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596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5

1.计算题(共1题)

1.
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为了测定该废水的组成,取1000g的废水加入锌粉,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质量关系如图,请计算:

(1)该溶液中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精确到0.1%,下同)。
(2)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2.综合题(共1题)

2.
2018年4月美国对中国企业中兴通讯禁售手机芯片等,芯片的制造引起了热议,而制造芯片的主要原材料是高纯硅。高纯硅制备方法之一的工业流程如下:

资料:SiHCl3能与H2O剧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粗SiHCl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SiCl4(沸点57.6℃)和HCl(沸点﹣84.7℃)
(1)流程①中利用了焦炭的_____性。流程③中的精馏温度应不超过_____。
(2)流程④制备高纯硅的装置如图(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①流程④的化学反应为置换反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_。
②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_____。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④为保证制备高纯硅实验的成功,操作的关键是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反应温度以及_____。
(3)该流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对碳酸氢钠的性质也进行探究。
(问题1)碳酸氢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1)用pH试纸测定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的pH,分别为9和12;
(结论1)两种溶液都呈碱性,它们的碱性强弱顺序为_____。
(问题2)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酸的反应
(实验2)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操作和现象如下表:
序号
操作
现象
实验①
碳酸氢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
立刻产生气泡
实验②
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
立刻产生气泡
实验③
盐酸逐滴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立刻产生气泡
实验④
盐酸逐滴加入中碳酸钠溶液中
滴加一会后才有气泡产生
 
(问题3)实验④与另外三个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实验3)将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与相同浓度的盐酸互滴,利用手持传感器测定反应中溶液pH变化,四个实验的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分析〕
(1)图4表示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2中的序号)。
(2)比较图3与图2发现:图3中的阴影部分与图2叠合后,图象基本重合。
则图3中的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D点的溶质为_____(写化学式);所以,“盐酸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滴加一会后才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
(3)比较图1与图3发现:不同的操作有不同现象,试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
(应用)
用稀盐酸来鉴别一瓶溶液是氢氧化钠还是碳酸钠时,应如何操作?_____。

4.单选题(共6题)

4.
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微粒所表示的物质中氧化物有2种
B.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物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4
D.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5.
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在氧化状态下产生荧光,强还原剂能使GFP转变为非荧光型体,后者一旦重新暴露在空气或氧气中,荧光便立即得到恢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GFP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B.可用GFP标记研究特定的反应
C.GFP的发光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D.GFP产生荧光受外界环境影响
6.
实验室的氯酸钾中通常含有杂质。现称取6.20g氯酸钾样品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完全反应后冷却,将剩余固体加入17.02g的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测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9%.则该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不考虑实验中药品的损耗,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
A.3.22gB.2.98gC.1.92gD.1.30g
7.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
A.②④⑤①③B.②⑤④③①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③①
8.
下列实验操作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使用试剂(操作不限)
A
Fe、Cu、Ag
比较金属活动性
Fe、Cu、AgNO3溶液
B
NaOH、NaCl、HCl
鉴别
酚酞溶液
C
FeCl3溶液中含有CuCl2
除杂
Fe粉
D
稀盐酸、稀硫酸
鉴别
AgNO3溶液
 
A.AB.BC.CD.D
9.
甲是80℃含有100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
 
对以上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丙和丁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同
C.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丁
D.如果将甲溶液直接冷却到析出固体,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5.多选题(共4题)

10.
现有CO2、O2、CO的混合气体20mL,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和压强时,气体体积变为18mL,再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体积减少12mL.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则原混合气体中CO2、O2、CO的体积比可能是(  )
A.5:2:3B.5:1:4C.3:4:3D.1:2:2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4+与Na+的质子数、电子数均相同
B.13C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则14C的原子核中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
C.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a+m+n
D.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锶元素与氯元素结合时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SrCl2
12.
下列图象与操作对应合理的是(  )
A.①将足量的Fe粉和Zn粉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
B.②向一定量的稀H2SO4中不断加入BaCl2溶液
C.③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④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
13.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一一鉴别的是(  )
A.KCl、BaCl2、CuSO4、KOH、NaNO3
B.KOH、FeCl3、MgSO4、BaCl2、KCl
C.Ba(NO32、NaCl、Na2SO4、H2SO4、HCl
D.AgNO3、HCl、K2CO3、NaCl、CaCl2

6.填空题(共2题)

14.
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电子转移的外观表现。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氢气是还原剂,氧化铜是氧化剂,铜是还原产物,水是氧化产物,如图所示:

(1)初中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化学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
(2)进一步定量分析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_____(填“>”、“=”或“<”)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3)铜能与一定浓度硝酸发生如下反应:Cu+HNO3→Cu(NO32+NO↑+NO2↑+H2O,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还原产物有____。如果生成的NO和NO2的分子个数比为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5.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作答。

(1)元素周期表是根据_____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请写出上表中的第一主族元素名称_____。
(2)研究表明: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因此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同一周期元素金属性逐渐_____(填“增强”或“减弱”下同),非金属性逐渐_____;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含氧酸酸性越强,在①H2SiO3、②H3PO4、③H2SO4、④HClO4几种酸中,酸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_____(填序号)。
(3)第13号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物质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含AlO2的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第9号元素形成的无氧酸能与SiO2发生反应得到氟化硅气体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7.实验题(共2题)

16.
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营养液是用各种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数量和比例溶解在水中配制而成。现有一无色营养液,可能由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硫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请回答:

(1)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理由是_____。
(2)由实验2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
(3)小明测得营养液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营养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最后小明测得营养液中K+和NO3的数目之比为2:1,则营养液中的K+和另一种阴离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
1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草酸晶体分解制取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并用来还原氧化铁。查阅资料:
草酸晶体(H2C2O4•2H2O)在浓H2SO4作用下加热分解产生H2O、CO和CO2.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
①装置A中,方便添加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装置B中,提供热源的仪器名称是_____。
②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将E、F、G 3个装置按一定顺序接入到方框中。
①正确的导管接口顺序是:a→_____→h。
②方框中的G装置是否可以省略?并说明理由_____。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①实验前,要先通入CO,目的是除去装置_____(填写装置下方字母序号)中的空气。
②观察到_____时,熄灭B处的酒精喷灯,等到_____时,再熄灭D处的酒精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6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