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碳足迹计算器能够简便查出人类活动所排放CO2的多少,并在屏幕上显示需要种植多少棵树木进行抵偿。某次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质量为3.52kg,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请计算:
(1)这次供暖消耗甲烷(CH4)的质量是多少?_____
(2)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则上述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需要一棵这样的树吸收约_____天(结果保留整数)。

请计算:
(1)这次供暖消耗甲烷(CH4)的质量是多少?_____
(2)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则上述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需要一棵这样的树吸收约_____天(结果保留整数)。
2.流程题- (共2题)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研究二氧化碳的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主要是_____。
(2)绿色植物通过_____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生成氧气。
(3)我国科学家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图:

①化合物(CH2)n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②反应①生成两种化合物,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汽油中含有X和Y,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
④小斌同学发现,有机物CH4、C2H6、C3H8、C4H10、X、Y等,都符合通式CnHm,则m与n的数量关系为_____。
⑤下列关于此技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 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B 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 转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 多功能催化剂可以决定物质间能否发生化学变化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主要是_____。
(2)绿色植物通过_____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生成氧气。
(3)我国科学家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图:

①化合物(CH2)n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②反应①生成两种化合物,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汽油中含有X和Y,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
④小斌同学发现,有机物CH4、C2H6、C3H8、C4H10、X、Y等,都符合通式CnHm,则m与n的数量关系为_____。
⑤下列关于此技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 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B 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 转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 多功能催化剂可以决定物质间能否发生化学变化
3.
Na2SO3在印染、造纸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研究小组采用图1所示流程制备Na2SO3。

[查阅资料]反应Ⅰ中随着SO2的增加,依次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①SO2+H2O+2Na2CO3=Na2SO3+2NaHCO3;
②SO2+2NaHCO3=Na2SO3+2CO2↑+H2O;
③SO2+H2O+Na2SO3=2NaHSO3。
(1)H2SO3的名称为亚硫酸,则Na2SO3的名称为_____。
(2)操作1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溶液得到Na2SO3晶体。由此可知,Na2SO3的溶液曲线与下图2中_____(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3)操作2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4)反应Ⅰ通入SO2后,溶液中有关组分的质量分数变化如上图3所示。图中曲线3表示Na2SO3的质量分数变化情况,则曲线1表示_____(填化学式,下同)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曲线2表示_____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5)反应Ⅱ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将反应Ⅰ生成的NaHSO3转化为Na2SO3,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查阅资料]反应Ⅰ中随着SO2的增加,依次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①SO2+H2O+2Na2CO3=Na2SO3+2NaHCO3;
②SO2+2NaHCO3=Na2SO3+2CO2↑+H2O;
③SO2+H2O+Na2SO3=2NaHSO3。
(1)H2SO3的名称为亚硫酸,则Na2SO3的名称为_____。
(2)操作1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溶液得到Na2SO3晶体。由此可知,Na2SO3的溶液曲线与下图2中_____(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3)操作2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4)反应Ⅰ通入SO2后,溶液中有关组分的质量分数变化如上图3所示。图中曲线3表示Na2SO3的质量分数变化情况,则曲线1表示_____(填化学式,下同)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曲线2表示_____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5)反应Ⅱ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将反应Ⅰ生成的NaHSO3转化为Na2SO3,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4.
某化学老师用自己的华为手机屏幕解锁图“Z”来构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关系。图中数字代表一种物质,“—”表示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已知①、②、③、⑤、⑦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⑦、⑧、⑨为三种不同状态的同一类别的物质,①和②的反应是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③由三种元素组成,⑦是常见的气态灭火剂。请回答:

(1)将一定量的②加入到③的溶液中,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⑤和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构成⑧的微粒是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⑨的一种用途是_____。
(5)图中所有的化学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6)若保持①、⑦、⑧、⑨对应的物质不变,史将①、④、⑦、⑧、⑨相连,可构成简单的解锁图“L”。则④可与原解锁图中_____(选填“③”或“⑤”)相同。

