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工业上通过二氧化硅与碳反应得到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硅原子.)

(1)生成物C、D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根据上述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你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




(1)生成物C、D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根据上述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你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
2.综合题- (共1题)
2.
某化工厂制取硝酸铜有以下两种途径:
A铜与稀硝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生成的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
B铜与浓硝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1)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生产中要尽可能减少排放.试判断:若要制得等质量的硝酸铜,以上哪种途径较好?____;理由____.
(2)若取6.4g铜加入到50g的一定质量分数的某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
①可以制得的硝酸铜的质量是_____;
②原稀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A铜与稀硝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生成的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
B铜与浓硝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1)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生产中要尽可能减少排放.试判断:若要制得等质量的硝酸铜,以上哪种途径较好?____;理由____.
(2)若取6.4g铜加入到50g的一定质量分数的某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
①可以制得的硝酸铜的质量是_____;
②原稀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王红在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活动与探究中,先进行下表两个实验:
(1)根据上述实验可知,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快慢与_____、_____有关.
实验三:取一烧杯,加入20mL 10%的盐酸.先将铝片放入烧杯中,观察铝片表面气泡的量.反应较长一段时间后,取出铝片,再将大小与铝片相同的铁片放入烧杯中,观察铁片表面气泡的量.通过比较两种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量,来确定两者的活动性强弱.
(2)但老师告诉王红,实验三不严密,其原因是_____.
根据老师的提示,王红进行了实验四:取一小烧杯,加入20mL 10%的盐酸.将铝片和铁片叠在一起放入烧杯中(两种金属均与盐酸接触),观察到铝片逐渐溶解,但表面无气泡;铁片不溶解,但表面有大量气泡.老师告诉王红,她的实验现象符合客观事实.
(3)根据实验四的现象,提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_____.
实验一:取相同的甲、乙试管,各加入5mL 10%的盐酸,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大小相同的铝片和锌片. | 观察到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比锌片表面产生的气泡多. |
实验二:取相同的丙、丁试管,向试管中分别加入5mL 10%及5mL 5%的盐酸,再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锌片. | 观察到丙试管中锌片表面产生的气泡比丁试管中多. |
(1)根据上述实验可知,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快慢与_____、_____有关.
实验三:取一烧杯,加入20mL 10%的盐酸.先将铝片放入烧杯中,观察铝片表面气泡的量.反应较长一段时间后,取出铝片,再将大小与铝片相同的铁片放入烧杯中,观察铁片表面气泡的量.通过比较两种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量,来确定两者的活动性强弱.
(2)但老师告诉王红,实验三不严密,其原因是_____.
根据老师的提示,王红进行了实验四:取一小烧杯,加入20mL 10%的盐酸.将铝片和铁片叠在一起放入烧杯中(两种金属均与盐酸接触),观察到铝片逐渐溶解,但表面无气泡;铁片不溶解,但表面有大量气泡.老师告诉王红,她的实验现象符合客观事实.
(3)根据实验四的现象,提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_____.
4.简答题- (共1题)
4.
2012年3月11日,长汀某超市发生严重火灾.消防官兵向可燃物喷水灭火,未造成人员伤亡.
(1)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_____.
(2)发生火灾时,下列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室内起火时,应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发生火灾被困时,应该想办法逃生并报警求救
C逃离火灾现场时,应逆风而逃
D火灾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3)这次事故引发人们对超市、酒店、宾馆等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问题大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_____.
A聚集人多的公共场所要配齐、配足消防器材
B超市、酒店、宾馆等场馆装修材料应尽量用阻燃材料
C对超市、酒店、宾馆等场所的工作人员要定时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1)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_____.
(2)发生火灾时,下列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室内起火时,应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发生火灾被困时,应该想办法逃生并报警求救
C逃离火灾现场时,应逆风而逃
D火灾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3)这次事故引发人们对超市、酒店、宾馆等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问题大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_____.
A聚集人多的公共场所要配齐、配足消防器材
B超市、酒店、宾馆等场馆装修材料应尽量用阻燃材料
C对超市、酒店、宾馆等场所的工作人员要定时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5.单选题- (共9题)
5.
台湾生产的一些运动饮料中含有塑化剂.塑化剂事件再次敲响食品安全警钟.下列关于塑化剂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粘稠液体 | B.熔点为﹣50℃ |
C.有慢性毒性 | D.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
6.
