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我市东部山区盛产石灰石,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采用两种方案对当地石材进行化学分析:
方案一: 取10g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下图所示装置,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12g

方案二:另取10g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27g
相关资料:
当地石灰石含有的主要杂技为二氧化硅,其化学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且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计算出两种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方案一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0.1%)
比较两方案测量的结果,分析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______
方案一: 取10g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下图所示装置,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12g

方案二:另取10g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27g
相关资料:
当地石灰石含有的主要杂技为二氧化硅,其化学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且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计算出两种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方案一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0.1%)
比较两方案测量的结果,分析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3题)
2.
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_______g ,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__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 操作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1 | 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 m1 | m2 |
2 |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 能被吸引 | 能被吸引 |
3 |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 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 | 无明显现象 |
4 |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 | 有红色物质生产 | 无明显现象 |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_______g ,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__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3.
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结论]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理由是__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结论]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理由是__
4.
某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中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铵、碳酸氢氨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确定配方的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1)(实验探究一)取少量固体样品在研体中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色,写出可能发生该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述(设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白色沉淀E是______________.
②小明认为由实验探究二可以确定该化肥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和硫酸铵,一定没有碳酸氢铵.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小明的结论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探究一)取少量固体样品在研体中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色,写出可能发生该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述(设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白色沉淀E是______________.
②小明认为由实验探究二可以确定该化肥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和硫酸铵,一定没有碳酸氢铵.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小明的结论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 (共1题)
5.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关注物质变化过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很有必要。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 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B中,中间试管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4)请总结出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条件
(5)写出防止铁制品锈蚀的一种方法 。

A.探究燃烧的条件 | B.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
(1)实验A 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B中,中间试管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4)请总结出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条件
(5)写出防止铁制品锈蚀的一种方法 。
4.单选题- (共20题)
7.
下列各组选项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合金——不锈钢、锡焊、生铁 |
B.碱类——烧碱、纯碱、熟石灰 |
C.干燥剂——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 |
D.混合物——空气、高锰酸钾分解产物、稀盐酸 |
8.
把X、Y、Z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X、Y表面有气泡产生,Z无变化;把X加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析出Y。则三种金属活动顺序为()
A.Y>X>Z |
B.X>Y>Z |
C.Z>Y>X |
D.X>Z>Y |
11.
关于金属物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A.铝合金门窗变旧变暗后可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
B.铝壶内的水垢可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盐酸长时间浸泡 |
C.校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应定期喷涂油漆防锈 |
D.铁桶可以长时间保存波尔多液 |
12.
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A.铸铁暖气片金属表面刷银粉形成保护层 |
B.国家加大开采矿物的力度,并鼓励私人到处开采 |
C.及时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
D.回收废旧易拉罐 |
13.
下列各组物质的区别方法中错误的是()
A.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比较产生泡沫的多少 |
B.聚氯乙烯塑料和聚乙烯塑料﹣﹣﹣点燃闻气味 |
C.化肥硫酸铵和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D.纯碱和食盐﹣﹣﹣加食醋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
14.
)下表中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①热水瓶中的水垢可用食醋除去 ②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常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③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用于镶嵌在玻璃刀头上 | ①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②酒精溶液是混合物,说明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③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 ①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线和羊毛线 ②有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 ③用无色酚酞溶液可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 ①活性炭可以使硬水软化 ②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减少水体污染 ③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 |
A.A | B.B | C.C | D.D |
17.
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铵不和熟石灰混合施用是为了防止氮元素的损失 |
B.热水器安装烟囱是为了防止CO2中毒 |
C.使用无铅汽油以减少铅物质的排放 |
D.开发利用新能源以减缓能源危机 |
20.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B.酸、碱在水溶液中都可解离出带电的粒子 |
C.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来干燥某些气体 |
D.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0.9%的纯碱溶液 |
21.
“△△牌沙琪玛”是乐山久负盛名的地方特产。其主要生产原料有:精制面粉、猪油、白糖、鸡蛋、植物油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沙琪玛”中不含维生素 |
B.动物油和植物油合称为油脂 |
C.“沙琪玛”中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在人体内最终变成葡萄糖 |
D.“沙琪玛”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 |
22.
)
A.摄入过多的油脂容易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我们不要吃油脂类食物 |
B.在六大类营养素中,除了水以外,我们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
C.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
D.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因此我们要大量补充葡萄糖酸锌 |
24.
2015年4月10日,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在有机合成材料中成功观察到“长余辉”现象.并研制出纯有机的“夜明珠”.下列物品所用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不锈钢汤勺 | B.塑料玩具 | C.羊毛围巾 | D.纯棉T桖 |
25.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品:①“飞火流星”足球 ②铝合金门窗 ③橡皮塞 ④大理石地板⑤羊毛衫 ⑥铅笔芯 ⑦保鲜膜,主要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⑤⑦
C. ②③④⑤⑦
D. ①③⑥⑦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⑤⑦
C. ②③④⑤⑦
D. ①③⑥⑦
5.选择题- (共3题)
6.填空题- (共2题)
29.
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证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_____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
(4)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实例:_____.
(5)某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是一种.实例:_____.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_____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
(4)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实例:_____.
(5)某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是一种.实例:_____.
30.
实验小组的同学研讨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其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水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中”或“碱”)。
(2)气体B的化学式是________,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溶液C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_,③中产生浑浊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溶液D的溶质由两种元素组成,⑤中产生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5)实验最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指示剂除外)。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水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中”或“碱”)。
(2)气体B的化学式是________,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溶液C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_,③中产生浑浊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溶液D的溶质由两种元素组成,⑤中产生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5)实验最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指示剂除外)。
7.实验题- (共1题)
31.
铬是最硬的金属,常镀在金属制品如水龙头的表面,使金属制品美观耐用。若将打磨过的相同大小的铬片、铝片和铜片分别置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观察到铬片表面缓慢产生气泡,铝片表面迅速产生较多气泡,铜片表面无现象。
(1)请写铬、铝、铜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2)描述①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_____(填序号)。
(1)请写铬、铝、铜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2)描述①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_____(填序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3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