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哪一种并说出理由_____.
(继续实验)(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分别进行如表三组探究实验.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上述三个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_____;
(2)实验方案探究中也有一个是不合理的,这个方案是_____(选填①、②、③),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
(剖析本质)实验后,老师又带领大家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此反应的实质,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在如图反应后的方框中补画未画全的微粒____.
II.定量探究
取上述(演示实验)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100g,设计如图实验:


试计算上述(演示实验)反应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列出计算过程)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哪一种并说出理由_____.
(继续实验)(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分别进行如表三组探究实验.
实验方案 | ①测溶液pH | ②滴加Na2CO3溶液 | ③滴加BaCl2溶液 |
实验操作 | ![]() | ![]() |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与标准比色卡比照,得pH<7 | 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上述三个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_____;
(2)实验方案探究中也有一个是不合理的,这个方案是_____(选填①、②、③),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
(剖析本质)实验后,老师又带领大家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此反应的实质,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在如图反应后的方框中补画未画全的微粒____.
II.定量探究
取上述(演示实验)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100g,设计如图实验:


试计算上述(演示实验)反应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列出计算过程)
2.流程题- (共1题)
2.
如图是以食盐为原料进行生产并综合利用的某些过程
(1)为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和Na2SO4杂质,可对应加入过量的Na2CO3、过量的NaOH以及过量的BaCl2,其中Na2CO3必须在BaCl2之_____(填“前”或“后”)。
(2)将滤液的pH调至中性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
(3)流程中所得饱和食盐水可用于制取纯碱等产品,其主要反应原理如图:

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问: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若此母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则可获得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_____。
(4)该流程的主要产品纯碱属于_____(填“酸”或“碱”或“盐”)。
(1)为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和Na2SO4杂质,可对应加入过量的Na2CO3、过量的NaOH以及过量的BaCl2,其中Na2CO3必须在BaCl2之_____(填“前”或“后”)。
(2)将滤液的pH调至中性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
(3)流程中所得饱和食盐水可用于制取纯碱等产品,其主要反应原理如图:

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问: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若此母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则可获得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_____。
(4)该流程的主要产品纯碱属于_____(填“酸”或“碱”或“盐”)。
3.单选题- (共14题)
3.
某城市有甲、乙两工厂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3种(两厂不含相同离子):Ag+、Ba2+、Na+、Cl﹣、SO42﹣、NO3﹣.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圬染,如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会变得无色澄清且只含硝酸钠而排放,污染程度会大大降低.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A.SO42﹣和NO3﹣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
B.Cl﹣和NO3﹣一定不在同一工厂 |
C.Ag+和Na+可能在同一工厂 |
D.Na+和NO3﹣来自同一工厂 |
4.
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共存且形成的溶液为无色的是( )
A.(NH4)2SO4、HCl、NaNO3、K2SO4、 |
B.K2SO4、KNO3、H2SO4、KMnO4 |
C.MgSO4、NaCl、HNO3、Na2CO3 |
D.BaCl2、NaNO3、KCl、H2SO4 |
7.
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
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
A.①②⑤ | B.①②⑥ | C.①③⑥ | D.①④⑤ |
8.
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 B. 萘胺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
C. 二氧化钛和萘胺都是有机物 D. 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A. 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 B. 萘胺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
C. 二氧化钛和萘胺都是有机物 D. 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9.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切实可行的是( )
A.用稀硫酸区分黄铜(Cu、Zn)和黄金 |
B.用水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碳酸钙固体 |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
D.用尝区分厨房里的面粉和白糖 |
10.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
B.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
C.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
11.
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2.
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向100g KNO3饱和溶液中再加5克KNO3晶体后,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27.6% | B.24.0% | C.31.6% | D.34.9% |
13.
实验室的试剂常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对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铁粉生锈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有关 |
B.氢氧化钠潮解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
C.浓盐酸变稀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 |
D.氧化钙的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
15.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很受观众欢迎,“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霉的食品不能食用 |
B.维生素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
C.常吃油炸烧烤类食品对身体有害 |
D.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 |
16.
2018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面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将废电池深埋,以减少重金属的污染 |
B.利用二氧化碳等原料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
C.利用太阳能、潮汐能、风力发电,以获取清洁能源 |
D.加强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净化处理,降低PM2.5的危害 |
4.选择题- (共5题)
5.填空题- (共2题)
22.
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写出相应的符号
①2个氢原子_____; ②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_____.
(2)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A B C D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_____(填化学符号)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填字母符号)
(3)在一定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若F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E和F的质量比_____.
②若F为氧化物,且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写出相应的符号
①2个氢原子_____; ②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_____.
(2)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A B C D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_____(填化学符号)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填字母符号)
(3)在一定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若F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E和F的质量比_____.
②若F为氧化物,且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3.
复习伊始,小明整理了一些化学知识,请你帮他把空格补充完整.
A
鸡肉 B
米饭 C
苹果 D
菜油
(1)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如图食物中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是_____.
(2)体检时,医生会拿出酒精、生理盐水、食醋等液体让你闻.从微观角度说明能通过嗅觉感觉到的原因_____.
(3)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
(4)喷漆可以延缓汽车钢铁外壳的锈蚀,铁生锈是铁与_____共同作用引起.
(5)“立夏”一过,气温升高,蚊虫开始增多,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在被咬的皮肤上涂少许下列生活用品中的_____(填序号),痛痒便会消失.
A 色拉油 B 食盐水 C 肥皂水 D 糖水.
A




(1)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如图食物中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是_____.
(2)体检时,医生会拿出酒精、生理盐水、食醋等液体让你闻.从微观角度说明能通过嗅觉感觉到的原因_____.
(3)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
(4)喷漆可以延缓汽车钢铁外壳的锈蚀,铁生锈是铁与_____共同作用引起.
(5)“立夏”一过,气温升高,蚊虫开始增多,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在被咬的皮肤上涂少许下列生活用品中的_____(填序号),痛痒便会消失.
A 色拉油 B 食盐水 C 肥皂水 D 糖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5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