地沟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下列辨别某瓶装油是否为“地沟油”的简易方法,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看油是否透明 | B.闻油是否有异味 |
C.问油的生产厂家 | D.取少量样品油燃烧,听是否发生噼啪响声 |
8.
为预防手足口病,可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对生活用品消毒,用酒精是不管用的.有关NaCl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 NaClO是一种钠盐
C. 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
D. NaClO中Na、Cl、O的原子个数比为1:1:1
A. 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 NaClO是一种钠盐
C. 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
D. NaClO中Na、Cl、O的原子个数比为1:1:1
10.
下列事实及相应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固体烧碱要密封保存,是因为易潮解且会与空气中CO2反应 |
B.擅自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有生命危险,因为CO2有毒 |
C.铝的抗腐蚀性能好,因为铝非常不活泼 |
D.患有侏儒症的病人,因为缺钙 |
12.
第63届联合国大会定为“国际化学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化学在开发可替代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起到主要作用.下列措施,不利于节能减排和改善环境的是( )
A.开发太阳能、风能 | B.推行“限塑令” |
C.推广乙醇汽油 | D.焚烧秸秆 |
6.选择题- (共3题)
15.
如图所示,两平行光滑导轨相距0.2m,与水平面夹角为300,金属棒MN的质量为0.2kg,金属棒的电阻R=1Ω,其处在与轨道平面垂直且磁感应强度为5T的匀强磁场中,电源电动势为5V,内阻为1Ω,为使MN处于静止状态,则电阻R1应为多少?(其他电阻不计)
7.填空题- (共2题)
17.
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和AgNO3溶液中,发生如下实验现象:
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
金属 | a | b | c |
稀盐酸 | a溶解并产生气泡 | 无明显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AgNO3溶液 | a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 无明显变化 | c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
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
18.
长汀积极打造生态县,让山更绿,水更清.某中学环保调查小组对母亲河﹣﹣汀江的水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1)取水样回实验室检验该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振荡并观察现象.
(2)为了检测汀江水的酸碱度,可用_____(填序号).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 pH试纸 D石蕊试纸
(3)请你对汀江水污染的防治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
(1)取水样回实验室检验该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振荡并观察现象.
(2)为了检测汀江水的酸碱度,可用_____(填序号).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 pH试纸 D石蕊试纸
(3)请你对汀江水污染的防治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
8.实验题- (共3题)
19.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若选择C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应选择_____(填图中字母序号)作为收集装置。
(3)实验室制取的CO2中常混有水蒸气和从盐酸中挥发出来的少量HCl气体,现用G装置可除去混有的HCl气体。则除杂时应将气体从_____(填“a”或“b”)导管通入。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O2气体,干燥装置应安装在装置G_____(填“前”或“后”)。
(4)为比较CO2和空气的温室效应,可将盛满两种气体的密闭集气瓶同时置于阳光下进行实验,此实验需定时测量的数据是_____。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若选择C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应选择_____(填图中字母序号)作为收集装置。
(3)实验室制取的CO2中常混有水蒸气和从盐酸中挥发出来的少量HCl气体,现用G装置可除去混有的HCl气体。则除杂时应将气体从_____(填“a”或“b”)导管通入。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O2气体,干燥装置应安装在装置G_____(填“前”或“后”)。
(4)为比较CO2和空气的温室效应,可将盛满两种气体的密闭集气瓶同时置于阳光下进行实验,此实验需定时测量的数据是_____。
20.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2)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
(3)现有乙的不饱和溶液,欲将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只填一种即可)。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2)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
(3)现有乙的不饱和溶液,欲将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只填一种即可)。
21.
李海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酒精灯上加热一块片状石灰石;
②灼烧一段时间后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③把冷却后的固体投入盛有适量水的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④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一支加入两滴无色酚酞试液,一支通入CO2气体;
⑤向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实验的部分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结果温度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2)加入酚酞试液的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该清液的pH_____7(填“>”或“<”或“=”).通入CO2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向烧杯中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
①在酒精灯上加热一块片状石灰石;
②灼烧一段时间后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③把冷却后的固体投入盛有适量水的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④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一支加入两滴无色酚酞试液,一支通入CO2气体;
⑤向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实验的部分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结果温度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2)加入酚酞试液的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该清液的pH_____7(填“>”或“<”或“=”).通入CO2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向烧杯中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