(1)将一定量的②加入到③的溶液中,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⑤和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构成⑧的微粒是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⑨的一种用途是_____。
(5)图中所有的化学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6)若保持①、⑦、⑧、⑨对应的物质不变,史将①、④、⑦、⑧、⑨相连,可构成简单的解锁图“L”。则④可与原解锁图中_____(选填“③”或“⑤”)相同。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进行如下实验:
探究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甲同学设计实验: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20mL4%盐酸,用温度计反应后溶液温度升高,得出中和反应放热。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
(2)丙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方案:
(3)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3溶液升高的温度远大于实验1与实验2溶液升高的温度之和,由此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探究二: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
下图是丁同学在20、基本隔热条件下利用温度传感器,绘制分别向20mL水和2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各加入20mL13.7%盐酸的温度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实验测得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释时温度变化不大,可忽略不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曲线①:水+盐酸的温度变化曲线;曲线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盐酸的温度变化曲线
(4)26秒后,曲线①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
(5)曲线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6)比较曲线①和曲线②,你认为13.7%盐酸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是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其理由是_____。
探究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甲同学设计实验: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20mL4%盐酸,用温度计反应后溶液温度升高,得出中和反应放热。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
(2)丙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编号 | 实验方案 |
实验1 | 向20mL4%盐酸中加入20mL水,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 |
实验2 | 向20mL5%氢氧化钠溶液中_____,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 |
实验3 | _____ |
(3)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3溶液升高的温度远大于实验1与实验2溶液升高的温度之和,由此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探究二: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
下图是丁同学在20、基本隔热条件下利用温度传感器,绘制分别向20mL水和2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各加入20mL13.7%盐酸的温度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实验测得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释时温度变化不大,可忽略不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曲线①:水+盐酸的温度变化曲线;曲线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盐酸的温度变化曲线
(4)26秒后,曲线①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
(5)曲线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6)比较曲线①和曲线②,你认为13.7%盐酸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是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其理由是_____。
5.简答题- (共1题)
6.
下面连环画记录了今年“博物馆日”小华同学参观闽台缘博物馆的一天。

请据图回答下题。
(1)早餐
①早餐食物中有牛奶、煎糕、鸡蛋和香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
②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人体中缺少钙元素易得_____病。
(2)出发
①她使用的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填标号)。
A 纯棉帽子 B 涤纶背包 C 不锈钢水壶
②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要放在阴凉处,否则易爆胎,爆胎的原因是_____(用微观解释)。
③铁制车架表面喷漆,可使自行车不易生锈,原因是_____。
(3)参观
①博物馆广场有一对祖国大陆最高的“九龙柱”,雕刻“九龙柱”的石材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②博物馆内《同文、同种、同根生》为主题的火药爆绘壁画是著名的泉州籍旅美艺术家蔡国强先生的作品。火药爆绘时,用打火机引燃的目的是_____。
(4)离开
①小华和同学们按垃圾箱上的标志将产生的垃圾分类放入。下列属于可回收利用垃圾的是_____(填标号)。
A 果皮 B 废报纸 C 铝制易拉罐 D 塑料矿泉水瓶
②垃圾直接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SO2,当空气受SO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CaCO3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降低,发生的反应是:2CaCO3+2SO2+O2=2X+2CaSO4,X的化学式为_____。

