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733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1

1.推断题(共1题)

1.
两会的焦点之一是环保及能源问题,为了解决环保以及能源问题,有科学家提出一种新的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过化学反应后转变为甲醇(CH3OH)。此构想技术简要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流程中一种非可燃性单质的名称_____。
(2)写出步骤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步骤②中铬锌催化剂在反应前后_____和质量不变。
(4)甲醇和乙醇同属醇类,请推测甲醇的一个化学性质_____。
(5)还有人认为把大气中CO2通入深海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过多的CO2,但专家认为这样会造成海洋_____,导致珊瑚礁(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消失。

2.计算题(共1题)

2.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

(1)a、b的数值分别为_____、_____。
(2)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第二次加入ag 14.6%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不少家庭养观赏鱼,有时会在鱼缸里放点鱼浮灵,可使水中的含氧量迅速增加,能有效提高鱼的成活率,并且有杀菌作用。某小组对鱼浮灵成份及原理进行了相关探究。
(实验1)检验气体
查阅资料1:鱼浮灵化学名称是过氧碳酸钠(xNa2CO3•yH2O2),常温下,过氧碳酸钠易溶于水并迅速放出氧气。
实验方案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鱼浮灵,_____(将后续操作及现象补充完整),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实验2)检验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
猜想假设:猜想1:Na2CO3猜想2:Na2CO3和NaOH
查阅资料2: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和Na2CO3两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滴加酚酞溶液
现象①
现象②
加入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现象③
加入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现象
现象④
加入 1%的CaCl2溶液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加入 0.1%的C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浑浊
 
表中的现象_____(填序号)为溶液变红色,现象③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实验方案 2:同学们取实验 1 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_____(填“1%”或“0.1%”)的 CaCl 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取少量滤液,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滤液呈_____ 色,证明猜想 1 正确。
(反思拓展)根据上述探究可知,保存鱼浮灵时应注意_____。

4.单选题(共20题)

4.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常饮绿茶有益于人体健康。绿茶制作过程如下,其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采摘嫩叶B. 炒熟氧化
C. 揉捻成型D. 干燥装袋
5.
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的化学式为C2H5OH
B.丙物质属于有机物,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
C.甲物质在炼铁工艺中常作还原剂
D.该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6.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
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8.
工业上用氨气(NH3)制取硝酸(HNO3),发生如下反应:①4NH3+5O2═4NO+6H2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一氧化氮(NO)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B.制取硝酸过程中产生的NO可循环使用
C.尾气排放的NO、NO2会造成酸雨
D.反应①属于置换反应
9.
洋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见到的一种蔬菜,它对人体的健康有益。切洋葱时产生的刺激气味却常使人流泪,是因为洋葱被切开时,会释放出一种叫做蒜氨酸酶的东西,它就是让你“黯然”流泪的罪魁祸首,这种酶和洋葱自身的蒜氨酸发生反应产生了刺激眼睛的化学物质,蒜氨酸的化学式是C6H11NO3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蒜氨酸是一种有机物
B.蒜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7
C.一个蒜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臭氧分子
D.蒜氨酸中碳元素的含量最高
10.
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践中得来”。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B.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碱的溶液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1.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食盐可做食品的防腐剂
B.氢氧化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12.
小翔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实验现象
B.安全常识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一大量白雾
稀盐酸中滴加石蕊一溶液变红
进入陌生溶洞前﹣先做灯火实验
冬天用煤炉取暖﹣保证室内通风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生活
缺铁﹣易引起贫血
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
区别羊毛与涤纶﹣﹣点燃闻气味
区分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
 
A.A   B.B   C.C   D.D
13.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Cu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Cu和MgB.滤液一定为蓝色
C.滤液中只含两种溶质D.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14.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15.
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镁条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
16.
下列常见的实验操作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取药品
B. 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C. 测溶液的pH
D. 稀释浓硫酸
17.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铝原子结构
B.地壳中元素含量
C.物质的分类
D.不饱和溶液、稀溶液关系模型
18.
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根据所给图表(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A.上述图象表示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B.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
C.40℃时,若将 50g NaOH 分别投入到 100g 水和 100g 酒精中,都能形成饱和溶液
D.40℃时,将适量 CO2通入饱和的 NaOH 酒精溶液中,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
19.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操作方法
A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足量水,过滤
B
CuSO4溶液
H2SO4
加入过量CuO粉末,过滤
C
NaOH溶液
Ca(OH)2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D
KNO3溶液
K2CO3
加入适量CaCl2溶液,过滤
 
