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写出下列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久置的石灰水瓶壁上附着一层白色固体,形成的原因:_____
(2)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主要是硫酸):_____
(3)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锈渍:_____。
(1)久置的石灰水瓶壁上附着一层白色固体,形成的原因:_____
(2)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主要是硫酸):_____
(3)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锈渍: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2.
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

(1)写出C、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C_____、D_____。
(2)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写出C、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C_____、D_____。
(2)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计算题- (共2题)
3.
莽草酸是我国传统的香料﹣﹣八角茴香的重要成份,也是目前世界上对抗禽流感的良方﹣﹣“达菲”的原料.请你根据莽草酸的化学式(C7H10O5)计算:
(1)莽草酸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174g莽草酸中含有_____g碳元素.
(1)莽草酸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174g莽草酸中含有_____g碳元素.
4.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工厂废水中硫酸的含量,取100g废水于烧杯中,加入1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废水中无不溶物,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请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4.流程题- (共1题)
5.科学探究题- (共1题)
6.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1)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_____。
(2)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____,观察到_____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1)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_____。
(2)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____,观察到_____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6.单选题- (共9题)
7.
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见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 | 8g | 35g | 5g | 8g |
反应后质量 | 2g | X | 5g | 42g |
A.X=7g |
B.在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做催化剂 |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D.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l |
8.
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
2CH3OH + 3X + 4NaOH = 2Na2CO3+ 6H2O
其中X的化学式为
2CH3OH + 3X + 4NaOH = 2Na2CO3+ 6H2O
其中X的化学式为
A.O2 | B.CO | C.CO2 | D.H2 |
9.
2008年9月,三鹿婴幼儿奶粉因添加三聚氰胺(C3H6N6)致使一些婴幼儿患肾结石病.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聚氰胺由碳、氢、氮三个元素组成 |
B.三聚氰胺中碳、氢、氮质量比为1:2:2 |
C.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6.7% |
D.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g |
10.
根据特点对不同物质进行比较、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中,其名称、化学式和属类都正确的是( )
A.干冰﹣H2O﹣氧化物 | B.水银﹣Ag﹣金属单质 |
C.碳酸氢一H2CO3﹣酸 | D.苛性钠﹣NaOH﹣碱 |
14.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
7.选择题- (共7题)
20.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①灰尘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
③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净了;
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
21.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①灰尘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
③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净了;
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
22.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①灰尘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
③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净了;
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
8.填空题- (共2题)
24.
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
9.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2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7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