请据图回答下题。
(1)早餐
①早餐食物中有牛奶、煎糕、鸡蛋和香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
②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人体中缺少钙元素易得_____病。
(2)出发
①她使用的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填标号)。
A 纯棉帽子 B 涤纶背包 C 不锈钢水壶
②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要放在阴凉处,否则易爆胎,爆胎的原因是_____(用微观解释)。
③铁制车架表面喷漆,可使自行车不易生锈,原因是_____。
(3)参观
①博物馆广场有一对祖国大陆最高的“九龙柱”,雕刻“九龙柱”的石材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②博物馆内《同文、同种、同根生》为主题的火药爆绘壁画是著名的泉州籍旅美艺术家蔡国强先生的作品。火药爆绘时,用打火机引燃的目的是_____。
(4)离开
①小华和同学们按垃圾箱上的标志将产生的垃圾分类放入。下列属于可回收利用垃圾的是_____(填标号)。
A 果皮 B 废报纸 C 铝制易拉罐 D 塑料矿泉水瓶
②垃圾直接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SO2,当空气受SO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CaCO3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降低,发生的反应是:2CaCO3+2SO2+O2=2X+2CaSO4,X的化学式为_____。
6.单选题- (共10题)
7.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已公布。下列获奖科技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配位 | B.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 |
C.高性能铝合金架空导线材料与应用 | D.基于硫磷混酸协同浸出的钨冶炼新技术 |
8.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水银(Hg)乃至阴之毒,物因火煅丹砂(HgS)而出,加以盐、(明)矾而为轻粉(Hg2Cl2),加以硫磺升而为银朱”,银朱经炼冶可转化为升丹(HgO),上述汞药物中汞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A.水银(Hg) | B.丹砂(HgS) | C.轻粉(Hg2Cl2) | D.升丹(HgO) |
9.
科学家属瑞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凝胶冰”是纯净物 | B.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
C.“气凝胶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 D.“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
10.
如图是小芸同学设计的化学动力小车,车上试管中均装有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实验时,分别在甲、乙两车的试管中加入相同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塞紧塞子,同时将两小车放在摩擦系数极小的水平赛道起点处,观察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小车均向左运动 |
B.甲车比乙车跑得快 |
C.甲车比乙车跑得远 |
D.若试管内只加入干冰,也能使小车运动 |
11.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淡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B.电解水时,正、负极得到的气体质量比约为1:2 |
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
D.自来水厂用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 |
12.
如图所示,分别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KNO3,充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t1 | t2 |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 60 | 90 |
A.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
B.甲、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
C.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
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
13.
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结论,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 出现蓝色沉淀 | 该溶液可能是烧碱溶液 |
B | 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 溶液温度降低 |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
C |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 该气体含氢元素 |
D | 向盛有少量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产生气泡 | 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
A.A | B.B | C.C | D.D |
14.
用土豆淀粉[淀粉:(C6H10O5)n]制成的“土豆农膜”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土豆农膜”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 B.淀粉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6:10:5 |
C.淀粉充分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 D.推广使用“土豆农膜”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
15.
下列是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A.化学与安全 | B.化学与环境 |
①用甲醛保存水产品 ②进入溶洞前先做灯火实验 ③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 ①向高空排放化工厂产生的废气 ②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③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
C.化学与健康 | D.化学与生活 |
①人体缺维生素C易患夜盲症 ②可用硫磺蒸笋干使之颜色更好看 ③制作糕点加入适量的NaHCO3使糕点松软 | ①把煤做成蜂窝状使煤充分燃烧 ②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浩洁精乳化洗去 ③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和聚酯纤维 |
A.A B.B C.C D.D
7.填空题- (共1题)
17.
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以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

材料一:铷(Rb)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元素,某单质化学性质比钾活泼。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铷(Rb)元素的部分信息,图2是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铕(Eu)用作彩色电视机的荧光粉,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新制的金属铕在空气中点燃后猛烈燃烧,产生红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热,有近似白色的固体生成(如图3)。
请阅读信息后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图1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 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铷原子的原子序数是37
C 铷原子的中子数是37 D 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85.468
(2)图2中m的数值为_____;铷离子的符号为_____。
(3)铕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铕(Eu2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根据材料二分析,铕的金属活动性比铁_____(填“强”或“弱”)。

材料一:铷(Rb)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元素,某单质化学性质比钾活泼。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铷(Rb)元素的部分信息,图2是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铕(Eu)用作彩色电视机的荧光粉,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新制的金属铕在空气中点燃后猛烈燃烧,产生红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热,有近似白色的固体生成(如图3)。
请阅读信息后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图1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 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铷原子的原子序数是37
C 铷原子的中子数是37 D 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85.468
(2)图2中m的数值为_____;铷离子的符号为_____。
(3)铕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铕(Eu2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根据材料二分析,铕的金属活动性比铁_____(填“强”或“弱”)。
8.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流程题:(2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