A.AB.BC.CD.D
20.
有的硬水是由于水中含有碳酸氢钙[Ca(HCO32]和碳酸氢镁[Mg(HCO32]造成的,经煮沸发生的反应是Ca(HCO32CaCO3↓+CO2↑+H2O;Mg(HCO32Mg(OH)2↓+2CO2↑;CaCO3和Mg(OH)2是水垢的主要成分。上述信息不能说明的问题是(  )
A.CaCO3和Mg(OH)2难溶于水
B.Ca(HCO32和Mg(HCO32能溶于水
C.经煮沸发生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CaCO3和Mg(OH)2受热能分解
21.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排序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原子的核电荷数:
C.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
D.生活中常见物质溶液的pH:
22.
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中国北京市延庆区举行,下列说法不符合“绿色生活美丽家园”办会主题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游览期间乘坐公交车出行
C.将自然林改造成风景优美的人工盆景区
D.减少煤的燃烧
23.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B.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生成物可能有一氧化碳
C.探究铁锈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铁
D.探究滴加了酚酞的中和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5.填空题(共3题)

24.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将4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__g
(2)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3)请写出一种符合丙曲线变化趋势的物质_____(填俗名)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
(5)要配制1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1%的丙物质溶液,配制时溶液的温度需要控制的范围是_____。
25.
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_____。
(2)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c点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
(4)溶液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d_____c(填“>”“<”或“=”)
(5)d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
26.
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互联网+”以及探索宇宙奥秘也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前不久,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爆红”,再次激起人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西北工业大学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研制的“蓝藻人造叶片系统”让人类移火星成为可能。在太空极端环境下,蓝藻可以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还原成人类必需的氧气(O2)和蔗糖(C12H22O11)等碳水化合物。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蔗糖和葡萄糖都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_____,葡萄糖在人体中缓慢氧化提供能量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电影中男主刘启在危急时刻想起爸爸说,木星上都是氢气,当地球和木星靠近时地球的氧气和木星的氢气会混合,利用地球的能量可以引爆氢气,再利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使地球逃离木星的引力。试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2018年震惊中外的华为CFO孟晚舟被加拿大无理扣押事件,激起国人愤慨,支持华为,支持华为手机。如是国产华为手机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

①用图中序号填空:华为手机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
②铝硅玻璃中Al2O3和SiO2含量很高,其中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Al2O3中铝的化合价是_____,铝硅玻璃具有的性质是_____(填写序号)
A 化学性质稳定 B 电绝缘性能好 C 韧性好 D 密度小
③焊锡是锡和_____的合金,焊锡的熔点比金属锡的熔点_____。
④手机内部的印刷电路板的制作是将裸露的铜浸没在氯化铁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请写出印刷电路板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

6.实验题(共2题)

27.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固定装置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a_____b_____。
(2)A 图的装置可用来制取氧气,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D 装置用于干燥和收集氧气,请指出其中错误之处,并写出改正方法_____(写一条即可)。
(3)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如 E 图所示。打开止水夹,若发现稀硫酸未能与有孔塑料板上锌粒接触,但此时已无稀硫酸可加,则下列溶液中,最适宜从长颈漏斗中添加的是_____ (填字母)。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碳酸钠溶液 C 硫酸钠溶液 D 澄清石灰水
(4)装置 B、C 均可用于制备 CO2,请写出制备 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若选用 B 装置,装置 B 的气密性如何检查_____;若选用装置 C,请说出如何让反应快速停止_____。
28.
近年各大体坛赛事报道频繁出现一个名词“嗅盐”。校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嗅盐”展开了系列探究
(查阅资料)①嗅盐,是一种由碳酸铵和香料配制而成的药品,给人闻后有刺激作用;
②嗅闻原理是碳酸铵晶体产生的氨气对人体有刺激作用,过量嗅闻不利健康
③碳酸铵[(NH42CO3]晶体受热易分解,产生NH3、H2O、CO2
(定性初探)验证“嗅盐”的化学性质
(1)甲同学进行了NH4+的验证实验:取适量嗅盐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在试管口放一张_____,观察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请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定量再探)测定“嗅盐”中碳酸铵(NH4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1:取样品6.0克,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测量C装置在反应前后增加的质量即为产生NH4+的质量:
(2)装置B的作用_____,装置C中普通漏斗的作用是_____,图2装置中不能与其起到相似作用的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