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双河口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37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7

1.计算题(共1题)

1.
现有家用食用碱12g(主要成分Na2CO3,其它成分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入某未知浓度的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请计算:

(1)该图中,m的值为____;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2.
(实验探究)在图1所示,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如图2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选填“X”、“Y”、“Z”)。
(2)根据图2在实验中200s 时没有采集数据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
(3)Y曲线 60s 之后逐渐下降,可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注意: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4分,总分不超过60分)
(反思拓展)
(1)小组同学曾认为空气成分中“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包括水蒸气等,由实验可判断该认识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能保持载人飞行的飞船座舱内空气成分的稳定,科学家设想的方案是:不断把座舱内空气通过盛有过氧化钠的容器,并把处理后的气体重新充入座舱。其中过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
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紅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查阅资料: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
(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与分析)
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
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_____。
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_____。
由碱的性质可知,假设1不成立。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上述紅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①_____
假设2成立
2.取上述红色溶液,②_____,③_____观察现象。
红色褪去
假设③成立
 
(拓展延伸)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
请解释其原因:_____。
(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_____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举一例即可)。

3.流程题(共1题)

4.
将CuSO4和Na2SO4的固体混合物进行分离主要流程如下:

(1)加试剂A的目的是将CuSO4转化为沉淀。试剂A可以选择___________溶液(填序号)。
a BaCl2 b NaOH c Ca(OH)2
(2)操作1所用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玻璃棒、烧杯。
(3)控制溶液2中所加稀硫酸为适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溶液2中预先滴入石蕊    b加入稀硫酸时用传感器测溶液pH
(4)确认固体被洗净的操作是:向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中滴入_____________溶液,无现象。

4.单选题(共9题)

5.
中华古代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面理解合理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述中只有化学变化
B.“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述中只有物理变化
C.“二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蕴含着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
D.“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高
6.
《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 70% 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 CO2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C.利用灼热的铜粉,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氧气消失但氧原子并未消失
7.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探究分子间有间隙
区分硬水和软水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B.BC.CD.D
8.
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该反应中X、Z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14
C.该反应中生成的Z和W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参加反应的Y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Z的质量
9.
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在原子变成离子是物理变化B.核内有115个质子
C.镆原子粒子总数403D.该原子质量为288
10.
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通酸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
C.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D.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小
11.
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酸溶液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只要存在氢离子的溶液就一定是酸溶液
B.NaOH溶液中OH-能与酸反应,所以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乙烯(C2H2)和甲烷是有机物,都含有C、H元素,所以含C、H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12.
下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B. 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 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D. 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13.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B.称固体质量
C.读液体体积D.稀释浓硫酸

5.填空题(共1题)

14.
“舌尖上的化学”。以下是厨房中一些实物图。

①上述物质中__________富含蛋白质。
②碘盐中的“碘”是指___________(选填“元素”、“原子”或“单质”)。食用碘盐是为了预防____________疾病。(填字母)
a贫血  b甲状腺肿大   c夜盲症
③净水机所标物质中含有金属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__,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__作用,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

6.实验题(共1题)

15.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图1),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a名称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装置___________(填“A”、“B”或“C”)来制取,在加入药品前,应先___________,实验时还需补充一种用品,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a中应加入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____(填“b”或“c”)端进入。写出将该气体通入D装置时的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
(4)若进行如图2的实验改进,底部刺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以浸 入或者离开白醋,它相当于图中的____________(填“A”、“B”或“C”)装置。图2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选用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