD.D
28.
由128克硝酸钾、60克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投入200g热水溶解,对该溶液进行如图实验(假设实验过程中无损耗)。

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硝酸钾
20.9
31.6
45.8
64
110
169
246
氯化钠
35.8
36
36.3
35.4
37
38.4
39.8
 
(1)两种物质溶解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
(2)实验时温度t的范围为_____。
(3)操作1用到的实验仪器有_____。
A酒精灯   B铁架台   C漏斗  D玻璃棒   E蒸发皿
(4)定量叙述晶体1的组成_____。
(5)溶液2为_____(填物质名称)的饱和溶液。
(6)关于溶液中NaC1的质量分数:溶液1_____溶液2(选填“>“、“<”或“=“)
(7)关于上述实验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晶体1与晶体2比较,晶体1中KNO3的纯度更高
B溶液1中KNO3为饱和溶液,NaCl为不饱和溶液
C溶液1恒温蒸发90g水后,与溶液2的成分相同
D溶液2将水蒸干就可得到纯净的KNO3固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