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工业废水(含有H2SO4、Na2SO4)中H2SO4的含量进行测定.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不同的测定方法,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甲同学:取50g废水于烧杯中,逐渐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 溶液,反应过程溶液pH变化如图.
①当加入 30gNaOH溶液时,烧杯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②50g废水中 H2SO4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乙同学:改用BaCl2溶液代替NaOH溶液测定废水中的H2SO4的含量,结果可能会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理由是_______。

(1)甲同学:取50g废水于烧杯中,逐渐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 溶液,反应过程溶液pH变化如图.
①当加入 30gNaOH溶液时,烧杯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②50g废水中 H2SO4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乙同学:改用BaCl2溶液代替NaOH溶液测定废水中的H2SO4的含量,结果可能会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理由是_______。
2.简答题- (共2题)
2.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1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_____,从微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都是由_____构成的(选填分子、原子、离子)。
②试写出图1中实现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图2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图3表示氯和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写出溴单质(Br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观察图4中微粒的变化,实际与 Fe反应的粒子是____,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__。

(1)图1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_____,从微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都是由_____构成的(选填分子、原子、离子)。
②试写出图1中实现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图2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图3表示氯和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写出溴单质(Br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观察图4中微粒的变化,实际与 Fe反应的粒子是____,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__。
3.
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记录了雯雯游览的一天。
(1)早晨醒来她吃早餐,早餐物中有花卷、牛奶、鸡蛋和苹果,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
(2)她出发了,她携带的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在路上,她发现为保护环境防治雾霾,我市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以下为清洁能源的是______。
A 光伏发电
B 电动汽车
C 风力发电
(4)她在游览时自带的水喝完了,她在路边发现了一条小河河水很浑浊而河边的一个小水坑里的水却很清澈。小河与水坑之间的砂石的作用是,她想到了用如图所示自制净水器来净化小坑里的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

(5)在游览中她看到了一座铁索桥。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原理是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6)走过铁索桥后她发现有位游客不小心擦伤了手,她赶快拿出自带的碘酒帮其消毒。碘酒是将碘溶解在酒精中制得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_。
(7)游玩归来,在她新闻中看到,使用尿素处理尾气可使重型柴油车达到国IV排放标准。其原理是尿素[CO(NH2)2]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反应,生成无污染的气体排出。
①尿素属于______肥。
②尿素中碳氢元素质量比:______。
③补全尿素与二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CO(NH2)2+6NO2
4CO2+8H2O +_____。
(1)早晨醒来她吃早餐,早餐物中有花卷、牛奶、鸡蛋和苹果,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
(2)她出发了,她携带的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在路上,她发现为保护环境防治雾霾,我市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以下为清洁能源的是______。
A 光伏发电



(4)她在游览时自带的水喝完了,她在路边发现了一条小河河水很浑浊而河边的一个小水坑里的水却很清澈。小河与水坑之间的砂石的作用是,她想到了用如图所示自制净水器来净化小坑里的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

(5)在游览中她看到了一座铁索桥。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原理是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6)走过铁索桥后她发现有位游客不小心擦伤了手,她赶快拿出自带的碘酒帮其消毒。碘酒是将碘溶解在酒精中制得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_。
(7)游玩归来,在她新闻中看到,使用尿素处理尾气可使重型柴油车达到国IV排放标准。其原理是尿素[CO(NH2)2]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反应,生成无污染的气体排出。
①尿素属于______肥。
②尿素中碳氢元素质量比:______。
③补全尿素与二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CO(NH2)2+6NO2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如图1)进行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该气球的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②氯化钙水溶液呈中性,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均呈碱性。
③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NaHCO3和Na2CO3溶液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探究1:气体的成分
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______(填试剂名称).
探究2:液体包内溶液的酸碱性
室温时,用 pH试纸测得溶液的 pH 的方法是____;若测得溶液的 pH=3,则该溶液呈___性。
探究 3:白色粉末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丁同学认为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1)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观察到______,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2)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
10%的盐酸(装置如图2),记录如下表: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表中a=_______;V1________V2(填“>”、“<”或“=”)。
(3)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老师指出还可以采用更简单的方法得出与上述实验(2)相同的结论,实验方案为____。

(查阅资料)
①该气球的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②氯化钙水溶液呈中性,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均呈碱性。
③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NaHCO3和Na2CO3溶液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 NaHCO3溶液 | Na2CO3溶液 |
加入澄清石灰水 | 溶液变浑浊 | 溶液变浑浊 |
加入CaCl2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溶液变浑浊 |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
探究1:气体的成分
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______(填试剂名称).
探究2:液体包内溶液的酸碱性
室温时,用 pH试纸测得溶液的 pH 的方法是____;若测得溶液的 pH=3,则该溶液呈___性。
探究 3:白色粉末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丁同学认为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1)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观察到______,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2)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
10%的盐酸(装置如图2),记录如下表: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表中a=_______;V1________V2(填“>”、“<”或“=”)。
(3)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老师指出还可以采用更简单的方法得出与上述实验(2)相同的结论,实验方案为____。
4.科普阅读题- (共1题)
5.
CaCO3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为测定不同煅烧温度对CaO活性的影响,取石灰石样品分为三等分,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800℃、900℃和1000℃条件下煅烧,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可知:CaO与水反应会_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上述温度中,______℃煅烧所得 CaO 活性最高.要得出正确结论,煅烧时还需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
(2)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 Ca(OH)2,还含有少量 MgO 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 CaCO3的流程如下:

①如图为 NH4Cl 浓度对钙、镁浸出率的响(
)。可知:较适宜的 NH4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流程中大方框内部分若改用___溶液(填化学式),可一步得到与原流程完全相同的生成物。
③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
(1)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为测定不同煅烧温度对CaO活性的影响,取石灰石样品分为三等分,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800℃、900℃和1000℃条件下煅烧,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可知:CaO与水反应会_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上述温度中,______℃煅烧所得 CaO 活性最高.要得出正确结论,煅烧时还需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
(2)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 Ca(OH)2,还含有少量 MgO 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 CaCO3的流程如下:

①如图为 NH4Cl 浓度对钙、镁浸出率的响(

②流程中大方框内部分若改用___溶液(填化学式),可一步得到与原流程完全相同的生成物。
③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

5.单选题- (共10题)
7.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的值为 44 |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C.W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 D.W 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 1:3 |
8.
金属M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 +2AgNO3=M(NO3)2+2A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的溶液可能为蓝色 | B.金属M可能是铝 |
C.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 | D.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改变 |
10.
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做灯火实验 | 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
C.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
12.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
C.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
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或加水的方法 |
13.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方案 | 实验目的 |
A | 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蒸发 |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
B | 将气体点燃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
C | 分别取少量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 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 |
D | 将气体通入浓硫酸 | 除去O2中少量的水蒸气 |
A.A | B.B | C.C | D.D |
6.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